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4期
编号:10392789
302株甲型副伤寒杆菌敏感试验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2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24-2305-02

    2001~2002年我市甲型副伤寒流行,本文总结了我院2年来以“发热待诊”收住及门诊就诊的患者,经血培养检出302例甲型副伤寒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2株甲型副伤寒杆菌均为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267例)及门诊(35例)经血培养确诊为甲型副伤寒患者,其中男181例,女121例,平均年龄32.23岁,全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为高,6~11个月占76.51%(231/302)。

    1.2 实验室检查 302例病例均为血培养检出甲型副伤寒杆菌,未行大便培养及骨髓培养。药敏试验方法及结果判断:根据WHO推荐的纸片琼脂扩散法,即K-B法,药敏纸片采用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的产品。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细菌性监测中心《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判断标准》判定为敏感,中度敏感和耐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率依次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未出现耐药株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耐药率最高为复方新诺明29.3%,其次为氨苄青霉素16.9%,环丙沙星为7.1%,氯霉素为6.3%,见表1。

    表1 302株甲型副伤寒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氯霉素自1948年应用治疗伤寒以来,疗效显著,使伤寒的病死率由过去的10%~30%下降到1%~2%以内。40多年来尚无一种新的抗菌药物能超过或取代氯霉素,其由于具有使用方便,口服安全吸收,治疗费用低,治疗伤寒、副伤寒疗效确切,复发和再燃率低等优点,故国内外公认氯霉素为非耐药伤寒患者的首选抗菌药 [1,2] 。近年来,随着耐氯霉素伤寒的出现与增多,氯霉素对耐药性伤寒的疗效普遍不佳,加上药物对肝脏、骨髓和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氯霉素已不是治疗伤寒、副伤寒首选药物 [1] 。但我们的结果显示耐药率为6.3%,敏感率93.0%,可能与临床上因惧怕其毒副作用,应用较少有关,因此对经济条件差的本地患者,在严密监测副作用条件下,氯霉素可作为治疗副伤寒的药物。头孢菌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体外抗伤寒杆菌活性不高,临床疗效也不理想,主要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其具有抗菌活性强,对伤寒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0.25μg/ml,体外的抑菌活性比氯霉素大400倍。对β-内酰胺酶相对稳定,因而有很强的抗菌力,对肾基本无毒性,无四氮唑侧链,使用后不会发生出血并发症,鉴于上述优点,世界各地都陆续较为普遍的用于治疗伤寒沙门菌感染 [1] 。本组结果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的敏感率100%,无耐药株。头孢哌酮钠敏感率达96.8%,耐药率3.2%,我们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治疗甲型副伤寒189例取得明显疗效,无1例复发,临床应用有良好效果,孕妇及儿童亦可选用 [3] 。由于需静脉给药,价格高,适用于对其他抗生素不敏感者、复发者及经济条件好患者。
, 百拇医药
    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能抑制细菌DNA合成,胆道、肠道浓度高,临床效果较满意,应列为首选药物 [2,3] 。本组资料显示氧氟沙星敏感率达98.3%,耐药率达1.7%,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1.12%,耐药率达7.1%,甲型副伤寒流行初期使用均取得满意疗效,但随疾病流行,其治疗效果欠佳,耐药株出现,开始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患者。并出现复发病例,与近年不断有喹诺酮类耐药率增高的报道相吻合 [2] 。临床在选择时应注意喹诺酮类耐药情况。半合成青霉素为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伤寒杆菌的抗菌作用比氯霉素强,但临床疗效不如氯霉素,因药物在胆汁内的浓度平均比血内浓度高3倍,故用于治疗带菌者效果好 [2] 。而氨苄青霉素敏感率85.3%,耐药率为16.9%,我科多与喹诺酮类联合应用,疗效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复发率高,不宜作为本地甲型副伤寒治疗药物。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分别为94%、70.7%,耐药率为6%、29.3%,因耐药率高,我们未用于临床治疗。伤寒沙门菌属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是由于细菌获得了耐药因子(R质粒)及其广泛传播所致。同一细菌往往带有不同的R质粒,因此,可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耐药性,R质粒通过与菌毛的结合作用或转座因子在同种或相近种类细菌间相转移,即伤寒杆菌的耐药质粒可转移至大肠杆菌,同样,其他耐药菌如产气克雷伯菌所携带的耐氯霉素质粒可以转移至敏感的伤寒杆菌,导致伤寒杆菌产生耐药性。现在认为抑制质粒体内转移的最好办法是改善肠道环境,恢复正常菌群,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R质粒的形成和适当控制其传递 [3]
, 百拇医药
    因此,本文对了解本地流行甲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性,指导选择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防止 细菌耐药性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象谦.胃肠道疾病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71-1073.

    2 陈富华,赵婴.81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分析.临床荟萃,2001,655.

    3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0.

    作者单位:661400云南省个旧市人民医院内科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田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