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为君通里攻下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23例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3-0252-03
选择老年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根据其梗阻存在的病理基础,针对老年人肠痈气机不畅,败血浊气雍遏肠中,虚实夹杂的病机,拟定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陈坐 去而肠洁,瘕尽而营卫昌”,不补而真补的法则,本院收治2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其中23例采用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治疗,大部分门诊治疗,不禁食,不使用抗生素,不输液,完成疗程23例,7天内治愈20例,占87%。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急性阑尾炎28例。23例采用大黄为君通里攻下治疗,男15例,女8例;65~75岁18例,76~85岁5例。化脓性阑尾炎17例,合并阑尾周围脓肿6例,选择手术5例,均为阑尾穿孔引起腹膜炎。
1.2 合并症 高血压13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慢性胃炎5例,慢性胆囊炎4例,慢性前列腺炎2例。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1)门诊治疗17例,住院治疗6例。(2)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组成及:生大黄5~10g,芒硝5~10g,桃仁10g,黄连5g,厚朴5g,枳实5g,白芍10g,生甘5g。大黄后下,加水煎160ml,芒硝分2次冲服,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60ml。(3)不禁食,不使用抗生素,保持清淡饮食,其中6例食欲不振,输液2~3天。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服用本方煎剂3~5h后,药物推荡,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随即腹泻,泻后腹痛减轻,每3~5h重复上述症状,一天3~5次荡涤,渐次解除症状,体征逐渐消失。28例中23例完成通里攻下非手术疗程,占82.1%。其中20例7天治愈占87%,3例8~15天治愈,占13%。余5例因首剂口服方药后症状没有减轻,腹膜炎症状趋于明显,而中转手术治疗,术后发现阑尾合并粪石2例,阑尾严重粘连扭曲2例,1例合并盲肠部肿瘤。本组23例通里攻下治疗安全有效。
, 百拇医药 2.2 随访 通里攻下治愈后2年内,2例再次复发,再次接受本疗法,仍然收到满意效果。发作周期,1例0.5年,另1例1.5年。
3 讨论
3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中医是借助西医对阑尾炎诊断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分型、分期,即分为瘀滞期、蕴热期和热毒期,按病变不同期型立法方药,再结合西医的早期禁食,抗生素治疗,输液等。本组认为阑尾腔梗阻是急性阑尾炎基本的病理基础,针对梗阻存在这一病理基础,一改多年临床分型论治法,而采用中药单方非手术治疗。
选择65~85岁老年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23例,根据中医的经络受阻,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败血浊气雍遏肠中,聚而成痈这一病机,自拟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通里攻下,患者每服1剂,泻泄3~5次,大黄泻下逐瘀,将肠内热毒荡涤于下,通经活络,恢复肠道气机。
《金匮要略》首先记载了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肠痈的脓未成阶段,在大黄牡丹皮汤条下去:“其脉数者,脓已成,不下也。”认为“肠痈脓已成,下法无用,且易损害人的正气,痈肿本身已耗气伤血,若再下之,岂不犯虚虚之戒乎!”因而提出内痈已成,大黄慎用。华陀用大黄多用于实症、急症,中病即止。张仲景却常用大黄于虚实夹杂之症。邹澍《本经疏症》说:“殊不知病有因实而成虚,及一症之中有虚有实。”可见历代医家对大黄的通下亦持有不同观点。
, 百拇医药
老年人血管大多已有硬化或其他退化性变,阑尾发生炎症,易致栓塞,迅速坏死。防御机能随年龄加大而减弱,局限化机会较少,较易导致炎症扩散。在既往,老年人的疾症早期常常缺乏足够重视,疏忽了治疗,一旦阑尾出现炎症,病势发展较快,第一天即有坏死或局部腹膜炎,第三天有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第四天以后,如果患者仍然存活, 则大多已有脓肿形成。传统的观点,认为老年人阑尾炎病变的程度常常较临床表现为重,及时手术切除阑尾更为必要。
近20~30年来,医疗条件有所改善,相当多的老年人阑尾发病以后,尽管临床病象不典型,诊断确立之前,在社区或多或少都使用过抗生素和输液。所以,病理转归往往失去经典的规律性,即便发病2~3天,部分病例都仍然处在局限腹膜炎阶段或形成脓肿。不规范的就医环境,使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也缺乏中医论述的临床分型、分期特点。
本组的治疗则是扣住阑尾腔梗阻的基本病理,即气机不畅,败血浊气雍遏肠中的病机,邪实存在,采用通下荡浊。自拟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组方中大黄为君,芒硝适量共为君药。大黄泻下逐瘀,将肠中热毒瘀滞荡涤于下;芒硝咸寒润燥,与大黄相须,推荡攻下阳明燥实;枳实为气分之药,去实热,配原朴行气破滞而兼冶痞满共为臣药;桃仁破血行气润燥滑汤,白芍苦酸微寒用于养血,黄连苦寒泻火燥湿清热解毒为佐;甘草3~5g,调和大黄与芒硝之通下,以免大黄、芒硝药力过猛,损伤正气,为使药。张仲景运用大黄,对其用药与用法非常重视。其中每剂用量有六两、四两、三两、二两及至一两的不同。清代宫廷中大黄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大多是每日二、三钱,也有用到五钱至一两者。张仲景主张肠痈初起,脓肿未成者,病势较急,需顿服,每次服量为四两。传统传点,大黄泻下,大便次数以不超每天3次为度。本组23例老年急性阑尾炎,年龄65~85岁高龄,组方中大黄量为10g,其中5例体质较衰弱,大黄用量每剂5g,3例首剂通下3~5次,腹痛大减,另2例仅通下1次,腹痛减轻不明显,二剂大黄量加至8g,即腹气通达,泻下4次,腹痛逐渐减轻至缓解。
, 百拇医药
历代多数医家认为大黄攻下之功峻猛,尽管配伍扶正之品,但毕竟诛伐太过,虚体难支,以至出现腹泻、脱肛、畏冷少尿等脾陷肾败,阳衰阴竭,邪实更甚的局面,病情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趋向恶化。现代治疗,药物性腹泻,包括大黄攻下的腹泻,并不可畏,及时大输液,补充循环量,可纠正脱水性休克,改善肾的滤过,保护肾功能。药性一过泄即止,尿液通畅。正是大黄一味一过而不留,除邪而不伤正。张从正则早就提出通下补益的论点,认为“陈 艹坐 去而肠胃洁,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在焉。”张锡纯认为“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由大黄组成的大承气汤是取其制大,急攻其邪,由大黄组成的小承气汤是取其制小,缓下其邪。大小承气汤服法后皆云:“得下止服”。本组大黄择用量,首先是根据临症,而使用的期限,不仅取决于泻下与否,更主要是取决于腹痛消失与否,还要根据腹部的理学检查,腹肌紧张抵抗与否,包块缩小、消失与否,麦氏征、阑氏征是否存在与消失与否,来决定大黄用量与方剂的数量。
攻下疗法:患者每服1剂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腹泻3~5次,疗程7~14天,会不会引起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这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 百拇医药
不少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可发生穿孔,而在穿孔前多已被大网膜或附近的肠襻所包裹,并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所以,西医治疗,首先是在发病24~48h内禁食,以减少肠蠕动而增加炎症局限的机会,促进大网膜和周围肠襻牢固包裹,避免引起广泛性腹膜炎。以硫酸镁为代表的西医泻药一族,口服不易被肠道及阑尾吸收,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将组织中水分吸收到肠腔内及阑尾腔内,增加肠内容物压力,刺激肠蠕动,产生容积性泻下作用。这一类药物同时也引起阑尾腔的高渗透压,容易引起炎症阑尾的穿孔,并发广泛性腹膜炎。所以泻药在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法则中是属于禁忌的。
全国首届和第二届大黄学术研讨会上,报告了大黄具有多种复杂的药理,其中和治疗急性阑尾炎有关的如下几方面 [1] :(1)广谱的抗菌抗毒作用。(2)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3)阻止血栓形成。(4)增加血中渗透压。(5)致泻作用。本组采用大黄为君通里攻下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机制,笔者认为:(1)大黄进入肠道后一方面直接通过阑尾粘膜渗透到阑尾管壁,另一方面经过肠道吸收,随血循环到达阑尾管壁,抗菌抗毒,使阑尾达到消炎退肿,恢复机能。(2)大黄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提高三大代谢机能,心血管功能,有利于应激反应能力,增加中枢兴奋性及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增加及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增加胃肠蠕动,引起泻下。肾上腺素皮质分泌活跃,减轻血中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作用,缩短病程。(3)大黄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抑制环化酶途径产生的血栓素A 2 和17烯酸生成,活跃脱氧化酶,促进羟基花生四烯酸生成,这一系列环节阻止血栓形成,改善阑尾及肠道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毒素吸收,减轻炎症水肿,增加抗炎症屏障,阻止阑尾粘膜及整个阑尾管壁炎症的发展及坏死,避免病变向邻近脏器漫延而引起的多脏器功能的合并损害。(4)大黄使血浆渗透压增高,外周组织的体液向 血管内流动,具有内输液的作用。(5)大黄活性成分番泻甙在肠内分解成大黄酸蒽酮,刺激阑尾及肠道粘膜下神经丛,同时也刺激盆腔神经丛,进而使平滑肌内神经丛兴奋,促进肠蠕动,产生泻下,排泄阑尾腔内和肠道内产生毒素的细菌和已产生的毒素于体外,改善阑尾和肠腔的内环境,保持肠道正常通降下行功能,避免管腔梗阻,切断感染的恶性循环。大黄强有力的致泻作用,使肠腔减压,促进阑尾腔内炎性毒素及脓肿腔内脓液从肠内引流,排出体外,避免破溃入腹腔。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以大黄为君的通里攻下,并不是单纯容积性腹泻,与西医泻药有根本不同的药理。本组泄下逐瘀,使阑尾炎症消退,恢复通降下行的正常生理机能。本组治疗不禁食,保持清淡饮食,通过最符合生理需要的途径———胃肠道供给机体营养,增加机体的体力与抗病能力。保持进食,患者即能经受每天3~5次腹泻的攻下疗法。不禁食,不输液,可以门诊治疗而不必住院。本组疗法病例选择有一定适应证,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腹腔炎症广泛,以手术及抗生素治疗为宜。阑尾合并有粪石、寄生虫刺激,管腔狭窄、粘连扭曲、合并盲肠的其他病变,如结核、肿瘤等引起的阑尾炎,仍应手术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焦东海.大黄的药理.大黄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3.
作者单位:362271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逸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07)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许宏璇)
选择老年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根据其梗阻存在的病理基础,针对老年人肠痈气机不畅,败血浊气雍遏肠中,虚实夹杂的病机,拟定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陈坐 去而肠洁,瘕尽而营卫昌”,不补而真补的法则,本院收治2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其中23例采用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治疗,大部分门诊治疗,不禁食,不使用抗生素,不输液,完成疗程23例,7天内治愈20例,占87%。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急性阑尾炎28例。23例采用大黄为君通里攻下治疗,男15例,女8例;65~75岁18例,76~85岁5例。化脓性阑尾炎17例,合并阑尾周围脓肿6例,选择手术5例,均为阑尾穿孔引起腹膜炎。
1.2 合并症 高血压13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慢性胃炎5例,慢性胆囊炎4例,慢性前列腺炎2例。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1)门诊治疗17例,住院治疗6例。(2)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组成及:生大黄5~10g,芒硝5~10g,桃仁10g,黄连5g,厚朴5g,枳实5g,白芍10g,生甘5g。大黄后下,加水煎160ml,芒硝分2次冲服,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60ml。(3)不禁食,不使用抗生素,保持清淡饮食,其中6例食欲不振,输液2~3天。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服用本方煎剂3~5h后,药物推荡,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随即腹泻,泻后腹痛减轻,每3~5h重复上述症状,一天3~5次荡涤,渐次解除症状,体征逐渐消失。28例中23例完成通里攻下非手术疗程,占82.1%。其中20例7天治愈占87%,3例8~15天治愈,占13%。余5例因首剂口服方药后症状没有减轻,腹膜炎症状趋于明显,而中转手术治疗,术后发现阑尾合并粪石2例,阑尾严重粘连扭曲2例,1例合并盲肠部肿瘤。本组23例通里攻下治疗安全有效。
, 百拇医药 2.2 随访 通里攻下治愈后2年内,2例再次复发,再次接受本疗法,仍然收到满意效果。发作周期,1例0.5年,另1例1.5年。
3 讨论
3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中医是借助西医对阑尾炎诊断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分型、分期,即分为瘀滞期、蕴热期和热毒期,按病变不同期型立法方药,再结合西医的早期禁食,抗生素治疗,输液等。本组认为阑尾腔梗阻是急性阑尾炎基本的病理基础,针对梗阻存在这一病理基础,一改多年临床分型论治法,而采用中药单方非手术治疗。
选择65~85岁老年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23例,根据中医的经络受阻,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败血浊气雍遏肠中,聚而成痈这一病机,自拟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通里攻下,患者每服1剂,泻泄3~5次,大黄泻下逐瘀,将肠内热毒荡涤于下,通经活络,恢复肠道气机。
《金匮要略》首先记载了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肠痈的脓未成阶段,在大黄牡丹皮汤条下去:“其脉数者,脓已成,不下也。”认为“肠痈脓已成,下法无用,且易损害人的正气,痈肿本身已耗气伤血,若再下之,岂不犯虚虚之戒乎!”因而提出内痈已成,大黄慎用。华陀用大黄多用于实症、急症,中病即止。张仲景却常用大黄于虚实夹杂之症。邹澍《本经疏症》说:“殊不知病有因实而成虚,及一症之中有虚有实。”可见历代医家对大黄的通下亦持有不同观点。
, 百拇医药
老年人血管大多已有硬化或其他退化性变,阑尾发生炎症,易致栓塞,迅速坏死。防御机能随年龄加大而减弱,局限化机会较少,较易导致炎症扩散。在既往,老年人的疾症早期常常缺乏足够重视,疏忽了治疗,一旦阑尾出现炎症,病势发展较快,第一天即有坏死或局部腹膜炎,第三天有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第四天以后,如果患者仍然存活, 则大多已有脓肿形成。传统的观点,认为老年人阑尾炎病变的程度常常较临床表现为重,及时手术切除阑尾更为必要。
近20~30年来,医疗条件有所改善,相当多的老年人阑尾发病以后,尽管临床病象不典型,诊断确立之前,在社区或多或少都使用过抗生素和输液。所以,病理转归往往失去经典的规律性,即便发病2~3天,部分病例都仍然处在局限腹膜炎阶段或形成脓肿。不规范的就医环境,使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也缺乏中医论述的临床分型、分期特点。
本组的治疗则是扣住阑尾腔梗阻的基本病理,即气机不畅,败血浊气雍遏肠中的病机,邪实存在,采用通下荡浊。自拟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组方中大黄为君,芒硝适量共为君药。大黄泻下逐瘀,将肠中热毒瘀滞荡涤于下;芒硝咸寒润燥,与大黄相须,推荡攻下阳明燥实;枳实为气分之药,去实热,配原朴行气破滞而兼冶痞满共为臣药;桃仁破血行气润燥滑汤,白芍苦酸微寒用于养血,黄连苦寒泻火燥湿清热解毒为佐;甘草3~5g,调和大黄与芒硝之通下,以免大黄、芒硝药力过猛,损伤正气,为使药。张仲景运用大黄,对其用药与用法非常重视。其中每剂用量有六两、四两、三两、二两及至一两的不同。清代宫廷中大黄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大多是每日二、三钱,也有用到五钱至一两者。张仲景主张肠痈初起,脓肿未成者,病势较急,需顿服,每次服量为四两。传统传点,大黄泻下,大便次数以不超每天3次为度。本组23例老年急性阑尾炎,年龄65~85岁高龄,组方中大黄量为10g,其中5例体质较衰弱,大黄用量每剂5g,3例首剂通下3~5次,腹痛大减,另2例仅通下1次,腹痛减轻不明显,二剂大黄量加至8g,即腹气通达,泻下4次,腹痛逐渐减轻至缓解。
, 百拇医药
历代多数医家认为大黄攻下之功峻猛,尽管配伍扶正之品,但毕竟诛伐太过,虚体难支,以至出现腹泻、脱肛、畏冷少尿等脾陷肾败,阳衰阴竭,邪实更甚的局面,病情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趋向恶化。现代治疗,药物性腹泻,包括大黄攻下的腹泻,并不可畏,及时大输液,补充循环量,可纠正脱水性休克,改善肾的滤过,保护肾功能。药性一过泄即止,尿液通畅。正是大黄一味一过而不留,除邪而不伤正。张从正则早就提出通下补益的论点,认为“陈 艹坐 去而肠胃洁,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在焉。”张锡纯认为“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由大黄组成的大承气汤是取其制大,急攻其邪,由大黄组成的小承气汤是取其制小,缓下其邪。大小承气汤服法后皆云:“得下止服”。本组大黄择用量,首先是根据临症,而使用的期限,不仅取决于泻下与否,更主要是取决于腹痛消失与否,还要根据腹部的理学检查,腹肌紧张抵抗与否,包块缩小、消失与否,麦氏征、阑氏征是否存在与消失与否,来决定大黄用量与方剂的数量。
攻下疗法:患者每服1剂大黄为君加味大承汤,腹泻3~5次,疗程7~14天,会不会引起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这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 百拇医药
不少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可发生穿孔,而在穿孔前多已被大网膜或附近的肠襻所包裹,并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所以,西医治疗,首先是在发病24~48h内禁食,以减少肠蠕动而增加炎症局限的机会,促进大网膜和周围肠襻牢固包裹,避免引起广泛性腹膜炎。以硫酸镁为代表的西医泻药一族,口服不易被肠道及阑尾吸收,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将组织中水分吸收到肠腔内及阑尾腔内,增加肠内容物压力,刺激肠蠕动,产生容积性泻下作用。这一类药物同时也引起阑尾腔的高渗透压,容易引起炎症阑尾的穿孔,并发广泛性腹膜炎。所以泻药在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法则中是属于禁忌的。
全国首届和第二届大黄学术研讨会上,报告了大黄具有多种复杂的药理,其中和治疗急性阑尾炎有关的如下几方面 [1] :(1)广谱的抗菌抗毒作用。(2)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3)阻止血栓形成。(4)增加血中渗透压。(5)致泻作用。本组采用大黄为君通里攻下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机制,笔者认为:(1)大黄进入肠道后一方面直接通过阑尾粘膜渗透到阑尾管壁,另一方面经过肠道吸收,随血循环到达阑尾管壁,抗菌抗毒,使阑尾达到消炎退肿,恢复机能。(2)大黄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提高三大代谢机能,心血管功能,有利于应激反应能力,增加中枢兴奋性及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增加及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增加胃肠蠕动,引起泻下。肾上腺素皮质分泌活跃,减轻血中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作用,缩短病程。(3)大黄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抑制环化酶途径产生的血栓素A 2 和17烯酸生成,活跃脱氧化酶,促进羟基花生四烯酸生成,这一系列环节阻止血栓形成,改善阑尾及肠道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毒素吸收,减轻炎症水肿,增加抗炎症屏障,阻止阑尾粘膜及整个阑尾管壁炎症的发展及坏死,避免病变向邻近脏器漫延而引起的多脏器功能的合并损害。(4)大黄使血浆渗透压增高,外周组织的体液向 血管内流动,具有内输液的作用。(5)大黄活性成分番泻甙在肠内分解成大黄酸蒽酮,刺激阑尾及肠道粘膜下神经丛,同时也刺激盆腔神经丛,进而使平滑肌内神经丛兴奋,促进肠蠕动,产生泻下,排泄阑尾腔内和肠道内产生毒素的细菌和已产生的毒素于体外,改善阑尾和肠腔的内环境,保持肠道正常通降下行功能,避免管腔梗阻,切断感染的恶性循环。大黄强有力的致泻作用,使肠腔减压,促进阑尾腔内炎性毒素及脓肿腔内脓液从肠内引流,排出体外,避免破溃入腹腔。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以大黄为君的通里攻下,并不是单纯容积性腹泻,与西医泻药有根本不同的药理。本组泄下逐瘀,使阑尾炎症消退,恢复通降下行的正常生理机能。本组治疗不禁食,保持清淡饮食,通过最符合生理需要的途径———胃肠道供给机体营养,增加机体的体力与抗病能力。保持进食,患者即能经受每天3~5次腹泻的攻下疗法。不禁食,不输液,可以门诊治疗而不必住院。本组疗法病例选择有一定适应证,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腹腔炎症广泛,以手术及抗生素治疗为宜。阑尾合并有粪石、寄生虫刺激,管腔狭窄、粘连扭曲、合并盲肠的其他病变,如结核、肿瘤等引起的阑尾炎,仍应手术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焦东海.大黄的药理.大黄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3.
作者单位:362271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逸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07)
(编辑曲 全), 百拇医药(许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