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红外线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红外线(TDP)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 对50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TDP局部照射和适时、适量的针刺。结果 痊愈46例,治愈率92%,显效3例,有效1例,有效率达100%。结论 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有显著疗效。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2-0147-0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相当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急,迅速出现患侧面神经麻痹症状。我科自2002年6月~2003年7月间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均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症状为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鼓腮、吹口哨,漱口漏水。排除由于颅内、脑内和面神经管等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和外伤所致继发性或症状性面神经麻痹。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4~65岁,平均40.3岁;病程1~5天,平均2.5天。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发病初起症状轻者单纯给予TDP照射,照射时直接辐射患侧面部耳前区和乳突部,距离30~40cm,温度以患者舒适为限,每日1次,每次30min。症状重者配合静脉滴注能量合剂、丹参注射液、口服利巴韦林等(本组有3例用药,占6%)。待1周病程平稳后,给予针刺治疗,选穴以患侧翳风穴、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太阳穴为主,酌情配足三里、风池穴,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到发病前状态;显效:静观面部表情无任何异常,但谈笑或鼓腮时出现一侧嘴角轻度歪斜;有效:与发病高峰期对比症状有明显改善,但仍遗留轻度嘴角歪斜,谈笑时较明显。
2 结果
50例患者1个疗程治愈者3例,1.5个疗程治愈者12例,2个疗程治愈者20例,3个疗程治愈者11例,显效3例,有效1例,治愈率92%,有效率100%。
, 百拇医药
3 体会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男性发病最高,一般认为因感冒、受寒、着凉、疲劳,循环障碍,病毒性或非特异性感染造成面神经水肿、肿胀,受面神经管有限空间所限而遭压迫,轻者神经受压髓鞘损伤,重者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神经损伤,轴索变性 [1] 。远红外线(TDP)具有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和信息作用,可以调节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 [2] 。用TDP照射患侧面部耳前区、乳突部(茎乳孔为面神经出颅处),以加强自身调节机制,改善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同时促进药物吸收,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从而激发和调整神经功能状态,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随意收缩功能的恢复。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中风—中经络”范畴,主要因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痹阻气血,肌肉经脉失于濡养,治以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3] 。针刺选穴以太阳、阳明经为主。合谷、足三里以益气活血,血行风自灭。太阳、翳风、风池疏风散邪,地仓、颊车,局部取穴,诸穴合用,益气活血,祛风散邪,通经活络,则病症可愈。针刺与TDP配合应用,互相促进,互相弥补,共同消除面神经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故在50例患者中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92%。其余3例显效和1例有效,患者主要因为病情较重,年龄偏大,且因为经济等原因治疗时间较短(仅3个疗程)。针刺的时机选择也很重要,不当的针刺会造成病情加重,甚至造成面肌痉挛。一般来说,病情在1周内处于发展期,面部不宜针刺,可在四肢辨证选穴,在病情稳定后,面部要浅刺,刺激量要小,病情开始恢复后可适当加大刺激量,可深刺,可透刺如人中透地仓,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
, 百拇医药
在治疗的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该病症状表现在面部,患者非常担心留有“口眼歪斜”的丑陋面容,尤其是年轻女性,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总之,我们认为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方圻.现代内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667-2668.
2 雷英,石捷,许立民.股外侧皮神经炎物理疗法及其机制探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89-190.
3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8-210.
作者单位:716000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0)
(编辑夏 天), 百拇医药(贾琳芝)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2-0147-0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相当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起病急,迅速出现患侧面神经麻痹症状。我科自2002年6月~2003年7月间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均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症状为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鼓腮、吹口哨,漱口漏水。排除由于颅内、脑内和面神经管等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和外伤所致继发性或症状性面神经麻痹。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4~65岁,平均40.3岁;病程1~5天,平均2.5天。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发病初起症状轻者单纯给予TDP照射,照射时直接辐射患侧面部耳前区和乳突部,距离30~40cm,温度以患者舒适为限,每日1次,每次30min。症状重者配合静脉滴注能量合剂、丹参注射液、口服利巴韦林等(本组有3例用药,占6%)。待1周病程平稳后,给予针刺治疗,选穴以患侧翳风穴、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太阳穴为主,酌情配足三里、风池穴,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到发病前状态;显效:静观面部表情无任何异常,但谈笑或鼓腮时出现一侧嘴角轻度歪斜;有效:与发病高峰期对比症状有明显改善,但仍遗留轻度嘴角歪斜,谈笑时较明显。
2 结果
50例患者1个疗程治愈者3例,1.5个疗程治愈者12例,2个疗程治愈者20例,3个疗程治愈者11例,显效3例,有效1例,治愈率92%,有效率100%。
, 百拇医药
3 体会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男性发病最高,一般认为因感冒、受寒、着凉、疲劳,循环障碍,病毒性或非特异性感染造成面神经水肿、肿胀,受面神经管有限空间所限而遭压迫,轻者神经受压髓鞘损伤,重者压迫造成不同程度神经损伤,轴索变性 [1] 。远红外线(TDP)具有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和信息作用,可以调节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 [2] 。用TDP照射患侧面部耳前区、乳突部(茎乳孔为面神经出颅处),以加强自身调节机制,改善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同时促进药物吸收,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从而激发和调整神经功能状态,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随意收缩功能的恢复。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中风—中经络”范畴,主要因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痹阻气血,肌肉经脉失于濡养,治以疏风通络,调和气血 [3] 。针刺选穴以太阳、阳明经为主。合谷、足三里以益气活血,血行风自灭。太阳、翳风、风池疏风散邪,地仓、颊车,局部取穴,诸穴合用,益气活血,祛风散邪,通经活络,则病症可愈。针刺与TDP配合应用,互相促进,互相弥补,共同消除面神经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受压。故在50例患者中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92%。其余3例显效和1例有效,患者主要因为病情较重,年龄偏大,且因为经济等原因治疗时间较短(仅3个疗程)。针刺的时机选择也很重要,不当的针刺会造成病情加重,甚至造成面肌痉挛。一般来说,病情在1周内处于发展期,面部不宜针刺,可在四肢辨证选穴,在病情稳定后,面部要浅刺,刺激量要小,病情开始恢复后可适当加大刺激量,可深刺,可透刺如人中透地仓,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
, 百拇医药
在治疗的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该病症状表现在面部,患者非常担心留有“口眼歪斜”的丑陋面容,尤其是年轻女性,要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总之,我们认为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方圻.现代内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667-2668.
2 雷英,石捷,许立民.股外侧皮神经炎物理疗法及其机制探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89-190.
3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08-210.
作者单位:716000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0)
(编辑夏 天), 百拇医药(贾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