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用药常识 > 服用手册 > 合理用药
编号:10376791
怎样合理使用外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4日 摘自《人人保健》杂志 作者:叶文芳
     治疗皮肤外用药物很多,从剂型上分类大致有:溶液剂、软膏剂、油剂、霜剂、洗剂、糊剂、酊剂和外用散剂等。从药物作用分类有:清洁药、保护药、止痒药、收敛药、角质溶解药、角质增生药、消毒抗菌药等。 成人的皮肤总面积约1.5-2平方米,可发生多种皮肤病。选用皮肤外用药时,应根据病因和病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加以选择。用药适当,能使症状减轻,促其痊愈,否则应用不当,反使病理过程加剧,增加病人痛苦,因此应用皮肤外用药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根据发病的原因及病理改变的程度,正确选择药物及剂型

    1、急性期:炎症表现有红、肿、丘疹、皮疹、水泡而无外溢者,用粉剂或洗剂为宜,因这类剂型有安抚、冷却、止痒及蒸发作用,可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患处的肿胀与炎症,使患者感觉较舒适。

    急性时不能用糊剂及软膏剂,因能阻滞水分蒸发,增加局部的温度,可使皮疹加剧。

    急性开放性皮炎,则宜用湿敷,如大片糜烂渗液则选用适当的水溶液湿敷,促其炎症消退,如3%硼酸溶液具有散热、消炎、清洁作用,可用于急性皮炎,但配成软膏只能用于治疗慢性皮炎,否则阻碍局部散热,使渗出液更多,炎症更重。

    2、亚急性期:炎症表现为小片的糜烂,伴有少量渗出,也有为分散的丘疹或出现鳞片和痂皮,一般用糊剂,如无糜烂渗液,可用洗剂、霜剂等,有痂皮时先涂以软膏,软化后拭去,再用外用药物,使药物易吸收。

    3、慢性期:表现为干燥、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或角化过度,此期应选用软膏或霜剂、硬膏等。苔藓样变也可用酊剂,能保护滋润皮肤,软化附着物,使其渗透到病损深部而起作用。

    感染化脓性皮肤病,应选用适宜的抗感染药物。

    皮肤瘙痒病,由于皮肤病大多有瘙痒的症状,应注意选择使用止痒药物。止痒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挥发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另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如石炭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可配成粉、搽、洗、酊、溶液剂等,用于皮肤的瘙痒性治疗。

    有的病人将肤氢松软膏看作是止痒的特效药,任意使用,这是不妥的。

    二、根据皮肤发病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

    外用药的用法,一般有涂擦和贴敷两种方法,不同的个体和皮肤的部位,对各种外用药的适应性常有一定的差异,用药的原则应根据药物的浓度由低→高,面积由小→大,应视病情病损程度而定,如无副作用,再逐渐普及全身用药,不同部位的皮肤渗透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吸收药物的量,随药物在赋形剂中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如甾体类均因浓度增加而渗透作用增强。 小儿、妇女、成人面部,口腔附近,股内侧等部位,皮肤较柔嫩,都不宜采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浓度也应低些,如有过敏或刺激现象,应立即停药或改用药物治疗,一种外用药久用后,作用往往会减弱,应经常轮换性质相似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合理而正确地使用药物更显重要,对解除病人疾苦,减少毒副反应,使药物能充分发挥疗效都是至关重要的。, 百拇医药(叶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