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3期
编号:10392398
一对一陪伴分娩187例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一对一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187例一对一陪伴分娩和同期718例非陪伴分娩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病人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一对一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病人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一对一陪伴分娩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而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是一种在产科领域值得推广的方式。

    关键词 一对一陪伴分娩 分娩方式 新生儿窒息 病人满意度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3-0257-01

    一对一陪伴分娩是指产妇在临产后,宫口开2cm开始,由专人(指有临床经验的助产师担任)陪护,工作呈连续性。在生理、心理、情感上给予支持、照顾,密切观察产程,指导产程进展,并协助其分娩,直到产后2h送入爱婴区。我院自2002年4月以来,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分娩总数为1362人,2002年4~9月进行一对一陪伴分娩187例为A组;2002年1~3月、10~12月的临产前无明显剖宫产指征的718例为B组。

    1.2 方法 产妇进行一对一陪伴分娩的条件,临产前无明显的剖宫产指征,产妇在临产后宫口开2cm后,进入待产室开始,整个产程中由有临床经验的助产师担任陪伴,连续性地对产妇进行产程、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支持和照顾,协助其分娩,直至分娩后2h送入爱婴区。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一对一陪伴分娩A组较非一对一陪伴分娩B组剖宫产率显著下降,经阴道分娩率明显增高。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例(%)
, 百拇医药
    2.2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2.3 病人满意度 经过产后对产妇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一对一陪伴分娩的187例产妇满意度为99%(1例为不愿意做会阴侧切,1例为因相对性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满意度较以前明显提高。

    3 讨论

    一对一陪伴分娩能降低剖宫产率,原因可能是因为减少了分娩中宫缩乏力的发生。产妇的恐惧心理和精神紧张可导致产力异常而影响分娩 [1] 。分娩的因素决定于产力、产道和胎儿,其中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受精神因素的影响,而产力的强弱又影响到胎儿的内旋转,导致胎方位异常。因此精神因素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其分娩。而陪伴分娩正是针对这些情况,在产程中给予正确细致的解释和指导,在生理和心理上给予支持、安慰和帮助,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使得精神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加上对产程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一对一陪伴分娩可使阴道分娩率增加,但并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这一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一方面是由于产妇保持在最佳状态,有着充分的体能,不会造成胎儿在体内的缺氧。另一方面是由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助产师认真细致,连续性地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处理,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
, http://www.100md.com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所有的产妇对分娩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大多数产妇对分娩这一正常的、自然的生理过程均缺乏正确的认识,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帮助,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陪护人员的工作正是迎合产妇的这种心理,守候在产妇身边,在生活上给予喂水、喂饭、擦汗,阵痛时能抚摸腹部,减轻疼痛。在心理上给予安慰、支持、理解,帮助其转移感觉,通过想象做母亲那一刻的骄傲来减轻疼痛,在产程的各个阶段给予指导,防止产妇疲劳,使其保持充沛体力和精力。由于陪伴者和产妇的密切的配合,使得产妇在最佳的状态下结束分娩,产妇表示十分的感激。陪伴分娩和陪护者也赢得了产妇的一致好评。一对一陪伴分娩与以往传统分娩的区别在于参与陪护的人员是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助产师(士),她们有着娴熟的接产技术,并富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的技能,并给人以信赖感,能在产妇分娩这一人生关键过程中通过目光、语言、行动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帮助产妇在产程中把握自己,最好地发挥其自身潜力来完成分娩过程 [2] 。一对一陪伴分娩改变了以往以医生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明显地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在产科领域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萍,刘建华.导乐陪伴分娩对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2):99-101.

    2 华嘉增.产时保健的新模式.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5):264.

    作者单位:230000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

    (收稿日期:2003-12-13)

    (编辑亦 平), http://www.100md.com(何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