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9期
编号:10391154
针刺治疗中风92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6-8106(2003)19-2816-01

    “中风”属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范畴,是常见病、多发病,为脑血管系统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病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往往留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症,久治不愈或造成终生残疾,笔者用眼针、体针治疗中风9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均为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经颅脑CT检查确诊,男53例,女39例,年龄28~7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塞73例,肢体瘫痪左侧56例,右侧36例,中枢性面瘫21例,失语5例;语言不清10例;大小便失禁6例。

    1.2 治疗方法 92例患者均为急性期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8例患者设家庭病床,76例为门诊治疗,8例因路远不便而住院治疗,用2~6寸毫针针刺,皮肤常规消毒,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针刺以酸、胀、沉麻,或微痛为有针感,留针30~40min,留针期间可行针2~3次,针刺间视患者强弱使用不同的手法,临床可行穴透法,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每疗程后休息3~5日,再进行第二疗程。另一种是应用彭静山教授的《眼针疗法》,用消毒棉球消毒,以0.5寸针针刺,留针15min,即可出针,不宜留针过久,眼周围毛细血管丰富,出针后立即按压以防出血。
, http://www.100md.com
    1.3 取穴 (1)百合、肩井、肾俞、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可透阴陵泉、悬钟可透三阴交、太冲。(2)风池、肩、极泉、合谷可透后溪、关元、风市、足三里、飞扬、三阴交。两组穴交替针刺,若伴有精神障碍,可配人中、神门,失语流涎配廉泉、哑门;口眼歪斜配阳白、下关、颊车;便秘加天枢、支沟;遗尿者配中极、太溪。针刺手法:弱者宜补法,强者宜泻法,或用平补平泻手法。(3)眼针治法 [1] :眼针双上、下焦区。

    1.4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瘫痪肢体运动完全恢复,生活 自理,能参加一定的工作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显效:瘫痪肢体功能明显好转,一般生活自理,能自行走路,尚留某些功能障碍。有效:各种症状体征均比治疗前有一定进步;无效:经治疗各种症状、体征均未得到改善。

    2 结果

    基本治愈30例,占33%;显效35例,占38%;有效25例,占27%;2例因治疗3次中断为无效占2%,总有效率为98%。
, 百拇医药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60岁,家庭妇女,1992年9月2日因患脑梗塞形成而住院急救治疗2周出院,稍有好转,但生活不能自理,要求针刺治疗。诊见患者右侧偏瘫,体虚消瘦,面色萎黄,舌质红,神志尚清,语言不利,脉沉数无力,大小便不能自理,经诊后,即按上方取穴针刺,加刺眼针双上、下焦区,针刺一次出针后,手和脚即可轻微活动,针6次,患者可下床拉电灯开关,针治疗4个疗程生活基本自理而痊愈。

    4 体会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逆乱及“血菀于上”,是中风偏瘫发病的重要病机,中风偏瘫的病位在脑,波及经脉、经筋,与诸多脏器有关。“头为诸阳之会”,脑与诸经脉关系密切,“气”属阳,“血”属阴。因此,取体针针刺百会、风池、肩井、合谷、太冲诸穴有激发经络内运行的经气流动,增强循经感传气至效果,取肩、中极、曲池、外关、环跳、风市、阳陵泉、飞扬、三阴交、悬钟对中风后遗症的偏瘫有疏通经脉,活血化瘀。取肾俞、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以振奋中风后亏虚的阳气,帅血以行,加强诸经循环灌注,促进全身机能的恢复,辅以眼针,具有调机体阴阳平衡,疏通诸条经脉气血功能,共奏醒脑开窍,息风安神,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舒筋利节,调和阴阳之功,故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偏瘫有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 彭静山.眼针疗法.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0,90.

    作者单位:831500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

    831500新疆阜康市中医院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陈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