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2249
气血津液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大医精诚
     【学习指导】

    1.掌握气与血的关系。

    2.熟悉气与津液、血与津液的关系。

    【重点内容】

    一、气与血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的关系,实际上是阴阳的关系,尤其体现在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上。概括一句话,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具体表现:

    1.气能生血

    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能产生血。血来源于饮食精微之气,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化。而从摄入饮食物,到转化成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这每一个过程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液功能强盛,血液充盈;气虚,则化生血液 的功能衰弱,可导致血虚,在治疗上补气以生血。
, http://www.100md.com
    2.气能行血

    是指血属阴主静,不能自行,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血液的运行正常需要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散,肝气的疏泄,脾气的统摄,所以,如果心肺气虚,则血行无力,可见气虚血瘀;肝气郁滞,则血行不畅,可见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则血随气行,可见气血逆上,面红、目赤,甚则吐血,昏倒;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则血随气陷,可见腹部坠胀,下血崩漏等等。因此,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变,多采用补气(温补心肺脾之气)行气(肝气)降气(肝气)的方法。

    3.气能摄血

    是指气目摄血液循一定的脉道运行,而不致外溢。如果,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血液妄行,可见各种出血的病证。

    以上三个方面是气对血的作用,可概括为“气为血帅”
, 百拇医药
    4.血为气之母

    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

    气不能离开血而单独存在,气必须依靠血的运载,才能达到全身各处;血又可源源不断地把精微物质供给气,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即血为气之母。病理上,血虚,则气亦虚;血脱,则气亦脱。

    二、气与津液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和津液的关系与气和血的关系很相似。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载气即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需要气的作用;而气又是依靠津液而存在的,津液是气的载体。

    1.气能生津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依靠脾胃之气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即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散精。脾胃之气健旺,津液化生就充盛;脾胃之气不足,则津液化生不足。
, 百拇医药
    2.气能行津

    津液的输布排泄需要气的运动变化,津液生成以后,输布于全身各处及最后代谢排出体外,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结果,即肺气的宣肃降,脾的运化转输,肾的蒸腾气化,无一不是气的作用,即“气行则水行”。故气虚或气行受阻,则水津代谢失常,形成水道不通,水湿停留发为水肿,痰饮。而反过来水湿停留,阻滞气机,也会影响气的通利,形成水停气滞。二者互为因果,临床治疗常行气利水并用。

    3.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气能生津,化津,还能摄津,即津液的代谢平衡,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因此气虚,则不能固摄津液,可致自汗、漏汗、多尿、遗尿等;而反过来,气又是依靠津液而存在的,津伤则气伤,如中暑,汗出过多,同时可并见气虚的症状,身倦无力、气短。

    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都是液态样的物质,都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血渗脉外化为津液,津液渗注于脉中,又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资生、相互转化,有“津血同源”之说。病理上,血液淤结,无以渗于脉外为津液,以养皮肤、肌肉,则肌肤干燥甚至甲错;失血过多,脉外津液渗入脉中以补偿血容量的不足,导致脉外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大量损耗,则脉内津液渗出于脉外,可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等病变。治疗上,血虚或失血的患者,不可再用发汗的方法,“夺血者无汗”;多汗夺津或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亦不可再用放血的方法,“夺汗者无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