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所致眩晕4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40例采用培地啶注射液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椎-基底动脉 眩晕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1-1985-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急症。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为主治疗本病,并与培他啶注射液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具有典型的发作性眩晕症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明确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96±7.16)岁;全部病例摄颈椎X线六位片:正常10例,其余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23例,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17例;伴脑动脉硬化者24例,高血压27例,高脂血症16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6~75岁,平均(59.14±7.38)岁;颈椎X线六位片:提示颈椎退行性变29例,正常11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21例,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19例;伴脑动脉硬化27例,高血压25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9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 药公司生产)10粒,口服(眩晕较重者舌下含服),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培他啶注射液(黑龙江中桂制药公司生产)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7天,其他并发症的治疗均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主症为眩晕、次症为头痛、呕吐、失眠等)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测TCD各1次。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数据以(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 [1] 相关标准:(1)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TCD检查脑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2)好转:症状减轻,脑血流速度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变,脑血流速度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总疗效:治疗组40例,痊愈2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40例,痊愈23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消失率比较 见表1。
, 百拇医药
2.4 两组治疗前、后TCD血流速度变化的比较 见表2。提示两组病例治疗后脑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对比VP、VD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消失比较
注:两组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D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5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占中老年各种眩晕的60%以上,临床上以突发性和反复发作为特点,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的病机比较复杂,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主要有气血虚、肾之阴阳虚,实者为风、火、痰、瘀,由于本病反复发作,古有“久病多瘀”之理论,久病致瘀,或气虚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成瘀,痰瘀阻络,清阳之气不能舒展,不能上荣而于脑发为眩晕。由于瘀血存在于病理始终,故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本病是关键。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是本病的两大病理基础 [2] ,椎动脉受压、狭窄或被牵拉,致使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不足,脑的后循环缺血是眩晕发作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采用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供应,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 [3] 。
, http://www.100md.com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精制而成 [4] 。方中丹参为唇型科鼠尾植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纤维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5]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度、扩张血管 等作用 [6] 。总之,本药可扩张血管、增加脑供血、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因此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取得较为良好的疗效。且未出现毒副反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
2 杨俊明,孙永柱,陈方弦.100例老年人眩晕的病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270.
3 罗伟.葛根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栓素β2-酮前列素Ⅰa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69.
, 百拇医药
4 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编.全国中医医院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1997,58-60.
5 骆和生,罗辉.免疫中药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26-328.
6 刘利.三七总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附6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现代临床医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21.
作者单位:511363广东省增城市康宁医院
511358广东省增城市宁西医院
(编辑罗 彬), 百拇医药(胡斌)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椎-基底动脉 眩晕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1-1985-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急症。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为主治疗本病,并与培他啶注射液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具有典型的发作性眩晕症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明确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96±7.16)岁;全部病例摄颈椎X线六位片:正常10例,其余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23例,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17例;伴脑动脉硬化者24例,高血压27例,高脂血症16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6~75岁,平均(59.14±7.38)岁;颈椎X线六位片:提示颈椎退行性变29例,正常11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椎动脉供血不足21例,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19例;伴脑动脉硬化27例,高血压25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9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 药公司生产)10粒,口服(眩晕较重者舌下含服),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培他啶注射液(黑龙江中桂制药公司生产)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7天,其他并发症的治疗均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主症为眩晕、次症为头痛、呕吐、失眠等)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测TCD各1次。
1.4 统计学处理 检测数据以(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 [1] 相关标准:(1)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TCD检查脑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2)好转:症状减轻,脑血流速度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变,脑血流速度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总疗效:治疗组40例,痊愈2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40例,痊愈23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消失率比较 见表1。
, 百拇医药
2.4 两组治疗前、后TCD血流速度变化的比较 见表2。提示两组病例治疗后脑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对比VP、VD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消失比较
注:两组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D血流速度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5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占中老年各种眩晕的60%以上,临床上以突发性和反复发作为特点,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的病机比较复杂,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主要有气血虚、肾之阴阳虚,实者为风、火、痰、瘀,由于本病反复发作,古有“久病多瘀”之理论,久病致瘀,或气虚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成瘀,痰瘀阻络,清阳之气不能舒展,不能上荣而于脑发为眩晕。由于瘀血存在于病理始终,故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本病是关键。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硬化和颈椎病是本病的两大病理基础 [2] ,椎动脉受压、狭窄或被牵拉,致使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不足,脑的后循环缺血是眩晕发作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采用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供应,降低血液粘稠度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 [3] 。
, http://www.100md.com
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精制而成 [4] 。方中丹参为唇型科鼠尾植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纤维增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5]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度、扩张血管 等作用 [6] 。总之,本药可扩张血管、增加脑供血、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因此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取得较为良好的疗效。且未出现毒副反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
2 杨俊明,孙永柱,陈方弦.100例老年人眩晕的病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5):270.
3 罗伟.葛根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栓素β2-酮前列素Ⅰa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69.
, 百拇医药
4 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编.全国中医医院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1997,58-60.
5 骆和生,罗辉.免疫中药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26-328.
6 刘利.三七总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附6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现代临床医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21.
作者单位:511363广东省增城市康宁医院
511358广东省增城市宁西医院
(编辑罗 彬), 百拇医药(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