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391328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管结石及乳头炎性狭窄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1-0046-02

    自2001年6月~2003年1月,我们应用B超及核磁共振水成像(MRCP)诊断胆总管、左右肝管结石43例,结石及乳头狭窄并存者10例,经十二指肠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 (EST)网篮及气囊取石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43~79岁,>60岁者23例,平均年龄57岁;43例胆管结石中有4例为多发性结石,最多1例为6枚;左右肝管结石各1例,结石最大直径为28mm;病程为6个月~5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胆绞痛和黄疸 [2] 。伴肝功能异常者18例,呈复发性急性胰腺炎者2例。B超、MRCP检查,胆总管直径均大于10mm,其中1例为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28mm,10例合并乳头炎性狭窄,均通过MRCP证实,胆总管内径增大,内镜下乳头充血、水肿。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进行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检查,心电、血氧、脉搏、血压监护,内镜下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再次证明结石存在,经导丝插入切开刀,根据结石大小、胆管直径及乳头的不同形态,确定切口方向及大小。Oddi括约肌炎性狭窄者多进行中切口切开,43例胆管结石者EST术后均采用网篮和气囊取石。

    2 结果

    43例胆管结石中,42例顺利取出,取石成功率97.7%。其中1例结石因乳头旁憩室,结石直径18mm,开口相对较小,当时未能取出,经抗炎及排石治疗,1月后MRCP复查,结石已排出;10例合并Oddi括约肌炎性狭窄者,EST术后临床症状很快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周后B超复查,胆总管直径较术前平均缩小4mm。本组43例术中均有局部轻度出血,未经外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无穿孔及死亡病例,1例合并胰腺炎。

    3 讨论

, 百拇医药     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内科治疗效果多不明显,而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技术发展而来的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是目前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狭窄,胆道结石的有效方法。因其避免了剖腹手术,见效快,并发症少而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内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时,必须选择正确的切口方向及切口大小。Oddi括约肌是十二指肠乳头的主要形成部分,其功能是调节胆汁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的流量及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向胰胆系统反流 [3] 。行EST时,必须掌握切口大小,切口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切口过大易发生出血和穿孔,同时也会严重损伤Oddi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致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进入胰胆系统,长期反流可致慢性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因此,适当的选择切口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中,我们多选择中等大小切口,大部分能达到取石、引流的治疗目的。选择适当的乳头肌切口,可使网篮顺利进入胆总管,大多数可成功取出结石。但是,乳头肌慢性炎症较重或者形成疤痕,以至胆总管下端狭窄者,取石往往有一定难度。即使结石不大,也不易取出,有时还可发生网篮及结石同时嵌顿的情况。此时,可采取反复回送、碎石、改变方向或二次切口等措施,多数可达到取出结石的目的。本组对38例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除1例术后发生胰腺炎外,其余未发生与EST有关的并发症。
, 百拇医药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胆道结石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有效的非剖腹性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活,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有确切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249.

    2 郑芝田.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89.

    3 周爱国,黄玉波.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研究进展.临床消化病杂志,2001,13(24):190.

    (收稿日期:2003-03-25) (编辑 夏天), 百拇医药(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