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应用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52例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52例临床病例总结,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的方法。方法 2000年3月~2003年6月门诊52例女性,年龄(48.1±7.9)岁,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纯西医激素替代治疗、纯中药经典治疗、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通过Kupperman评分标准来评估治疗前后病情,对照疗效,并通过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临床病例组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纯西医激素替代治疗组与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组有高度显著差异、纯中药经典治疗组与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三种治疗方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均有疗效,其中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9-2788-03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更年期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要求也在提高。于是医学界对于本病的诊断、治疗研究也在逐步加深、拓展。本研究通过对52例临床病例的总结,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大大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2例(2000年3月~2003年6月),年龄43~56岁(平均48.1岁),均为门诊病例,疗程为3个月。诊断标准为:年龄位于围绝经期范围内,或有卵巢切除手术史、月经紊乱及停经史;有潮热、心悸、易怒或抑郁等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雌二醇(E 2 )水平减低或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明显上升;均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1.2 治疗分组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1)纯西医激素替代组(17例):尼尔雌醇2mg,每半月1次口服,用药第3月第16天开始口服安宫黄体酮8mg/天,连续14天。如有撤退性出血,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下疗程,方法同前;(2)纯中药经典组(18例):根据经典分型辨证施治。A:肾阴虚组:左归饮(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炙甘草)。B:肾阳虚组:右归丸合理中丸(右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理中丸: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C:肾阴阳二虚组:二仙汤合二至丸(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3)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组(17例):根据症状特点、激素水平检测及中医新分型治疗。中医新分型及治疗:A: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合 二至丸(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B:脾肾阳虚:右归丸。C:心肾亏虚:四物汤合知柏地黄汤(四物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知柏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知母)。D:心肝火旺:补心丹(生地、玄参、党参、丹参、茯神、桔梗、远志、炒枣仁、柏子仁、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E:肝郁脾虚: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F:痰热上扰:涤痰汤合生铁落花饮(涤痰汤: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生铁落花饮:天冬、麦冬、贝母、胆星、橘红、远志、连翘、茯苓、茯神、玄参、丹参、勾藤、朱砂、石菖蒲、生铁落)。据激素水平检测结果适当补充雌激素,据症状特点适当补充谷维素30~60mg,维生素E胶囊100~150mg/d、复合维生素B6片/d、安定2.5~5mg/d,以及鱼肝油和钙片。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价 [16] 采用众多学者认可的Kupperman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程度评分
注:症状评分=基本分×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下降率>50%为显效,50%~30%为有效,<3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内治疗前后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对各组间总有效率进行χ 2 检验。
2 结果
2.1 西药治疗组 纯西医激素替代组(17例)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配对t检验:治疗前均值:49.0±6.384,治疗后均值:24.64±11.895,t=7.604(P<0.01)。显效例数:4例,有效例数:5例,无效例数:8例,总有效率:52.9%。
, http://www.100md.com
2.2 中药治疗组 纯中药经典组(18例)治疗前后Kupperˉ man评分t检验:治疗前均值:49.67±6.869,治疗后均值:19.1±30.679,t=9.425(P<0.01)。显效例数:5例,有效例数:7例,无效例数:6例,总有效率:66.7%。
2.3 中西医结合标准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组(17例)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t检验:治疗前均值:50.0±7.433,治疗后均值:10.94±5.262,t=18.126(P<0.01)。显效例数:11例,有效例数:5例,无效例数:1例,总有效率:94.1%。
2.4 组间总有效率χ 2 检验 见表2,3。
表2 中西医结合标准治疗组(a) 与纯西医激素替代组(b)比较
表3中西医结合标准治疗组(a) 与纯中药经典组(c)比较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围绝经期概念的界定 [1] :以往文献将更年期泛指为妇女从性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阶段,国际公认为40~60岁。而此概念较为模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以下概念:绝经期(menopause)(卵巢动力已消失,其生殖与合成分泌性激素的功能进入不可逆衰退状态)、围绝经期(periˉmenopause)(绝经前开始直到绝经一年内的时期)、绝经后期(postmenopause)(绝经开始直至老年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基本得到公认 [2] :西医认为是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失衡反应;中医则将其归于肾虚引起的“绝经前后诸证”;治疗原则: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西医以激素替代加辅助治疗为主,中医以补肾为本。
3.1 病因病机研究 近年来,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逐步深化。普遍认为该征是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促性激素上升内分泌失衡,并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具有相关受体靶器官功能障碍而发病的。王大增等 [3] 发现该病患者血FSH、ACTH、TSH、FT3、FT4均升高,提示下丘脑-垂体-卵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这三轴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整体失调。Andrea.R.G认为性腺甾体激素与许多神经多肽及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儿茶酚胺、内源性阿片等)间相互作用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及精神症状发生。还有学者认为围绝经期胸腺萎缩免疫功能低下 [4,5] (如白介素活性、CD3、CD4/CD8、β-内啡肽下降)。此外,目前广泛认可的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 [8] 的影响;中医认为肾虚为该征之本,而最易累及脏腑为心、肝、脾三脏。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气血不足生殖能力衰竭,人体调节阴阳平衡能力减退。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出现心火亢盛;肝肾乙癸同源,肝肾阴虚、肝失柔养,阴阳气血失调,肝郁血虚、肝阳上亢;脾赖肾阳以温煦,先天之精靠后天水谷之精以滋养,肾 虚阳衰、火不暖土导致脾肾阳虚;肝郁气滞,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瘀久化热,上扰心神;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水湿凝集为痰,而至痰湿内阻 [2,4,6,7] 。本研究是将西医实验室化验指标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标准化分型,在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指导上更具系统性、科学性。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研究 西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始终以补充雌激素为主。早期以乙烯雌酚和安宫黄体酮替代疗法控制功血维持月经周期的正常运转 [9] ;之后改用长效雌激素治疗[10] ,但替代疗法增加了雌激素受体相关器官肿瘤的发病危险 [11] 。中医治疗以滋肾清心、安定神魂、燮理阴阳为法 [12] 。近年来多以西药激素替代、辅助用药,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顾互相结合为主流。本研究采用中医新辨证分型,采取相应中药治疗,同时西药辅助激素替代及维生素补充、适当镇静、心理治疗,并根据实验室检查和中医诊断适当调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标准化治疗体系,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3.3 展望 围绝经期综合征始终困挠着相当大数量的中老年妇女,对于其诊断、治疗以及评价已取得较大进展。只有对其诊断、评价进一步量化,治疗程序进一步标准化,病因病机研究向分子生物学包括基因水平更高层次发展。中西医之间理论互通、互释,手段互补且进一步发展,才能在短时间内确实使患者彻底摆脱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陆湘云.围绝经期和老年妇女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医学与保健》(1-3),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99,8.
2 韩丽琳.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与治疗近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70-1874.
3 王大增.更年舒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7):396-399.
4 归绥琪.围绝经期妇女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进展.《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医学与保健》(64-67),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99,8.
5 李大金.更年期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上海医学,1996,19(1):42-44.
, http://www.100md.com
6 熊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2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1):16-17.
7 张慧霞.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0):2045-2046.
8 于治家.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8):503-504.
9 Lauritzen C.Clinical use of oestrogens.Maturitas,1990,12(3):199.
10 周荣庆编译.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新概念.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4,5:295.
11 Colditz GA.The use of estrogens and progesti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postmenopasual women.N Engl J Med,1995,332:1589-1593.
12 汤月萍.夏桂成辨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湖北中医杂志,1997,19(2):6-7.
作者单位:200071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
(编辑小 川), http://www.100md.com(夏亦冬)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9-2788-03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更年期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要求也在提高。于是医学界对于本病的诊断、治疗研究也在逐步加深、拓展。本研究通过对52例临床病例的总结,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大大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2例(2000年3月~2003年6月),年龄43~56岁(平均48.1岁),均为门诊病例,疗程为3个月。诊断标准为:年龄位于围绝经期范围内,或有卵巢切除手术史、月经紊乱及停经史;有潮热、心悸、易怒或抑郁等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雌二醇(E 2 )水平减低或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明显上升;均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1.2 治疗分组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1)纯西医激素替代组(17例):尼尔雌醇2mg,每半月1次口服,用药第3月第16天开始口服安宫黄体酮8mg/天,连续14天。如有撤退性出血,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下疗程,方法同前;(2)纯中药经典组(18例):根据经典分型辨证施治。A:肾阴虚组:左归饮(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炙甘草)。B:肾阳虚组:右归丸合理中丸(右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理中丸: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C:肾阴阳二虚组:二仙汤合二至丸(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3)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组(17例):根据症状特点、激素水平检测及中医新分型治疗。中医新分型及治疗:A: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合 二至丸(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B:脾肾阳虚:右归丸。C:心肾亏虚:四物汤合知柏地黄汤(四物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知柏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知母)。D:心肝火旺:补心丹(生地、玄参、党参、丹参、茯神、桔梗、远志、炒枣仁、柏子仁、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E:肝郁脾虚: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F:痰热上扰:涤痰汤合生铁落花饮(涤痰汤: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生铁落花饮:天冬、麦冬、贝母、胆星、橘红、远志、连翘、茯苓、茯神、玄参、丹参、勾藤、朱砂、石菖蒲、生铁落)。据激素水平检测结果适当补充雌激素,据症状特点适当补充谷维素30~60mg,维生素E胶囊100~150mg/d、复合维生素B6片/d、安定2.5~5mg/d,以及鱼肝油和钙片。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价 [16] 采用众多学者认可的Kupperman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程度评分
注:症状评分=基本分×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下降率>50%为显效,50%~30%为有效,<3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组内治疗前后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对各组间总有效率进行χ 2 检验。
2 结果
2.1 西药治疗组 纯西医激素替代组(17例)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配对t检验:治疗前均值:49.0±6.384,治疗后均值:24.64±11.895,t=7.604(P<0.01)。显效例数:4例,有效例数:5例,无效例数:8例,总有效率:52.9%。
, http://www.100md.com
2.2 中药治疗组 纯中药经典组(18例)治疗前后Kupperˉ man评分t检验:治疗前均值:49.67±6.869,治疗后均值:19.1±30.679,t=9.425(P<0.01)。显效例数:5例,有效例数:7例,无效例数:6例,总有效率:66.7%。
2.3 中西医结合标准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标准化治疗组(17例)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t检验:治疗前均值:50.0±7.433,治疗后均值:10.94±5.262,t=18.126(P<0.01)。显效例数:11例,有效例数:5例,无效例数:1例,总有效率:94.1%。
2.4 组间总有效率χ 2 检验 见表2,3。
表2 中西医结合标准治疗组(a) 与纯西医激素替代组(b)比较
表3中西医结合标准治疗组(a) 与纯中药经典组(c)比较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围绝经期概念的界定 [1] :以往文献将更年期泛指为妇女从性成熟期向老年期过渡的阶段,国际公认为40~60岁。而此概念较为模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以下概念:绝经期(menopause)(卵巢动力已消失,其生殖与合成分泌性激素的功能进入不可逆衰退状态)、围绝经期(periˉmenopause)(绝经前开始直到绝经一年内的时期)、绝经后期(postmenopause)(绝经开始直至老年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基本得到公认 [2] :西医认为是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失衡反应;中医则将其归于肾虚引起的“绝经前后诸证”;治疗原则: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西医以激素替代加辅助治疗为主,中医以补肾为本。
3.1 病因病机研究 近年来,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逐步深化。普遍认为该征是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减少、促性激素上升内分泌失衡,并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具有相关受体靶器官功能障碍而发病的。王大增等 [3] 发现该病患者血FSH、ACTH、TSH、FT3、FT4均升高,提示下丘脑-垂体-卵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这三轴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整体失调。Andrea.R.G认为性腺甾体激素与许多神经多肽及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儿茶酚胺、内源性阿片等)间相互作用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及精神症状发生。还有学者认为围绝经期胸腺萎缩免疫功能低下 [4,5] (如白介素活性、CD3、CD4/CD8、β-内啡肽下降)。此外,目前广泛认可的还包括社会心理因素 [8] 的影响;中医认为肾虚为该征之本,而最易累及脏腑为心、肝、脾三脏。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气血不足生殖能力衰竭,人体调节阴阳平衡能力减退。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出现心火亢盛;肝肾乙癸同源,肝肾阴虚、肝失柔养,阴阳气血失调,肝郁血虚、肝阳上亢;脾赖肾阳以温煦,先天之精靠后天水谷之精以滋养,肾 虚阳衰、火不暖土导致脾肾阳虚;肝郁气滞,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瘀久化热,上扰心神;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水湿凝集为痰,而至痰湿内阻 [2,4,6,7] 。本研究是将西医实验室化验指标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标准化分型,在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指导上更具系统性、科学性。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研究 西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始终以补充雌激素为主。早期以乙烯雌酚和安宫黄体酮替代疗法控制功血维持月经周期的正常运转 [9] ;之后改用长效雌激素治疗[10] ,但替代疗法增加了雌激素受体相关器官肿瘤的发病危险 [11] 。中医治疗以滋肾清心、安定神魂、燮理阴阳为法 [12] 。近年来多以西药激素替代、辅助用药,中医辨证施治、标本兼顾互相结合为主流。本研究采用中医新辨证分型,采取相应中药治疗,同时西药辅助激素替代及维生素补充、适当镇静、心理治疗,并根据实验室检查和中医诊断适当调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标准化治疗体系,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3.3 展望 围绝经期综合征始终困挠着相当大数量的中老年妇女,对于其诊断、治疗以及评价已取得较大进展。只有对其诊断、评价进一步量化,治疗程序进一步标准化,病因病机研究向分子生物学包括基因水平更高层次发展。中西医之间理论互通、互释,手段互补且进一步发展,才能在短时间内确实使患者彻底摆脱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陆湘云.围绝经期和老年妇女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化.《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医学与保健》(1-3),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99,8.
2 韩丽琳.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与治疗近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70-1874.
3 王大增.更年舒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7):396-399.
4 归绥琪.围绝经期妇女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进展.《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的医学与保健》(64-67),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99,8.
5 李大金.更年期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上海医学,1996,19(1):42-44.
, http://www.100md.com
6 熊磊.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2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1):16-17.
7 张慧霞.酸枣仁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0):2045-2046.
8 于治家.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理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8):503-504.
9 Lauritzen C.Clinical use of oestrogens.Maturitas,1990,12(3):199.
10 周荣庆编译.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新概念.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4,5:295.
11 Colditz GA.The use of estrogens and progesti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postmenopasual women.N Engl J Med,1995,332:1589-1593.
12 汤月萍.夏桂成辨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湖北中医杂志,1997,19(2):6-7.
作者单位:200071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
(编辑小 川), http://www.100md.com(夏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