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发展探讨
编号:10379670
针灸——说不出的百“感”交集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38期
     没有做过针灸治疗的病人一般都会问:针灸疼吗?说实在的,针扎皮肉哪有不疼的呢?就像打预防针一样,每个人的感觉和承受力不一样,不能一律说疼,也不能一律说不疼,针灸痛感还与扎针的部位有关,如肢体的内侧、头面部、较少受到碰击或暴露的部位,由于这些部位的痛觉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在扎针时对疼痛较为敏感,而医生的针灸手法熟练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疼痛程度。

    但是,针灸的感觉并不是以疼痛为主的,针灸的感觉称针感,是指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并运用一些手法(如捻转、提插)后,患者在局部感受到酸、麻、胀或少许疼痛的一种混合感觉,有些人形容为百“感”交集。有时这种交集的针感还可循经脉的路线传导、扩散,传至发病的部位,这在临床上称“得气”。所谓“气至效至,气不至效不至”,在针灸过程出现这种酸、麻、胀的针感,既是好现象,也是衡量疗效的标准之一。有经验的针灸医生都知道,如果针灸时毫无感觉,没有出现酸、麻、胀,只有疼痛的感觉,那么,毫无感觉者(或单纯疼痛者)的治疗效果一定比有感觉者逊色,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没有“得气”,此时医生需要在针灸部位和手法上加以调整;二是个体不敏感,这与个人体质有关。

    针灸后有部分人会有针后余感———即躯干或肢体仍有一种酸重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稍后可自行消失,也可通过活动肢体或以手指按压身体的某一部位而消除。

    接受针灸的患者,如果害怕和精神紧张,将直接影响到针灸的操作、感觉和疗效,甚至还会引起病人晕倒。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叫“晕针”,按严格的定义,晕针是指在针灸过程中,病人觉得有胸闷、恶心、头晕、出汗,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或抽搐、晕厥的现象。“晕针”多出现在第一次接受针灸的中青年男女,他们或因精神紧张,或因饥俄,或因疲劳,或因针灸手法刺激过大而导致晕针。因此,对初次接受针灸和有以上情况的病人,医生或护士在针灸前一般会向病人解释清楚,使其消除紧张情绪。针灸前先吃点东西,选取卧位及适量的刺激进行针灸,可避免晕针的发生。另外,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风池、肩井、合谷等对针灸反应敏感的穴位,也容易引起晕针。曾经有一位肩颈病的病人,第一次针灸时采取坐位,加上针刺的是风池和肩井穴,结果进针不久病人就晕了。发生晕针时,医生会迅速把针取出,让病人平卧,并按压相应的穴位,很快就能缓解症状。, http://www.100md.com(程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