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3期
编号:10391773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2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3-2198-02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约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发作时表现为呼吸停止≥20s,伴皮肤青紫,心动过缓(心率<100次/min),肌张力低下,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如不及时发现,可致脑缺氧损伤,甚至猝死,应密切监护及处理。我们对住院的早产儿并发呼吸暂停,在加强监护等常规治疗下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常规治疗组系1998年6月~2001年3月于生后24h内转入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并发呼吸暂停,共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胎龄28~34周12例,~37周10例,出生体重1000~1300g10例,~1500g8例,~1700g4例,纳洛酮治疗组系2001年4月~2003年8月于生后24h入儿科住院早产儿并呼吸暂停共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胎龄28~34周15例,~37周8例,出生体重1000~1300g12例,~1500g6例,~1700g5例。上述两组不包括住院期间死亡或发生NRDS,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入院时时龄和并发症(羊水吸入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等)以及住院期间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儿入院时都发生呼吸暂停1~3次以上,入院后全部给予保温箱内保温、头罩吸氧、心电和呼吸监护,出现皮肤青紫立即气囊加压给氧,同时检查动脉血气、血糖、血电解质。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推荐的方法 [1] 进行处理,一旦发生呼吸暂停即予以机械刺激,纠正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并给予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mg/kg静滴,12h后给维持量每次1.5~2mg/kg,每日2~3次。纳洛酮治疗组:早产儿入院后出现呼吸暂停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纳洛酮,首次用0.1mg/kg静注,3~4h后用0.1mg/kg加入糖水中静滴维持3~4h,每天2次,如连续用药5天无呼吸暂停发作即停药,如用药48h后呼吸暂停仍频繁发作(>3次/h)或伴有呼吸衰竭表现(PaO 2 <8.0kPa、PaCO 2 >6.67kPa),则给予鼻塞CPAP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呼吸暂停的同时均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如羊水吸入综合征、贫血、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感染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48h后呼吸暂停发生≤3次/24h,动脉血气分析:PaO 2 ≥8.0kPa,PaCO 2 <6.67kPa,用药治疗5天后无呼吸暂停发生,临床症状基本好转,停吸氧,皮肤无青紫,无烦躁,无心动过速。有效:入院治疗48h后呼吸暂停发生4~10次/h,动脉血气分析基本正常,用药治疗5天后偶有呼吸暂停发生,只需间断吸氧。无效:入院治疗48h后呼吸暂停发生>10次/24h,PaO 2 <8.0kPa,PaCO 2 >6.67kPa,出现有呼吸衰竭表现,或用药5天后仍有频繁呼吸暂停发生,或出现用药后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常规治疗组:显效10例(45.5%),有效3例(13.6%),无效9例(40.9%),总有效率59.1%。纳洛酮治疗组:显效18例(78.2%),有效3例(13.1%),无效2例(8.7%),总有效率91.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X 2 =3.78,P<0.05)。

    2.2 两组治疗后症状与血气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比较

    3 讨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与早产儿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发育未成熟有关。加强监护是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重要措施,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措施,过去常用药物是氨茶碱,主要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中枢对CO2 的敏感性,兴奋吸气神经元,增加呼吸频率,提高通气量。早产儿氨茶碱半衰期达30h,比成人长5~6倍。氨茶碱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窄,一般在5~13mg/L之间 [2] ,并且血药浓度不稳定,即使每天给相同的剂量,波动范围也比较大,需要定时监测血 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基层医院无条件监测血氨茶碱浓度,因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应用氨茶碱常规剂量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烦躁、心动过速、低血压、惊厥、恶心呕吐、喂养不耐受、腹胀、胃肠道出血等。纳洛酮是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常用药物,对纠正新生儿缺氧脑损伤疗效显著。近年来,国内报道缺氧是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重要原因,呼吸暂停发生时又导致缺氧。脑组织缺氧时内源性阿片样物质(β-内啡呔)显著增高,抑制呼吸。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多种效应,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临床使用证实,纳洛酮安全性高,使用剂量范围比较宽(0.01~0.2mg/kg),新生儿用量达0.4mg/kg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大剂量应用不会出现烦躁、心率增快、尿量增多等副作用,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比氨茶碱更有优势,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呼吸暂停,见: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8-180.

    2 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防治.小儿急救医学,2003,10(4):205.

    3 祝益民.纳洛酮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1):643.

    作者单位:517000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儿科

    (编辑青 山), 百拇医药(盛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