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392217
腹部感染切口处理方法的改进和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改进腹部感染切口的处理方法,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方法 改进后的方法是:术后密切注意观察切口,发现有切口红肿和脓性分泌物,即把切口敞开,经引流、清创,约4~6天后,作二期缝合术。结果 二期缝合后未发现切口再度感染、裂开或形成窦道。均愈合良好。结论 我们对腹部感染切口处理方法的改进,着重于一旦发现切口感染,早期把切口敞开,经清创、引流、换药后尽早使感染切口转变成清洁切口,在此基础上作二期缝合术,使切口达到一期愈合,缩短了切口愈合的时间。

    关键词 腹部感染切口 切口敞开 二期缝合术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2-0134-02 腹部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118例采取改进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从1998年1月~2002年12月,3500余例腹部手术有164例发生切口感染,男72例,女92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48岁。根据切口的类别分:(1)Ⅲ类切口,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60例、结肠手术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手术9例、空腔脏器穿孔合并腹膜炎的手术11例、其它手术7例。(2)Ⅱ类切口,其中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手术61例。(3)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修补术3例。
, http://www.100md.com
    2 方法

    我们随机把164例切口感染的病人分为两组,按照两种不同的方法处理

    第一组:46例按照传统的老办法处理,根据切口渗液或脓液的多少拆除缝线1~2针,撑开切口,填塞引流条,待引流干净,肉芽组织新鲜,则用蝶形胶布拉合,如切口再不愈合,即搔刮创面,再作二期缝合 [1] 。

    第二组:118例按照改进后的方法处理,一旦发现切口红肿、异常隆起或敷料上有渗液,立即拆除所有皮肤的缝线,凡受累各层组织均应敞开,甚至直达腹膜,清除各种积液、积脓和坏死组织线结。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新洁尔灭冲洗,要求达到各层次和隐匿间隙,使厌氧菌失去生长条件。待切口清洁,渗液明显减少后,在局麻或椎管内麻醉下行清创、二期缝合术。清创要求干净,直至创面新鲜、渗血为止,缝合时要求分层缝合,不留死腔。

    3 疗效观察
, 百拇医药
    疗效观察对照切口愈合的平均时间,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处理方法改进后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地缩短,均达到一期愈合。按照传统方法处理,换药时间长,有些病人还会形成窦道,切口甚至3~4个月都不能愈合。

    表1 腹部感染切口两种处理方法疗效比较(略)

    4 讨论

    腹部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有多种多样,除了全身情况因素外,大部分原因是切口受到污染和手术中缝合切口时止血不彻底残留血肿、残留死腔、缝线拉得过紧或过松,缝合组织层次不清、使用电刀电凝时间过长,面积过大造成脂肪液化等原因引起的,所以术中很好的保护切口,对出血点止血准确、彻底避免大块组织结扎或电灼,注意缝合切口时的解剖层次及缝合技巧将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2] 。

    腹部切口感染除全身治疗外,局部处理是切口愈合的关键。一旦发现感染,切口早期敞开,它的优点:(1)引流通畅。(2)预防感染向切口周围组织蔓 延,造成局部损伤扩大,甚至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3)切口敞开后,创面上长出细小的肉芽颗粒,生命力极其旺盛,创面周围有大量的白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聚集,创面上的厌氧菌和脆弱类杆菌与大气中的氧接触,使之遭到抑制,能加速创口抗感染和愈合能力 [3] 。
, http://www.100md.com
    待切口周围组织感染得以控制而肿胀迅速消退,大约4~6天后再作清创或创面薄层切除,使创面新鲜,血供丰富,实际上等于把感染切口变成清洁切口,在此基础上作二期缝合,可使切口得到一期愈合 [4] 。

    按照传统方法处理,切口撑开一个小口,引流不够通畅,切口主要靠肉芽组织填充愈合,愈合时间长,创口四周的肉芽组织容易老化,变厚,变硬,不易愈合,易形成窦道。远期易发生切口疝。我们改进后的方法,能减少以上的并发症,并且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了住院日期和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4.

    2 张义才,潘铨.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63.

    3 杨益民.二期缝合预防穿孔阑尾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实用外科杂志,1984,4:298.

    4 武忠弼.病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4.

    (收稿日期:2003-04-28) (编辑 李年令), 百拇医药(吕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