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黄芪和含黄芪复方的遗传毒性检测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2-0161-02
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有益气升阳,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之证。我国殷学军等人 [1] 通过Ames试验、活体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实验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证实黄芪的水溶性提取物呈阳性,即具有诱变性。我们知道中药的临床应用,主要为其复方。多种中药一起煎煮过程中常发生化学变化,影响某些药效成份的性质。为此我们用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单味黄芪和含黄芪复方的微核细胞率,以探讨复方对其中单味药潜在遗传毒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用中药材 实验用中药材,由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供给,并经本院药械处宋金斌主任中药师鉴定。将单味黄芪于8倍量的水中浸泡1h,文火煎煮0.5h,过滤取滤液,共2次,合并2次滤液,配制成2.0g/ml生药煎 液。按补中益气汤 [2] 的组成,其中黄芪剂量与单味黄芪剂量相同,用同样方法制成生药煎液,待用。
, 百拇医药
1.2 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cp)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批号20030516。外观为无色透明晶体,实验时用蒸馏水配成4mg/ml溶液,给药剂量为40mg/kg,给药途径为腹腔注射。
1.3 实验动物 封闭群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购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SCXK(苏2002-0012)。
2 实验动物
取昆明种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Ⅰ组:为阴性对照组,每天用蒸馏水灌胃1次,给水容量为0.1ml/10g鼠重,连续3天。Ⅱ组:为环磷酰胺组,用预先配制的环磷酰胺溶液(4mg/ml)腹腔注射,注射容量为0.1mg/10g鼠重,给药1次 [3] 。Ⅲ组:为单味黄芪水煎液组,剂量为20mg/kg,给药方法同Ⅰ组。Ⅳ组:为补中益气汤组,给药方法同Ⅰ组。
, 百拇医药
实验方法采用常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 [3] 。Ⅱ组给予环磷酰胺30h后处死动物,取胸骨骨髓刮片,每只小鼠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trythrocytes,PCE)的带微核细胞(Micronuneleus,MN)数,计算微核细胞率。
3 结果实验资料
采用Student’s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单味黄芪和含黄芪复方微核细胞率检测结果
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ˇP>0.05, ˇˇ P<0.01。
从表1可以看出,单味黄芪水煎液微核细胞率为6.5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明单味黄芪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呈诱变性。含黄芪的补中益气汤的微核细胞率为1.8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含黄芪复方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不显诱变性。
, 百拇医药
4 讨论
中药黄芪在中医临床组方中甚为常用,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抗氧化、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物效应 [4] 。但殷学军等人 [1] 通过实验证实黄芪水溶性提取物具有诱变性。对于有诱变性的中药致突变机制,通常认为中药中具有诱变活性的成分可能是生物碱 [4] ,蒽醌衍生物 [5,6] 或黄酮类化合物 [7] 。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含 糖甙、多糖、有机酸、钙、磷、镁、铁等微量元素,还有少量黄酮如毛蕊异黄酮(caly-cosin) [8] ,究竟是哪一种成份具有诱变活性,目前尚不清楚。
我们知道中药的临床应用,很少是单味药,常是复方配伍,多味药的配伍及煎煮过程是否会使诱变性成分失活?事实上,对已有中成药及中药复方制剂,罕见诱变性报道。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单味黄芪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呈阳性,而含同样剂量黄芪的复方,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呈阴性。因此对某一中药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不能仅以该中药的某一种成分的遗传效应为依据,而主要应考虑其复方的遗传毒性。当然,对已报道有诱变性的中药,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中药诱变性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殷学军,刘德祥,王河川,等.102种中药水溶性提取物的诱变性筛选.癌变·畸变·突变,1989,1(1):27.
2 段富津.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6.
3 黄幸纾,陈星若.环境化合物致突变、致畸、致癌试验方法,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0.
4 刘德祥,殷学军,王河川,等.洋金花总碱对细胞染色体损伤的观察.遗传,1988,10(1):30.
5 董伟华,郑智敏,刘佳亭,等.中药大黄、槐米、红花提取物的致突变作用.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1,26(4):330.
6 王衍如,陈琼华.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ⅩⅢ大黄蒽醌衍生物对DNA的作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7,9:95.
, 百拇医药
7 S.Ogawa,T.Hirayama,Y.Sumida,et al.Enhancement of the mutaˉgenicity of2-acetylaminofluorence by flavonoids and the structural reguirements.Mutat.Res,1987,190:107.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员.中华本草(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8.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10-28)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倪文澎)
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味甘,性温,归肺、脾经。有益气升阳,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之证。我国殷学军等人 [1] 通过Ames试验、活体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实验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证实黄芪的水溶性提取物呈阳性,即具有诱变性。我们知道中药的临床应用,主要为其复方。多种中药一起煎煮过程中常发生化学变化,影响某些药效成份的性质。为此我们用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单味黄芪和含黄芪复方的微核细胞率,以探讨复方对其中单味药潜在遗传毒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用中药材 实验用中药材,由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供给,并经本院药械处宋金斌主任中药师鉴定。将单味黄芪于8倍量的水中浸泡1h,文火煎煮0.5h,过滤取滤液,共2次,合并2次滤液,配制成2.0g/ml生药煎 液。按补中益气汤 [2] 的组成,其中黄芪剂量与单味黄芪剂量相同,用同样方法制成生药煎液,待用。
, 百拇医药
1.2 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cp)由上海第十二制药厂生产,批号20030516。外观为无色透明晶体,实验时用蒸馏水配成4mg/ml溶液,给药剂量为40mg/kg,给药途径为腹腔注射。
1.3 实验动物 封闭群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购自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SCXK(苏2002-0012)。
2 实验动物
取昆明种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Ⅰ组:为阴性对照组,每天用蒸馏水灌胃1次,给水容量为0.1ml/10g鼠重,连续3天。Ⅱ组:为环磷酰胺组,用预先配制的环磷酰胺溶液(4mg/ml)腹腔注射,注射容量为0.1mg/10g鼠重,给药1次 [3] 。Ⅲ组:为单味黄芪水煎液组,剂量为20mg/kg,给药方法同Ⅰ组。Ⅳ组:为补中益气汤组,给药方法同Ⅰ组。
, 百拇医药
实验方法采用常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方法 [3] 。Ⅱ组给予环磷酰胺30h后处死动物,取胸骨骨髓刮片,每只小鼠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trythrocytes,PCE)的带微核细胞(Micronuneleus,MN)数,计算微核细胞率。
3 结果实验资料
采用Student’s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单味黄芪和含黄芪复方微核细胞率检测结果
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ˇP>0.05, ˇˇ P<0.01。
从表1可以看出,单味黄芪水煎液微核细胞率为6.5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明单味黄芪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呈诱变性。含黄芪的补中益气汤的微核细胞率为1.8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含黄芪复方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不显诱变性。
, 百拇医药
4 讨论
中药黄芪在中医临床组方中甚为常用,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抗氧化、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物效应 [4] 。但殷学军等人 [1] 通过实验证实黄芪水溶性提取物具有诱变性。对于有诱变性的中药致突变机制,通常认为中药中具有诱变活性的成分可能是生物碱 [4] ,蒽醌衍生物 [5,6] 或黄酮类化合物 [7] 。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含 糖甙、多糖、有机酸、钙、磷、镁、铁等微量元素,还有少量黄酮如毛蕊异黄酮(caly-cosin) [8] ,究竟是哪一种成份具有诱变活性,目前尚不清楚。
我们知道中药的临床应用,很少是单味药,常是复方配伍,多味药的配伍及煎煮过程是否会使诱变性成分失活?事实上,对已有中成药及中药复方制剂,罕见诱变性报道。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单味黄芪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呈阳性,而含同样剂量黄芪的复方,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呈阴性。因此对某一中药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不能仅以该中药的某一种成分的遗传效应为依据,而主要应考虑其复方的遗传毒性。当然,对已报道有诱变性的中药,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中药诱变性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殷学军,刘德祥,王河川,等.102种中药水溶性提取物的诱变性筛选.癌变·畸变·突变,1989,1(1):27.
2 段富津.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6.
3 黄幸纾,陈星若.环境化合物致突变、致畸、致癌试验方法,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0.
4 刘德祥,殷学军,王河川,等.洋金花总碱对细胞染色体损伤的观察.遗传,1988,10(1):30.
5 董伟华,郑智敏,刘佳亭,等.中药大黄、槐米、红花提取物的致突变作用.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1,26(4):330.
6 王衍如,陈琼华.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ⅩⅢ大黄蒽醌衍生物对DNA的作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7,9:95.
, 百拇医药
7 S.Ogawa,T.Hirayama,Y.Sumida,et al.Enhancement of the mutaˉgenicity of2-acetylaminofluorence by flavonoids and the structural reguirements.Mutat.Res,1987,190:107.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员.中华本草(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8.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10-28)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倪文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