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化验诊断 > 检验手册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 胃肠道细菌学检查 > 正文
编号:10384927
http://www.100md.com
     病人自然排便,挑取有脓血,粘液处粪便2~3g,若为稀便,取粘液及絮状物于灭菌广口瓶或蜡纸盒中立即送检或置于运送培养基中,不能自主排便者可用直肠肛拭子法收集

    【正常参考值】

    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

    【异常结果分析】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主要有: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

    肠聚集-粘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ag-greagative E.coli,EAAggEC)

    若检出某种类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可结合临床对腹泻作出诊断。

    (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婴儿流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婴儿肠炎,夏季腹泻及婴儿霍乱。本菌具有很强传染性,可引起院内暴发流行,也可引起成人腹泻。

    (2)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及旅游者腹泻常见病原菌,本茵可产生大量耐热和非耐热肠毒素,患者腹泻呈水样便,伴有恶心、腹痛、发热等症。

    (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因具有侵袭性,侵入人体肠粘膜上皮细胞后可迅速繁殖,破坏肠粘膜及其基底膜,出现粘膜溃疡,发病多呈散在性。与痢疾杆菌相似,引起痢疾样腹泻。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暴发或散在性出血性结肠炎。患者常出现中度高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早期为水样便,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少数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大肠杆菌O157:H7为最常见之血清型。

    (5)肠聚集-粘附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顽固性小儿腹泻及旅行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