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4期
编号:10392773
皿治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荨麻疹10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2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4-2291-01

    笔者从2001年11月~2002年11月对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联合胸腺肽(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年龄13~65岁,性别不限,病程≥2个月,治疗前可见风团,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系统疾病者除外。106例病例中有1例是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3例为慢性肝炎患者,2例为糖尿病患者,2例为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26例患者长期无规则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1.2 用药方法 患者均实行两疗程法。第一疗程为:皿治林10mg,每日1次,连用15天,胸腺肽100mg静滴,隔日1次,连用7次;第二疗程为:皿治林10mg,隔日1次,连用15天,胸腺肽100mg静滴,每周2次,连用3次,静滴胸腺肽时要慢,一般控制在30滴/min。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为风团消失不痒,停用药后半年不复发;好转为风团减少,痒感和全身症状减轻,或治疗时风团均消失,停药后又复发,但较前轻;无效为风团仍未减少,瘙痒未减轻。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皿治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荨麻疹结果

    2.3 副反应 治疗过程中,16例患者有轻度嗜睡、口干症状,但症状轻微,停药后消失。有2例患者在静滴胸腺肽过程中因滴速太快出现风团,瘙痒加重,控制滴速后症状逐渐消失,未发生1例过敏性休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原发性介质)和白三烯(继发性介质)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以风团和瘙痒为主,皿治林(咪唑斯汀)为第二代按组胺药,可以选择性阻断H 1 受体,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少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生成,从而发挥其抗组胺和抗过敏炎症介质的双重作用 [1] 。口服皿治林后能迅速吸收,于服药1.5h血药浓度达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8.3%,平均分布半衰期为1.9h,消除半衰期为14h,并且具有高度选择性,很难通过血脑屏障 [2,3] 。因此具有起效快(1h)、作用持久(24h)、安全性好和强效的特点。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起到满意效果。但很多慢性荨麻疹因找不到明确的过敏原,临床上用H 1 受体阻断药仍迁延不愈。近年报道该类患者中约20%~57%的血清内存在组胺释放活体。与之相关的主要有抗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抗体,另外孙仁山 [4] 论述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的密切关系也提示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了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而胸腺肽具有促进淋巴组织、细胞分化成熟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皿治林联合胸腺肽治疗拓宽了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措施,提高对慢性荨麻疹的治愈率。从以上结果看痊愈率达83.96%,好转率为14.2%,无效率为1.89%,对部分未治愈患者的发病和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蔡林,张建中.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试验.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42-43.

    2 Simons FER,Simons LJ.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new histamine H 1 reˉcepter antagonists.Clin pharmacokinet,1999,36(5):329-352.

    3 Slater JW,Zechnich AD,Haxby DG.Second-generation antihistuˉmines.Drugs,1999,57(1):31-47.

    4 孙仁山,刘荣卿.自身免疫与慢性荨麻疹.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6(3):135-137.

    作者单位:434100湖北省荆州市皮肤病医院

    (编辑青 山), 百拇医药(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