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5例观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8-0730-0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病程迁延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常常伴有听力下降。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途径,现将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就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95例,对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来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者,主诉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伴头昏、头痛症状。检查耳内有分泌物,鼓膜紧张部或边缘部穿孔,听力减退,按郑中立主编《耳鼻咽喉诊断学》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确诊195例。按统计学原理将19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治疗组130例,男94例,女36例,年龄8~67岁,平均年龄34.3岁;病程4个月~19年。西医治疗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6~70岁,平均年龄32.8岁;病程3个月~21年。
, 百拇医药
1.2 治疗
1.2.1 中医治疗 (1)气虚邪恋耳窍:耳内流脓,脓液粘黄,无臭味,耳膜紧张部中央穿孔,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脉缓无力。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方中以党参、北芪、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兼用金银花、白芷、桔梗、皂角刺排脓解毒。(2)寒凝耳窍:耳内流脓,量少味臭,耳鸣、耳聋、鼓膜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形成肉芽,伴形寒肢凉、腰膝酸软,方用阳和汤加减,若脓液不多,味不臭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桑螵蛸以补肾收敛。(3)体针:主穴取听宫、翳风(均患侧)、足三里、太渊、外关。肾虚加刺三阴交、关元、肾俞,平补平泻法,不留针,每天1次。(4)耳针:取神门、脾、胃、内耳、屏间、肺穴针刺,每天1次。
1.2.2 治疗方法 (1)中西医结合组:根据病情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及针灸治疗,辅以3%双氧水清洁冲洗,烂耳散吹耳,滴耳液滴患耳。(2)西医治疗组:使用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甲硝唑等,清洁、吹耳、滴耳等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以上两组治疗3周~2个月。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结果 评定标准为治愈、好转、无效。(1)治愈:症状消失,流脓停止,听力恢复,鼓室干燥,穿孔部位愈合。(2)好转:症状明显改善,流脓停止,听力基本恢复,鼓室干燥,但穿孔未愈,需行鼓膜成形术。(3)无效:症状无改善,有脓性分泌物。
1.4 疗效比较 以上病例均同时观察3个月~1年,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略)
2 讨论
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因素主要有感染、机体抵抗力差、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等因素,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药量日益加大以及滥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增加,给抗炎带来困难。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脓耳)系脾虚湿困、耗伤正气、脾胃虚弱、运化失调、耳窍失健、肾元亏损、耳窍失养、邪毒滞留、久而不愈,与脾、胃、肾三脏关系密切,治以健脾渗湿,补托排脓,补肾培元,去湿化浊。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 1 ,能抑制癌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杆菌有抑制作用;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桔梗成分含有桔梗皂甙,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抗炎作用主要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杀菌力以及提高溶菌活性。
本组病例中未将胆脂瘤型统计在内,如有上述情况应行乳突手术治疗。
(收稿日期:2003-02-27) (编辑 浮萍), http://www.100md.com(马涛)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病程迁延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常常伴有听力下降。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途径,现将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就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95例,对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来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者,主诉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伴头昏、头痛症状。检查耳内有分泌物,鼓膜紧张部或边缘部穿孔,听力减退,按郑中立主编《耳鼻咽喉诊断学》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标准,确诊195例。按统计学原理将19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治疗组130例,男94例,女36例,年龄8~67岁,平均年龄34.3岁;病程4个月~19年。西医治疗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6~70岁,平均年龄32.8岁;病程3个月~21年。
, 百拇医药
1.2 治疗
1.2.1 中医治疗 (1)气虚邪恋耳窍:耳内流脓,脓液粘黄,无臭味,耳膜紧张部中央穿孔,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脉缓无力。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方中以党参、北芪、茯苓健脾益气渗湿,兼用金银花、白芷、桔梗、皂角刺排脓解毒。(2)寒凝耳窍:耳内流脓,量少味臭,耳鸣、耳聋、鼓膜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形成肉芽,伴形寒肢凉、腰膝酸软,方用阳和汤加减,若脓液不多,味不臭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桑螵蛸以补肾收敛。(3)体针:主穴取听宫、翳风(均患侧)、足三里、太渊、外关。肾虚加刺三阴交、关元、肾俞,平补平泻法,不留针,每天1次。(4)耳针:取神门、脾、胃、内耳、屏间、肺穴针刺,每天1次。
1.2.2 治疗方法 (1)中西医结合组:根据病情辨证施治,给予中药及针灸治疗,辅以3%双氧水清洁冲洗,烂耳散吹耳,滴耳液滴患耳。(2)西医治疗组:使用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甲硝唑等,清洁、吹耳、滴耳等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以上两组治疗3周~2个月。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结果 评定标准为治愈、好转、无效。(1)治愈:症状消失,流脓停止,听力恢复,鼓室干燥,穿孔部位愈合。(2)好转:症状明显改善,流脓停止,听力基本恢复,鼓室干燥,但穿孔未愈,需行鼓膜成形术。(3)无效:症状无改善,有脓性分泌物。
1.4 疗效比较 以上病例均同时观察3个月~1年,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略)
2 讨论
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因素主要有感染、机体抵抗力差、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等因素,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药量日益加大以及滥用抗生素,使耐药菌株增加,给抗炎带来困难。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脓耳)系脾虚湿困、耗伤正气、脾胃虚弱、运化失调、耳窍失健、肾元亏损、耳窍失养、邪毒滞留、久而不愈,与脾、胃、肾三脏关系密切,治以健脾渗湿,补托排脓,补肾培元,去湿化浊。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 1 ,能抑制癌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杆菌有抑制作用;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桔梗成分含有桔梗皂甙,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其抗炎作用主要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杀菌力以及提高溶菌活性。
本组病例中未将胆脂瘤型统计在内,如有上述情况应行乳突手术治疗。
(收稿日期:2003-02-27) (编辑 浮萍), http://www.100md.com(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