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胃管注入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内每日2次注入中药汤剂,每次100ml。结果 8例患者在注入中药汤剂后24h开始有肠梗阻缓解征象,3~7天内痊愈,占33.3%,16例患者在注入中药汤剂48h后开始有肠梗阻缓解征象,9~14天内痊愈,占66.7%。结论 经胃管内注入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 中药 治疗 肠梗阻 手术后并发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2-0153-01
我科在1995~2002年,对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24例患者采用中药胃管内注入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者被认为是炎性肠梗阻: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的病史,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1] 。
1.2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3~72岁,平均43岁。手术类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小肠切除术4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3例,子宫全切除术4例,胃癌根治术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4例。腹部经过1次手术者8例,其余均在2次以上,最多者为4次。
1.3 中药汤剂组成及治疗方法 生大黄10g,火麻仁50g,郁李仁50g,太子参10g,生地40g,炒白术80g,升麻10g,枳壳10g,大腹皮10g,当归30g,川朴10g等。煎汤,共200ml。每次100ml,一日2次,胃管内注入,夹胃管1h。后再用生大黄15g,芒硝 冲 10g,生地30g,炙甘草10g。煎汤,共200ml,每日灌肠1次。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全组均予以胃管内注入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及中药泻下剂灌肠。中药注入后,部分病人出现短暂腹胀加重症状,1~2h后消失,但未见剧烈的腹痛,未见绞窄性肠梗阻及肠穿孔。本组8例患者在注入中药24h后均有肠梗阻症状缓解征象,16例在48h后肠梗阻症状开始缓解。缓解时间为3~20天,平均9.6天。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 [1]。反复手术不但不能解除梗阻,反而由于肠管的反复损伤,导致炎性肠梗阻症状加重,造成肠功能恢复期延长,甚至形成肠瘘[2] 。对该病采用非手术疗法已形成共识。保守治疗的基本措施有:(1)持续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肠外营养支持;(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应用生长抑素 [3] 。我们在此基础上,经胃管内注入中药汤剂,可大大缩短治愈时间,国内文献报告,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平均治愈时间为(27.6±10.0)天 [1] ,国外为17天 [4] 。
, http://www.100md.com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原因是肠壁水肿,肠管广泛创伤,肠蠕动弱,甚至造成肠腔狭窄或梗阻。我们通过中药炒白术、太子参等大补脾胃之气,恢复肠功能。用当归活血化瘀,修复肠管的广泛创伤面。用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油脂类中药,起润肠通便的作用,并增加肠腔内肠液。用生大黄、枳壳、大腹皮等促进肠蠕动,增加肠腔内肠液的分泌,使肠腔内容物得以稀释,起到扩张梗阻近端肠管,使小肠梗阻段的梯度压增加,使稀释的肠内容物容易通过狭窄段。全方共奏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功效,并可明显减轻肠壁水肿,恢复肠道功能,缓解肠腔狭窄,促进梗阻缓解。
采用本方法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严密观察腹部情况,避免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延误病情。我们认为,采用在胃管内注入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较一般的保守治疗优点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
2 尹路,黎介寿,李宁,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1):32.
3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4 Pickleman J,Lee RM.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nn Surg,1989,212(1):216.
作者单位:215400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收稿日期:2003-10-21)
(编辑使 臻), 百拇医药(吴伟兵)
关键词 中药 治疗 肠梗阻 手术后并发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2-0153-01
我科在1995~2002年,对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24例患者采用中药胃管内注入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者被认为是炎性肠梗阻: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的病史,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排除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 [1] 。
1.2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3~72岁,平均43岁。手术类型: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小肠切除术4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3例,子宫全切除术4例,胃癌根治术2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4例。腹部经过1次手术者8例,其余均在2次以上,最多者为4次。
1.3 中药汤剂组成及治疗方法 生大黄10g,火麻仁50g,郁李仁50g,太子参10g,生地40g,炒白术80g,升麻10g,枳壳10g,大腹皮10g,当归30g,川朴10g等。煎汤,共200ml。每次100ml,一日2次,胃管内注入,夹胃管1h。后再用生大黄15g,芒硝 冲 10g,生地30g,炙甘草10g。煎汤,共200ml,每日灌肠1次。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全组均予以胃管内注入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及中药泻下剂灌肠。中药注入后,部分病人出现短暂腹胀加重症状,1~2h后消失,但未见剧烈的腹痛,未见绞窄性肠梗阻及肠穿孔。本组8例患者在注入中药24h后均有肠梗阻症状缓解征象,16例在48h后肠梗阻症状开始缓解。缓解时间为3~20天,平均9.6天。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 [1]。反复手术不但不能解除梗阻,反而由于肠管的反复损伤,导致炎性肠梗阻症状加重,造成肠功能恢复期延长,甚至形成肠瘘[2] 。对该病采用非手术疗法已形成共识。保守治疗的基本措施有:(1)持续胃肠减压;(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肠外营养支持;(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5)应用生长抑素 [3] 。我们在此基础上,经胃管内注入中药汤剂,可大大缩短治愈时间,国内文献报告,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平均治愈时间为(27.6±10.0)天 [1] ,国外为17天 [4] 。
, http://www.100md.com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原因是肠壁水肿,肠管广泛创伤,肠蠕动弱,甚至造成肠腔狭窄或梗阻。我们通过中药炒白术、太子参等大补脾胃之气,恢复肠功能。用当归活血化瘀,修复肠管的广泛创伤面。用火麻仁、郁李仁、生地等油脂类中药,起润肠通便的作用,并增加肠腔内肠液。用生大黄、枳壳、大腹皮等促进肠蠕动,增加肠腔内肠液的分泌,使肠腔内容物得以稀释,起到扩张梗阻近端肠管,使小肠梗阻段的梯度压增加,使稀释的肠内容物容易通过狭窄段。全方共奏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功效,并可明显减轻肠壁水肿,恢复肠道功能,缓解肠腔狭窄,促进梗阻缓解。
采用本方法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严密观察腹部情况,避免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延误病情。我们认为,采用在胃管内注入中药补气活血润肠通便剂,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较一般的保守治疗优点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
2 尹路,黎介寿,李宁,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1):32.
3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388.
4 Pickleman J,Lee RM.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nn Surg,1989,212(1):216.
作者单位:215400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收稿日期:2003-10-21)
(编辑使 臻), 百拇医药(吴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