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保存研究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8-0738-02
血小板制品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止血作用,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血小板性质脆弱,离体几小时就会发生变形、破裂、损伤,输入人体后在体内寿命会缩短,减弱了临床治疗效果。而只靠临时分离血小板已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只有进行贮存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上世纪60年代起,对如何保存血小板并延长其体外保存时间进行了大量研究 [1] 。现将血小板保存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血小板零上温度保存
1.1 保存液 目前认为ACD、CPD或CPDA-1、CPDA-2、CPDA-3是血小板的较好保存液,它们对血小板的活力和功能均无损害。在ACD或CPD保存液中血小板易聚集,但解聚后血小板功能仍较好。
1.2 贮存容器 血小板性质脆弱并具亲水性,与湿润或粗糙的玻璃接触便粘附于其表面,并伸展变形,稍久就会发生损伤而失去功能。用塑料袋进行血小板保存可使保存效果明显提高。至今用于保存血小板的塑料袋已经过2代改进。第1代使用PVC加增塑剂DEHP制成,它的透气性较差且DEHP释放有毒物质MEHP能抑制磷脂酶A,消弱血小板聚集反应。在此袋中22℃时能保存血小板3天。3天以后,pH值可下降到6.0以下,血小板发生从盘形到球形的变化而不能存活。第2代产品是透气更好的聚烯烃塑料袋,聚烯烃能使氧通透到袋内,使二氧化碳逸出袋外的能力要比PVC膜高2~3倍,减轻pH值下降,在此袋中保存血小板达5~7天;因此用此袋保存血小板效果最佳。
, 百拇医药
1.3 贮存温度 贮存温度对血小板的活性影响很大,血小板在4℃保存,恢复率及存活率均低于22℃贮存。4℃冷诱发损伤为微管消失、ATP丧失、血小板收缩蛋白损耗,最终引起血小板盘状形状不可逆的丧失,8h后产生聚集和破坏,输入体内寿命缩短。而在良好通透性塑料袋中22℃水平振荡保存血小板可保存5~7天。22℃振荡保存24h约有3%~5%的血小板溶解或气球样变,保存5天,增至5%~10%。保存大于5天时,细菌污染危险性增加,所以为预防细菌污染及贮存损伤要适当减少血小板贮存时间。
1.4 残留白细胞的影响 残留白细胞与血小板竞争血浆中的营养,可加速血小板贮存损伤。而且可直接产生有害影响,引起同种免疫和EC病毒感染。采用白细胞滤过器去除白细胞,可降低细菌污染率。
2 血小板的冷冻保存
2.1 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保护剂冷冻保存 DMSO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对冷冻保存的细胞内结晶水能很快地起到有效控制,可保护细胞,防止机械损伤,达到冷冻保存目 的。
, 百拇医药
在浓缩血小板中缓慢加入DMSO并使DMSO最终浓度达到4%~10%,冷却速度一般控制在1~2℃/min或2~3℃/min,贮存在-80℃或-150℃以下。使用前以37℃或40℃水浴速融,以含有蛋白质的NaCl、葡萄糖、磷酸盐洗涤液去除保护剂后使用。一般可冰冻保存1年。
据报道[2]以终浓度为5%的DMSO为保护剂-120℃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其体外回收率均值为87.33%,超微结构相对完整,未发现空泡样血小板以及血小板粘附聚集等严重激活损伤的改变。Currie LM [3] 等在冰冻血小板时加入第二信使效应剂。使DMSO的终浓度减到2%,直接放人-80℃冷藏箱中冷冻,冻融后血小板的体外活性和功能保持良好。
2.2 用甘油作保护剂冷冻保存 用含5%甘油和4%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以每分钟30℃的速度降温冷冻血小板,于-150℃保存。输注前不必进行洗涤,融后输用。体外回收率达90%,在血液循环中相似于新鲜血小板。
, http://www.100md.com
3 发展趋势
现代成分输血的最新概念是高浓度、高纯度,越纯越好,这有利于减少不应性和发热反应。零上温度的保存受到细菌污染的可能性及保存期短的限制。冰冻保存血小板可长期贮存,但保护剂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生产冻干血小板可在室温下长时间保存,当需要时再进行水化使用。对血小板进行光照消毒,生产灭活病毒、细菌的浓度血小板。通过不断改善血小板贮存条件,减少贮存损伤,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Rivera J,Lozano ML,Corral J,et al.Quality assessment of platelet conˉcentrales supplemented with second-messeger effectors.Transfusion,1999,39:135.
2 余梅贵.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改变与体外回收率的观察.中国输血杂志,2000,13(4):224.
3 李摘译.加入第二信使效应剂,降低二甲亚砜浓度的单一供者血小板的低温保存提高血小板体外机能活性.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7,22(1):61.
(收稿日期:2003-01-05) (编辑 罗彬), http://www.100md.com(张金玉)
血小板制品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具有显著而难以替代的止血作用,临床对血小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血小板性质脆弱,离体几小时就会发生变形、破裂、损伤,输入人体后在体内寿命会缩短,减弱了临床治疗效果。而只靠临时分离血小板已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只有进行贮存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上世纪60年代起,对如何保存血小板并延长其体外保存时间进行了大量研究 [1] 。现将血小板保存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血小板零上温度保存
1.1 保存液 目前认为ACD、CPD或CPDA-1、CPDA-2、CPDA-3是血小板的较好保存液,它们对血小板的活力和功能均无损害。在ACD或CPD保存液中血小板易聚集,但解聚后血小板功能仍较好。
1.2 贮存容器 血小板性质脆弱并具亲水性,与湿润或粗糙的玻璃接触便粘附于其表面,并伸展变形,稍久就会发生损伤而失去功能。用塑料袋进行血小板保存可使保存效果明显提高。至今用于保存血小板的塑料袋已经过2代改进。第1代使用PVC加增塑剂DEHP制成,它的透气性较差且DEHP释放有毒物质MEHP能抑制磷脂酶A,消弱血小板聚集反应。在此袋中22℃时能保存血小板3天。3天以后,pH值可下降到6.0以下,血小板发生从盘形到球形的变化而不能存活。第2代产品是透气更好的聚烯烃塑料袋,聚烯烃能使氧通透到袋内,使二氧化碳逸出袋外的能力要比PVC膜高2~3倍,减轻pH值下降,在此袋中保存血小板达5~7天;因此用此袋保存血小板效果最佳。
, 百拇医药
1.3 贮存温度 贮存温度对血小板的活性影响很大,血小板在4℃保存,恢复率及存活率均低于22℃贮存。4℃冷诱发损伤为微管消失、ATP丧失、血小板收缩蛋白损耗,最终引起血小板盘状形状不可逆的丧失,8h后产生聚集和破坏,输入体内寿命缩短。而在良好通透性塑料袋中22℃水平振荡保存血小板可保存5~7天。22℃振荡保存24h约有3%~5%的血小板溶解或气球样变,保存5天,增至5%~10%。保存大于5天时,细菌污染危险性增加,所以为预防细菌污染及贮存损伤要适当减少血小板贮存时间。
1.4 残留白细胞的影响 残留白细胞与血小板竞争血浆中的营养,可加速血小板贮存损伤。而且可直接产生有害影响,引起同种免疫和EC病毒感染。采用白细胞滤过器去除白细胞,可降低细菌污染率。
2 血小板的冷冻保存
2.1 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保护剂冷冻保存 DMSO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对冷冻保存的细胞内结晶水能很快地起到有效控制,可保护细胞,防止机械损伤,达到冷冻保存目 的。
, 百拇医药
在浓缩血小板中缓慢加入DMSO并使DMSO最终浓度达到4%~10%,冷却速度一般控制在1~2℃/min或2~3℃/min,贮存在-80℃或-150℃以下。使用前以37℃或40℃水浴速融,以含有蛋白质的NaCl、葡萄糖、磷酸盐洗涤液去除保护剂后使用。一般可冰冻保存1年。
据报道[2]以终浓度为5%的DMSO为保护剂-120℃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其体外回收率均值为87.33%,超微结构相对完整,未发现空泡样血小板以及血小板粘附聚集等严重激活损伤的改变。Currie LM [3] 等在冰冻血小板时加入第二信使效应剂。使DMSO的终浓度减到2%,直接放人-80℃冷藏箱中冷冻,冻融后血小板的体外活性和功能保持良好。
2.2 用甘油作保护剂冷冻保存 用含5%甘油和4%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以每分钟30℃的速度降温冷冻血小板,于-150℃保存。输注前不必进行洗涤,融后输用。体外回收率达90%,在血液循环中相似于新鲜血小板。
, http://www.100md.com
3 发展趋势
现代成分输血的最新概念是高浓度、高纯度,越纯越好,这有利于减少不应性和发热反应。零上温度的保存受到细菌污染的可能性及保存期短的限制。冰冻保存血小板可长期贮存,但保护剂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生产冻干血小板可在室温下长时间保存,当需要时再进行水化使用。对血小板进行光照消毒,生产灭活病毒、细菌的浓度血小板。通过不断改善血小板贮存条件,减少贮存损伤,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Rivera J,Lozano ML,Corral J,et al.Quality assessment of platelet conˉcentrales supplemented with second-messeger effectors.Transfusion,1999,39:135.
2 余梅贵.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改变与体外回收率的观察.中国输血杂志,2000,13(4):224.
3 李摘译.加入第二信使效应剂,降低二甲亚砜浓度的单一供者血小板的低温保存提高血小板体外机能活性.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7,22(1):61.
(收稿日期:2003-01-05) (编辑 罗彬), http://www.100md.com(张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