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2240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
     《中医基础理论》

    绪 论

    【学习指导】

    1. 熟悉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发展的五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代表著作、学术成就等。

    2. 把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及其含义。

    3. 注意理解病、证、症的含义以及辨病和辩证的关系。

    【重点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思想, 中医对人体生命现象、病理规律的基本认识以及中医治病的一般原则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中药等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药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
, 百拇医药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每时期都有其代表人物和著作,创造了不同的学术成就。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时期:秦汉之际----春秋战国

    2)标志: 《黄帝内经》的问世

    《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 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这是一种以整体观念为其主导思想,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生理和病理为其理论基础, 辩证论治为其治疗特点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学说以及防治原则等。
, 百拇医药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难经》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2)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它以六经辩证和脏腑辩证的方法, 对外感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诊治, 确定了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书。

    4)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三因学说”,对病因进行分类。

    5)宋·钱乙《小儿药证直决》:确立脏腑证治的体系。

    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
, 百拇医药
    刘完素(河间): “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

    李 杲(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补土派)

    张从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

    朱震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

    7)明代:命门学说对藏象学说的补充

    8)清代:温病学说的形成

    9)近、现代时期:中西医论争、汇通、结合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百拇医药
    1.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构志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 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 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 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中, 自然界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 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映。人体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外环境的统一性, 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 称之为整体观念。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养生和治疗的各方面。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具体体现在, 结构上是相互联结, 不可分割的; 生理上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等。
, http://www.100md.com
    (1)组织结构的整体联系

    人体是由许多脏器、组织、器官所组成的, 它们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组合在一起的, 也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脏腑为根本, 以经络为联系, 精、气、血、精液的运行, 将人体的脏与脏, 脏与腑, 脏腑与体表各个组织器官纵横的联系起来, 构成一个有机的五脏系统。

    脏 腑 五体 五官

    心 小肠 脉 舌

    肝 胆 筋 目

    脾 胃 肉 口

    肺 大肠 皮 鼻

    肾 膀胱 骨 耳

    所以说, 人体在结构上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系统, 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 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 共同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这种五脏系统, 五脏一体观说明了人体内部器官的相互关联, 而不是孤立的,人体各部在结构上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 百拇医药
    (2)生理活动的整体统一

    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各自的功能, 另一方面又在靠各脏腑之间相辅相成的协调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 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动态平衡。 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这种整体作用是在心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所以说人体在生理上, 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脏系统, 在心的主导作用下,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3)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正因为在生理上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那么在发生疾病时, 就必然会相互影响, 即任何脏腑发生病变, 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 体表, 组织、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脏腑; 脏腑之间也可以相互传变。所以中医在分析病变的病理机制时, 首先着眼于整体, 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 把局部病理变化和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
, 百拇医药
    这就是说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在病理上的体现:各脏腑组织器官在发生病变时是相互影响的, 即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相应的体表组织器官; 体表组织器官发生病变, 也可通过经络而影响到有关脏腑;脏腑之间又可相互传变。

    (4)诊断上的整体分析

    既然人体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 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那么在诊断疾病时就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五官、形体、色脉的变化, 来了解判断内脏的病变而作出诊断 ___察其外而知其内。中医察舌切脉, 就是通过外部诊察来测知内脏病变的诊断方法。

    (5)治疗上的整体调节

    注重脏腑和形体官窍的联系;注重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更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变规律。所以在治疗疾病时, 局部病变, 从调整整体出发。

, 百拇医药     2)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1)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 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 而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则相应地产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映。

    ①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生理:一年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夏阳气盛, 秋冬阳气下降。生物就会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反应。人亦不例外, 也会与之相适应, 春夏阳气升腾, 气血运行趋向于体表, 腠理开泄, 表现为多汗, 脉搏快; 秋冬阳气潜藏, 气血趋向于里, 腠理闭密, 表现为少汗尿多, 脉沉。

    季节气候剧变, 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机体本身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气候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 可以导致疾病发生。
, http://www.100md.com
    病理:

    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特点, 形成了某些疾病的好发季节和流行季节。

    季节气候变化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加剧和发作有关。

    ②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

    生理:自然界一天之中有昼夜晨昏阳气的消长盛衰过程, 人体与之相适应也会产生适应性的调节活动“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己虚, 气门乃闭”。即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体表, 夜晚多趋于内脏,故白天精神充沛, 夜晚身倦力乏。

    病理: 一般来讲, 大多是早晨、上午病情较轻, 下午、夜晚较重___“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其主要原因是早晨、上午人体阳气升发, 能抗邪于外; 下午、夜晚人体阳气收藏, 不能抗邪。

    ③地区方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生理:因地区气候的差异, 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对人体的生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江南多湿热, 人体腠理多疏松 ; 北方多燥寒, 人体腠理多致密。

    病理:南方多湿热病, 北方多风寒病。

    (2)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人。

    2.辨证论治

    1)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1)症: 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 (体征) 。如恶寒、发热、无汗、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是疾病的现象 (也包括了某些与疾病本质看起来不相符的假象) , 是辩证的依据。

    (2)证: 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病理概括。如前述症状可概括为风寒表证。证候是疾病过程中一组症状有机的综合, 它反映了病变的原因、部位、性质, 以及邪正盛衰的关系等。它比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是辨证的结果。
, 百拇医药
    (3)病: 即疾病, 是一个诊断的总称, 可概括一个病变的全部病理过程。如感冒、胃痛等等。

    2)辨证施治的概念

    所谓“辨证”, 就是将四诊 (望、闻、问、切) 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也称“施治”,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是从证候入手的, 根据一组症状辨出证候, 再依据证候确立治疗法则和选方用药。称为“因证立法, 以法立方”。它同哪些见疾治疾、见血治血、见热退热、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治疗是完全不相同的。

    3) 同病异治的概念
, 百拇医药
    是指同一疾病, 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所以表现的证不同, 因而治法亦不同。

    4)异病同治的概念

    即不同的疾病, 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 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难点讲解】

    一、病、症、证的关系

    “症”是疾病的现象, 是内在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征象;而“证”则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一组症状能概括为某一种证候, 而一种证候也包括若干症状。“病”既包括几组症状, 又可包括几个不同的证候。某一种疾病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不但表现症状不同, 而且形成不同的证。

    二、对症治疗、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的应用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 是既辨病又辩证。但首先是着眼于证的分辨, 病机的区别。相同的证候, 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候, 不同的病机, 就必须用不同的治法。对症治疗, 因“症”是外在表现,此方法只是治标之法,权宜之计。,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