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编号:10412378
泄泻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
     泄 泻

    例一 房××,男, 39岁,病历号:2566, 初诊日期:1963年7月。

    患者二年来经常腹泻,便前腹部坠痛,大便稀,每日3~5次,甚者日达十数次。食纳欠佳,小便正常。明显消瘦,体重减轻20市斤。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40~50个/高倍视野,人肠毛滴虫满视野。曾服中西药未效。诊为人肠毛滴虫性肠炎。舌苔白腻,脉象沉弦滑。

    辨证;脾胃虚弱,湿热内蕴,肠胃不和。

    治法:清热利湿,调和肠胃,导滞杀虫。

    方药:

    酒军、秦皮、香附、赤白芍、六一散(包)各9克 白头翁、马齿苋、银花各15克 五倍子4.5克 紫蔻、木香,生姜、乌梅各3克
, 百拇医药
    另以鸦胆子20粒(去皮)装胶囊,分早晚二次,随汤药同时分吞。

    服上方20剂,诸症基本消失,大便检查:外观无粘液,镜检:红、白细胞均为0~1个/高倍视野,未见滴虫。以后

    数次大便检查均属正常。

    (关幼波主治,钱英整理:临床应用鸦胆子一得,《新医药杂志》7:23,1978)

    例二 邢×,男,33岁,初诊日期;1975年4月。

    自述腹痛已半年有余,其症环脐腹痛,喜按喜温,,常屈身以缓之。痛则即有便意,但又不能爽下,下重如痢,多夹粘液,日便多则七、八次,少亦二、三次。诊为结肠炎,结肠过敏。服中西药未效。脉抚细面弦,舌质淡红,苔薄腻,两年前有急性痢疾史,宿疾有支气管炎,时咳,动则心悸,余则眠食尚可,体亦未衰,每日午睡后,全身似觉冷气四彻,啬啬恶寒,且必待汗出后其症乃止。
, 百拇医药
    辨证:阳为阴郁,不能宣达。

    治法:疏达表里,周旋内外。

    方药:

    柴胡15克 白芍24克 枳实9克 甘草6克 薤白18克 附片(先煎)6克 海螵蛸粉4.5克

    上方服3剂后,腹痛顿缓,便次渐少,下重亦轻,守方不更,连进十数剂,腹痛已微,粘液亦净,大便初硬后溏,诸症亦均向安。

    (魏龙骧:续医话四则,《新医药杂志》12:14,1978)

    例三 男,41岁,1961年10月以来,每日腹泻,有时失禁遗裤,初为水泻,一天20多次,近变为骛溏,一天四至七次不等。便前肠鸣漉漉,无腹痛感,纳食尚佳。脉细带弦,舌质红,苔黄白厚腻。诊断为脾阳不运而湿不化,直趋大肠为泻,泻久伤阴,阴虚生热,且现水不涵木现象。治法仍宜温养中焦为主,稍佐升清,如果因舌红而用苦寒,势必脾阳更伤而下陷。方药:党参、黄芪、山药、诃子、炮姜、炙草、红枣、葛根、升麻。服4剂后,苔腻化薄,舌质不红,肠鸣减少,原方去升、葛,加破故纸。又服八剂,自觉周身
, 百拇医药
    有力,粪便转厚,但一天仍有四、五次,接用附子理中合赤石脂禹余粮汤复方。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

    例四 陆×× ,男,52岁,初诊日期:1952年8月2日。

    溏泻已月余,色先黑后黄,腹鸣一痛则污,日夜行五、六次不等,并无红白,但有不消化之物,此乃脾湿肾虚之故,为日已久,当从本治。

    台党参9克 焦冬术6克 炒枳壳4.5克 赤白苓芍各9克 大腹皮9克 焦鸡金9克 佛手片9克 金毛狗脊9克 生熟苡仁各12克 芡实12克 怀山药12克 炙甘草6克 生藕节6克 大枣3枚 陈仓米一勺微灼

    8月4日(二诊):服昨方,腹泻次数已减,肢体亦和,仅腹部尚疼耳。当依法加减。

    米炒党参9克 土沙白术6克 沙枳壳6克 桑寄生12克 生熟稻芽各9克 焦鸡金9克 佛手片9克 盐杜仲9克 赤白苓各9克 盐泽泻9克 生甘草6克 生藕节5枚
, http://www.100md.com
    8月12日(三诊);素体肝阳太旺,脾肾两虚,故头时发眩而作声,溏泄日行二、三次不等,粪色黑多黄少。当属内热为患,仍从本治。

    台党参12克 珍珠母30克(先煎) 真龙齿18克(先煎) 沉香曲9克 生熟苡仁各9克 生熟稻芽各9克 炒扁豆12克 灵磁石15克(先煎) 大腹皮9克 川牛膝6克 甘草6克 生白芍12克 炒陈仓米9克 芡实米12克

    8月14日(四诊):头昏大减,大便已变黄,惟作溏恭日行一、二次。内热已轻,肝脾未和,当从本治。

    台党参9克 炒冬术6克 沙枳壳9克 灵磁石12克(先煎)生熟苡仁各9克 芡实米12克 怀山药12克 扁豆衣12克 盐炒砂仁6克 大腹皮6克 茯苓块9克 甘草6克 陈仓米9克

    8月16日(五诊):服方尚安,惟腹中仍作堕痛,日夜尚泻二三次,中有不消化之物。中气略虚,当调理肠脾兼和肺胃以为治。
, 百拇医药
    生黄芪9克 米炒党参9克 土炒白术9克 炒枳壳6克 生熟稻芽各9克 焦鸡金9克 佛手片9克 大腹皮6

    克 炒白扁豆12克 芡实米12克 赤白芍苓各9克 甘草6克 陈仓米9克 烧枣3枚

    8月19日(六诊):腹泻虽止,脉见弦虚,血压极高乃湿热上攻为患,热板恐成风,亟当从事清降。(以下均为治疗湿热上攻之法,与泄泻无关,故略)

    (张绍重整理:萧龙友医案,《中医杂志》2:115,1958)

    例五 郑××,42岁,初诊日期:1938年7月14日。

    患泄利数次。医与胃苓汤泄止后,遂胸腹发热,舌苔白燥,口出白沫,渴欲饮冷,溺赤,与滋阴清热,恶热反甚,自汗出欲乘风或入井,自觉脚心如焚,病延半月。……切脉。沉涩,舌根黑腻,渴不欲饮,时自领恶热,汗出扇之,汗干后热。余予清热化湿药,连服五剂,每日仍有五六次恶热汗出,喉间白沫极粘不能出,舌苦转白而燥,不渴。又予麦冬。沙参养阴诸药,恶热欲甚。细思久之,无乃真阳欲脱无根之火游走乎?予党参、白术、白芍、云苓、柏子仁各6克,麦冬、生牡蛎各15克,淡附片2.4克为剂,冷眼探之,五剂,切脉愈细,面时戴阳,四逆冷汗出,头眩以热掌按头上则快,不按则欲脱,虽仍恶热而不欲扇,虚阳欲脱之象露矣。乃予东洋参、白术、白芍各6克,淡附片(先煎)、炮姜各3克,肉桂1.2克,枣仁(炒)15克,煎服2剂,戴阳渐 ,冷汗、欲收,脉转细迟而思食矣。前方加黄芪、当归各6克,熟地9克,甘草2.4克,助阳摄阴,补气养
, 百拇医药
    (朱不远整理:朱颜医案话选(续),《中医杂志》2:15, 1980)

    例六 索××,男,45岁。 初诊日期:1960年1月4日。

    腹泻已五年之久,每日黎明前肠鸣腹泻 4~5次,排泄物水谷不化,腹部隐隐作痛,喜按,食少倦怠。腰酸腿软,腹凉肢冷,体质削瘦,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经钡餐透视西医诊为肠结核。

    辨证:脾胃虚寒,肾阳虚。

    治法:补脾胃,温中助阳涩肠法。

    方药:三味止泻散加味。

    山药150克 诃子肉60克 石榴皮60克 肉桂30克 煨豆蔻30克 共为细末,每次4.5克,空腹服,白开水送下,忌食腥冷硬食物,服药一周后,逐渐好转,连服二剂而愈。
, 百拇医药
    (《老中医经验汇编》第一集,郑桥医案)

    例七 何×× ,女,24岁,病例号: 78762,会诊日期:1966年4月29日。

    患者足月妊娠,不规则宫缩及自然破水3天,胎动消失一天入院,当时体温 39.5℃ ,入院当天急诊行剖腹产,术后禁食,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药,发热未退,并开始腹泻,大便稀水样,日解4~5次,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为足月妊娠横位死胎,宫内感染,继发伪膜性肠炎。当时症见;术后4夭,发热不恶寒,两颧红赤,口干不欲饮,食纳尚可,大便日解四次,呈糊状,无腹痛,尿黄短,恶露未尽,量少,舌质稍红,苔白滑,脉弦数。

    辨证:阴血大伤,毒热未尽,清浊不分,以致泄利。

    治法:养阴补血,清热解毒,分利清浊。

    方药:
, 百拇医药
    生地15克 元参12克 石斛12克 当归9克 青蒿15克 丹皮12克 银花30克 连翘15克 公英18克

    败酱草18克 亦芍12克 洒芩9克 栀子6克 车前子 12克(包) 通草6克 每日2剂,分4次服。

    5月3日,服上方后,体温正常,食纳转佳,但自觉身热,口干思饮,时有汗出,少腹左侧疼痛拒按,大便日解一次,质稠,小便稍黄,尿道有灼热感,舌质淡红,苔黄褐。阴血耗伤,里热仍盛 ,继以养阴清热解毒,曾加减使用过熟地、当归、白芍、地丁、太子参、花粉、桃仁、柴胡、地骨皮、鳖甲、黑剂芥、乳没等。5月14日恶露已尽,创面浓汁减少。 5月29日一般情况良好,痊愈出院。

    (郗霈龄主治,高益民整理;伪膜性肠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中医杂志》3:12,1980)

    例八 高 ××,男, 51岁,病例号: 72872,会诊日期:1965年7月31日。
, 百拇医药
    患者因严重贫血待查人院,7月8日开始高烧(40℃),腹泻日40多次,伴有休克,疑为中毒性痢疾,使用痢特灵、黄连素、四环素等治疗,大便次数反而增多,涂片检查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试验阳性。诊为继发性伪膜性肠炎。曾用大肠杆菌液灌肠,口服红霉素、收敛药未效。7月13日会诊:当时证见:患者精神萎靡,嗜睡,体温 38.3℃,四肢逆冷,大便黄绿色胆汁样稀水,顺肛门向外流泻,不欲进食,伴有恶心,两足浮肿,舌卷囊缩,舌质谈,无苔,脉微欲绝。

    辨证:脾肾虚衰,阳虚欲脱。

    治法;温补脾肾,回阳固脱。

    方药:

    党参9克 茯苓15克 沙白术9克 肉豆蔻6克 吴茱萸6克 官桂4.5克 附片3克 炮姜3克 煨葛根4.5

    克
, 百拇医药
    7月14 日。护士代述,昨晚8时开始服药,11时大便即转为黄色,夹有块状粪便,夜间共计八次。今日病情明显好转,体温 36.6 ℃,食欲有增,大便白天 5~ 6次,呈黄色稀便,继服上方至7月19日,体温一直正常,大便已成形,化验检查正常,伪膜性肠炎已愈,续治原发病。8月15日基本痊愈出院。

    (郗霈龄主治,高益民整理:伪膜性肠炎中医辨证施治的体会,《中医杂志》3:12,1980)

    【评按】 泄泻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而如水样。多因外邪、伤食、情志、脾胃虚弱或肾阳虚衰所致。脾虚湿胜则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例一证属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病程虽长,正气已哀,但湿热未清,岂能闭门留寇,且有虫疾内伏,当以“通因通用”为上策。法用清热利湿,导滞杀虫,邪去则正安。方中加用鸦胆子,取其有解毒杀虫之效。例二系因阳为阴郁不能宣达而致腹痛下利,方用四逆散而治愈。。本方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证以四肢厥逆为主治重点,本例苦于腹痛下利,午睡后自觉冷气四彻,亦即阳为阴郁而欲求阳通之象,本方功能和解表里,疏畅阳气,使之透达。另加薤白以泄气滞,附子温阳补虚,海嫖蛸能治环脐腹痛(《别录》),认真把握病机则效如桴鼓。例三证属脾虚湿盛,治以温养中焦为主,秦氏提示,医者不能因见舌红而徒用苦寒,以防更伤脾阳而致下陷。例四证属脾湿肾虚,兼有肺胃失和、湿热上攻之证,本证、标证俱现,当以健脾补肾为治本之法,而治标每随证而变,治本则贯彻始终。例五患泄利数次,医者“屡败屡战”,朱氏细思之余,始悟出乃真阳欲脱之象,逐予四逆理中之辈放胆投之,并加用助阳摄阴、补气养血之剂而愈。本例曾观黑苔,苔黑色皆伤寒危证,然亦有辨,若黑苔剥之颇硬或如刺,脉伏或实而有力,为阳证而可下。本例其黑苔在舌根,似浮润而实干枯,此属阴证,切忌泄下,当须识此、勿失病机。例六为五更泄,用三味止泻散(山药、诃子肉、石榴皮)补脾胃,涩肠固脱,加肉豆蔻温中助阳,肉桂补火助阳,服用散剂疗效亦佳。例七、例八均为伪膜性肠炎,系因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所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而致泄泻,病情颇重。例七证属阴血大伤,毒热未尽,清浊不分而致泄利,治以养阴补血、清热解毒,分利之法在所必行。例八证属脾肾虚衰,阳虚欲脱。若与上述例七相较,治疗侧重于温补脾肾,回阳固脱。然而疏方仍注重于分利清浊之法。遇“危”不惧,辨证论治两相契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