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2-0152-02
黄褐斑,俗称“肝斑”、“妊娠斑”、“蝴蝶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黧黑黑干黑曾”相似。是一种慢性的发生于面部局限性淡褐色、褐色或黑褐色皮肤色素改变,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颊部,斑片形状不一,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不伴发全身症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面黑皮干候》记载“面黑皮干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皮干。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皮干”。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多与妇科疾病、妊娠、口服避孕药有关。近年来发病患者增多,可能与化妆品使用不当和精神因素及日晒等诸多因素有关。本病影响容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及心理压力。本病较难治愈,国内外尚未有见效快、疗程短的、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采用口服中药及配合穴位按摩、并外用中药面膜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简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审证求因,治病求于本
黄褐斑组织病理表现为基底层内黑色素增多,真皮上部有较多噬黑素细胞,有时血管和毛囊周围可见少数炎细胞浸润。现代医学认为影响色素代谢的因素有:内分泌、神经、体内代谢产物及物理、化学、营养状况等。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主为肝郁、脾虚、肾虚。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使面生肝斑。临床治疗常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
1.1 肝郁气滞 患者多因情志不畅,致气机阻滞,气血瘀滞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患者以女性多见,皮损为褐色或红褐色,胸胁胀满,月经不调,经前双乳胀痛,烦躁易怒,斑色加深,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方选加味逍遥散加减。药用:当归、赤芍、柴胡、黄芩、莪术、薄荷、红花、甘草、郁金、香附。经血不调加丹参、坤草;痛经者加元胡、五灵脂。
1.2 脾虚湿盛 劳倦过度,饮食失节致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湿邪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不能濡润颜面而发。可见斑色灰褐或淡黑,对称发生于颧、颊、额等处,伴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月经后期经色浅淡,舌质偏淡,苔多白腻,脉濡弱。治以健脾利湿,行气化瘀。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云苓、白术、扁豆、陈皮、生苡米、砂仁、郁金、川芎、甘草。腹胀纳差加炒山药,厚朴、玫瑰花等。
, 百拇医药
1.3 肾虚
1.3.1 肾阴虚 劳倦伤肾、房事不节,致肾精暗耗,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伤肤络,不能荣养颜面而发。症见斑色深褐或黑褐,形如蝴蝶,日久不退,伴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月经先期,经色黯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化瘀祛斑。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丹皮、泽泻、山萸肉、山药、赤芍、牛膝、红花。虚火盛加知母、黄柏;精神抑郁加合欢花、凌霄花、栀子。
1.3.2 肾阳不足 房劳伤肾或阴损及阳或久病失养致阳气虚衰,均使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气血失于温煦,瘀滞于颜面而生斑。症见斑色灰黑,面若蒙尘,呈蝶状、地图状满布颧颊,伴腰膝冷凉、四末不温、小便清长、月经后期色暗有块,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治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方用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菟丝子、鹿角胶、牛膝、丹参。
2 着重于斑色及部位
, 百拇医药
2.1 中医早有“五色主病”之说,因此我们通过辨斑色来帮助辨证,若斑色泽淡褐,多属脾虚,血弱不华;斑色黑褐则属肝肾不足;斑色红褐显露于外则属肝经郁热;斑色灰黑如蒙尘则属肾阳不足。
2.2 经络外应皮肤,内应脏腑。面部为经络所会之处。按划分部位归属五脏。如发于唇部多与脾经有关,发于眼部多与肝、肾经有关。
3 穴位按摩,外用中药加祛斑面膜倒模治疗
此方法1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3~6个疗程。1次治疗需2h;若单用中药面膜可1周进行2次治疗。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选择适合患者肤质的用品待用,患者仰卧,先用洁面乳、温水清洗面部,再将按摩膏均匀涂于面部,进行离子喷雾,同时开始穴位按摩。先后采用按、摩、揉、推、捏、叩、指弹、指拍、掐、点等手法。常选用:百会、双侧神庭、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上关、耳门、翳风、完骨、风池、睛明、迎香、承泣、地仓、颊车、承浆、廉泉等面部穴位。按经络走行运用各种手法,进行约10~15min后停喷雾,再根据患者褐斑分布部位及斑色深浅,配穴重点按摩10~15min。如前额有斑配上星、阳白;颧颊部有斑配颊车、四白;上唇有斑配地仓。斑色淡褐重点按、揉,斑色深褐重点指拍、指弹。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按摩完毕后,清洗面部。取中药粉约15~20g调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斑色明显部位厚涂,待5min后,敷纱布眼帖,取市售祛斑倒模粉约300g,加温水调成膏状,均匀涂于面部约1cm厚度,注意严格密封,再用毛巾敷盖。等待约40min后,面膜凝固冷却后取下,清洗后轻拍收缩水,再用护肤品即可。单用中药膜,可用蜂蜜调膜,均匀涂于面部,半小时后清洗。本治疗所用药膜具有养润去斑作用,主要成分有:当归、云苓、薄荷等。与祛斑倒模 面膜合用,使祛斑、增白作用更加明显,同时避免了单纯使用祛斑面膜中出现皮肤过干的不足,又提高了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 百拇医药
4 治疗体会
4.1 合理用药,内外同治 本病病程缓慢,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但不会妨碍全身健康和危及生命,有些患者不经治疗也可缓解。若一味追求近期疗效,滥用“祛斑药”、“换肤术”,甚至用强刺激的剥脱剂及激素类药物,甚者出现毁容等悲剧,更不可采用以毒攻毒的疗法,结果本病未及,又现它症。因此本病用药宜轻,反对使用峻烈刺激及毒性药物。在内治的同时配合恰当的外治,方可奏效。
4.2 善调情志 本病的发生发展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在短期内与精神压力下可诱发或加重,而精神抑郁又可引起月经不调及诸多疾病,更可加重本病。长期烦恼、失眠可致本病长年不愈。所以强调情志的调理,采用心理调治,从精神上鼓励患者,使之充满乐观情绪和恢复信心,往往对本病的治疗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3 灵活用药 患病日久,往往多脏俱损,因此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需灵活辨证用药。用药时可加用引经药,如桔梗、白芷等,斑发于面,为人体之上部与风邪有关,故可加入驱散风邪药物如细辛、薄荷等药,使斑色消散加快。“久病必有瘀”,“无瘀不成斑”,因此方中可适当配伍活血化瘀药,以便斑色尽快消散,而对于破血药则要酌情考虑,以免伤及正气。
4.4 日常护理 紫外线照射无疑为诱发及加重因素,因此加强防晒成为重要任务,这对于斑色变淡及患者建立信心相当重要。另外,如化妆品的使用,一定按皮肤性质选择无刺激不过敏的合适品牌。作为女性,要及时普查及治疗妇科疾患,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作者单位: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27)
(编辑青 山), 百拇医药(李秀萍)
黄褐斑,俗称“肝斑”、“妊娠斑”、“蝴蝶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黧黑黑干黑曾”相似。是一种慢性的发生于面部局限性淡褐色、褐色或黑褐色皮肤色素改变,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颊部,斑片形状不一,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不伴发全身症状。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面黑皮干候》记载“面黑皮干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皮干。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皮干”。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多与妇科疾病、妊娠、口服避孕药有关。近年来发病患者增多,可能与化妆品使用不当和精神因素及日晒等诸多因素有关。本病影响容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及心理压力。本病较难治愈,国内外尚未有见效快、疗程短的、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采用口服中药及配合穴位按摩、并外用中药面膜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简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审证求因,治病求于本
黄褐斑组织病理表现为基底层内黑色素增多,真皮上部有较多噬黑素细胞,有时血管和毛囊周围可见少数炎细胞浸润。现代医学认为影响色素代谢的因素有:内分泌、神经、体内代谢产物及物理、化学、营养状况等。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主为肝郁、脾虚、肾虚。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使面生肝斑。临床治疗常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
1.1 肝郁气滞 患者多因情志不畅,致气机阻滞,气血瘀滞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患者以女性多见,皮损为褐色或红褐色,胸胁胀满,月经不调,经前双乳胀痛,烦躁易怒,斑色加深,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方选加味逍遥散加减。药用:当归、赤芍、柴胡、黄芩、莪术、薄荷、红花、甘草、郁金、香附。经血不调加丹参、坤草;痛经者加元胡、五灵脂。
1.2 脾虚湿盛 劳倦过度,饮食失节致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湿邪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不能濡润颜面而发。可见斑色灰褐或淡黑,对称发生于颧、颊、额等处,伴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月经后期经色浅淡,舌质偏淡,苔多白腻,脉濡弱。治以健脾利湿,行气化瘀。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云苓、白术、扁豆、陈皮、生苡米、砂仁、郁金、川芎、甘草。腹胀纳差加炒山药,厚朴、玫瑰花等。
, 百拇医药
1.3 肾虚
1.3.1 肾阴虚 劳倦伤肾、房事不节,致肾精暗耗,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伤肤络,不能荣养颜面而发。症见斑色深褐或黑褐,形如蝴蝶,日久不退,伴有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月经先期,经色黯红,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化瘀祛斑。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丹皮、泽泻、山萸肉、山药、赤芍、牛膝、红花。虚火盛加知母、黄柏;精神抑郁加合欢花、凌霄花、栀子。
1.3.2 肾阳不足 房劳伤肾或阴损及阳或久病失养致阳气虚衰,均使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气血失于温煦,瘀滞于颜面而生斑。症见斑色灰黑,面若蒙尘,呈蝶状、地图状满布颧颊,伴腰膝冷凉、四末不温、小便清长、月经后期色暗有块,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治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方用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菟丝子、鹿角胶、牛膝、丹参。
2 着重于斑色及部位
, 百拇医药
2.1 中医早有“五色主病”之说,因此我们通过辨斑色来帮助辨证,若斑色泽淡褐,多属脾虚,血弱不华;斑色黑褐则属肝肾不足;斑色红褐显露于外则属肝经郁热;斑色灰黑如蒙尘则属肾阳不足。
2.2 经络外应皮肤,内应脏腑。面部为经络所会之处。按划分部位归属五脏。如发于唇部多与脾经有关,发于眼部多与肝、肾经有关。
3 穴位按摩,外用中药加祛斑面膜倒模治疗
此方法1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3~6个疗程。1次治疗需2h;若单用中药面膜可1周进行2次治疗。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选择适合患者肤质的用品待用,患者仰卧,先用洁面乳、温水清洗面部,再将按摩膏均匀涂于面部,进行离子喷雾,同时开始穴位按摩。先后采用按、摩、揉、推、捏、叩、指弹、指拍、掐、点等手法。常选用:百会、双侧神庭、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上关、耳门、翳风、完骨、风池、睛明、迎香、承泣、地仓、颊车、承浆、廉泉等面部穴位。按经络走行运用各种手法,进行约10~15min后停喷雾,再根据患者褐斑分布部位及斑色深浅,配穴重点按摩10~15min。如前额有斑配上星、阳白;颧颊部有斑配颊车、四白;上唇有斑配地仓。斑色淡褐重点按、揉,斑色深褐重点指拍、指弹。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按摩完毕后,清洗面部。取中药粉约15~20g调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斑色明显部位厚涂,待5min后,敷纱布眼帖,取市售祛斑倒模粉约300g,加温水调成膏状,均匀涂于面部约1cm厚度,注意严格密封,再用毛巾敷盖。等待约40min后,面膜凝固冷却后取下,清洗后轻拍收缩水,再用护肤品即可。单用中药膜,可用蜂蜜调膜,均匀涂于面部,半小时后清洗。本治疗所用药膜具有养润去斑作用,主要成分有:当归、云苓、薄荷等。与祛斑倒模 面膜合用,使祛斑、增白作用更加明显,同时避免了单纯使用祛斑面膜中出现皮肤过干的不足,又提高了中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
, 百拇医药
4 治疗体会
4.1 合理用药,内外同治 本病病程缓慢,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但不会妨碍全身健康和危及生命,有些患者不经治疗也可缓解。若一味追求近期疗效,滥用“祛斑药”、“换肤术”,甚至用强刺激的剥脱剂及激素类药物,甚者出现毁容等悲剧,更不可采用以毒攻毒的疗法,结果本病未及,又现它症。因此本病用药宜轻,反对使用峻烈刺激及毒性药物。在内治的同时配合恰当的外治,方可奏效。
4.2 善调情志 本病的发生发展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在短期内与精神压力下可诱发或加重,而精神抑郁又可引起月经不调及诸多疾病,更可加重本病。长期烦恼、失眠可致本病长年不愈。所以强调情志的调理,采用心理调治,从精神上鼓励患者,使之充满乐观情绪和恢复信心,往往对本病的治疗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3 灵活用药 患病日久,往往多脏俱损,因此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需灵活辨证用药。用药时可加用引经药,如桔梗、白芷等,斑发于面,为人体之上部与风邪有关,故可加入驱散风邪药物如细辛、薄荷等药,使斑色消散加快。“久病必有瘀”,“无瘀不成斑”,因此方中可适当配伍活血化瘀药,以便斑色尽快消散,而对于破血药则要酌情考虑,以免伤及正气。
4.4 日常护理 紫外线照射无疑为诱发及加重因素,因此加强防晒成为重要任务,这对于斑色变淡及患者建立信心相当重要。另外,如化妆品的使用,一定按皮肤性质选择无刺激不过敏的合适品牌。作为女性,要及时普查及治疗妇科疾患,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作者单位: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27)
(编辑青 山), 百拇医药(李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