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阑尾炎的临床意义探讨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9-2825-02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确诊。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以及与其他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上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急性阑尾炎在超声图像上的不同表现进行病理分型,为外科医生掌握手术指征和提供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3年5月在我院就诊并手术的156例患者,年龄5~71岁,平均年龄38岁,男98例,女5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37例,发热121例,白细胞总数增高147例。
1.2 方法 采用麦迪逊5000型B超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仰卧位,于右下腹以麦氏点为中心向周围纵横切扫。
, http://www.100md.com
1.3 诊断标准 右下腹探见管壁增粗的阑尾纵切呈蚯蚓状或手指状,儿童部份病例呈“C”字型低回声管状结构,横切呈“同心圆”征,少数患者阑尾周围有少量不规则低回声暗区和实质光团,边界清晰。
2 结果
右下腹探及阑尾管壁增粗增厚,纵切呈蚯蚓状,横切呈“同心圆”征143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47例,伴周围不规则暗区者67例,暗区周围伴不均实质性光团者29例。另13例在不规则实质性光团周围探见肠管充气征,后经手术证实为阑尾脓肿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全部病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与超声诊断完全符合。
3 讨论
正常阑尾位于右下腹回盲部,内上侧为回结肠交界部,外下侧为盲肠,是一个圆管形空腔器官,直径为0.5~1.0cm,长8~9cm,其尖端呈游离状态,少数人尖端穿向后腹膜下 [1] 。回盲部解剖变异时阑尾随即异位,正常情况下被肠壁所掩盖 [2] ,B超探查不易找到阑尾。
, 百拇医药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是病程早期,病变仅累及粘膜及粘 膜下层,临床上出现脐周或剑突下疼痛,疼痛多数尚未转移。此时可在右下腹麦氏点周围探及肿大的阑尾,纵切呈蚯蚓状,横切呈“同心圆”征。阑尾直径约为0.6~1.0cm,长约5~7cm,管壁回声增强且纤细,层次结构尚清晰,周围无异常回声。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病程中期,病变累及阑尾管壁全层,肿胀明显,其直径约1.0~1.5cm。阑尾粘膜高度充血,浆膜面附有纤维蛋白和脓性渗出物,阑尾管壁有小脓肿形成。B超见阑尾管壁回声增强,呈强、弱、强三层声波图像 [3] 。肿胀的阑尾腔内是不同程度的无回声带。腔内有阑尾粪石者可探见强光团伴后继声影。此期多数病例的阑尾周围伴少量不规则暗区或低回声混合性团块。
阑尾坏疽和穿孔时,因梗阻积脓使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因血供障碍发生部分或全部坏死,并发阑尾穿孔。此时增粗的阑尾周围可探及不规则无回声区,坏死的管壁形成相对透声窗,甚至可见阑尾壁连续性中断,阑尾腔与周围无回声区沟通相连,且有不规则蜂窝状暗区。此期超声图像清晰,容易查扫见肿大的阑尾。
, http://www.100md.com
阑尾脓肿是坏疽性阑尾炎晚期并发症,病变进一步发展,坏死的阑尾与周围组织发生炎性粘连,形成以坏死阑尾为中心的脓肿,B超下可见肿大的阑尾周围低回声肿块。中心区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不均质实性光团,其回声增强,边界清晰,在光团中间可探及肿大的阑尾,此时多数患者在临床体检时,可于右下腹扪及压痛明显的包块。部分病例界限清楚,少数患者压痛范围相对较大。
B超诊断阑尾炎有其典型的声像特征,各期又有不同的声像特点,可为临床的病理分期分型提供依据,也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确诊和手术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佐证。同时,B超对其他急腹症如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子宫附件炎性肿块和输卵管妊娠等,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亦可提供明确的依据。因此,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在临床上有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31-1235.
2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1.
3 张韬,丁颖,党渭楞.超声诊断阑尾炎的应用(附163例分析),上海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9(2):82-84.
作者单位:409600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赵太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确诊。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以及与其他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上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急性阑尾炎在超声图像上的不同表现进行病理分型,为外科医生掌握手术指征和提供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3年5月在我院就诊并手术的156例患者,年龄5~71岁,平均年龄38岁,男98例,女5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37例,发热121例,白细胞总数增高147例。
1.2 方法 采用麦迪逊5000型B超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仰卧位,于右下腹以麦氏点为中心向周围纵横切扫。
, http://www.100md.com
1.3 诊断标准 右下腹探见管壁增粗的阑尾纵切呈蚯蚓状或手指状,儿童部份病例呈“C”字型低回声管状结构,横切呈“同心圆”征,少数患者阑尾周围有少量不规则低回声暗区和实质光团,边界清晰。
2 结果
右下腹探及阑尾管壁增粗增厚,纵切呈蚯蚓状,横切呈“同心圆”征143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47例,伴周围不规则暗区者67例,暗区周围伴不均实质性光团者29例。另13例在不规则实质性光团周围探见肠管充气征,后经手术证实为阑尾脓肿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全部病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与超声诊断完全符合。
3 讨论
正常阑尾位于右下腹回盲部,内上侧为回结肠交界部,外下侧为盲肠,是一个圆管形空腔器官,直径为0.5~1.0cm,长8~9cm,其尖端呈游离状态,少数人尖端穿向后腹膜下 [1] 。回盲部解剖变异时阑尾随即异位,正常情况下被肠壁所掩盖 [2] ,B超探查不易找到阑尾。
, 百拇医药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是病程早期,病变仅累及粘膜及粘 膜下层,临床上出现脐周或剑突下疼痛,疼痛多数尚未转移。此时可在右下腹麦氏点周围探及肿大的阑尾,纵切呈蚯蚓状,横切呈“同心圆”征。阑尾直径约为0.6~1.0cm,长约5~7cm,管壁回声增强且纤细,层次结构尚清晰,周围无异常回声。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病程中期,病变累及阑尾管壁全层,肿胀明显,其直径约1.0~1.5cm。阑尾粘膜高度充血,浆膜面附有纤维蛋白和脓性渗出物,阑尾管壁有小脓肿形成。B超见阑尾管壁回声增强,呈强、弱、强三层声波图像 [3] 。肿胀的阑尾腔内是不同程度的无回声带。腔内有阑尾粪石者可探见强光团伴后继声影。此期多数病例的阑尾周围伴少量不规则暗区或低回声混合性团块。
阑尾坏疽和穿孔时,因梗阻积脓使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因血供障碍发生部分或全部坏死,并发阑尾穿孔。此时增粗的阑尾周围可探及不规则无回声区,坏死的管壁形成相对透声窗,甚至可见阑尾壁连续性中断,阑尾腔与周围无回声区沟通相连,且有不规则蜂窝状暗区。此期超声图像清晰,容易查扫见肿大的阑尾。
, http://www.100md.com
阑尾脓肿是坏疽性阑尾炎晚期并发症,病变进一步发展,坏死的阑尾与周围组织发生炎性粘连,形成以坏死阑尾为中心的脓肿,B超下可见肿大的阑尾周围低回声肿块。中心区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不均质实性光团,其回声增强,边界清晰,在光团中间可探及肿大的阑尾,此时多数患者在临床体检时,可于右下腹扪及压痛明显的包块。部分病例界限清楚,少数患者压痛范围相对较大。
B超诊断阑尾炎有其典型的声像特征,各期又有不同的声像特点,可为临床的病理分期分型提供依据,也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确诊和手术治疗提供了较可靠的佐证。同时,B超对其他急腹症如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子宫附件炎性肿块和输卵管妊娠等,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亦可提供明确的依据。因此,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在临床上有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31-1235.
2 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1.
3 张韬,丁颖,党渭楞.超声诊断阑尾炎的应用(附163例分析),上海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9(2):82-84.
作者单位:409600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
(编辑维 兰), 百拇医药(赵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