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393862
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的思路与方法探索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3-0204-02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脑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以智力衰退和行为及人格异常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主要有记忆力,抽象思维及定向力障碍等。目前该病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disease 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及混合性痴呆等类型。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阿尔茨海默氏于1906年尸检发现脑组织中存在特有的老年斑和神经纤维变性。近来神经内科专家研究证明AD与脑循环障碍有关;血管性痴呆多是由于脑卒中或长期慢性缺血所致;而混合性痴呆则是指患者同时患有以上两种痴呆。由此可见防治脑血管疾病是预防老年痴呆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多依靠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痴呆诊断标准及日本长谷川量表诊断痴呆类型及轻、中、重程度,依此诊断的老年痴呆在欧美国家发病率为4%~5%,以重度的AD多见,临床疗效差;我国发病率为2%~18%,以急性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多见(占全部痴呆的20%),此类痴呆如能早期发现,及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常是可逆的[1]。近年来,应用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的进展较快,其优势业已初露端倪,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特点与实验研究

    大量的随访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是一个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的疾病,从总的情况上看,VD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而AD发病率则相反[2]。中医学对该病没有上述分型,而是均划入“呆病”、“文痴”、“善忘”、“郁证”、“癫证”、“狂证”等范畴。考诸历代医家的论著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五脏和脑髓之气渐衰,气衰则易致气滞血瘀,血瘀壅气,壅气则易聚液为痰,此时若有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当等外因,则易加重脏腑气血亏损,郁、火、痰浊、血瘀之病邪伤及元神,则发为本病[3,4]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药系通过影响神经递质、抗氧化、对抗神经毒素、调节内分泌、改善免疫功能直至影响基因表达等多角度、多靶点机制来治疗AD的。如王昊等证实通脉益智胶囊(女贞子、何首乌、丹参、石菖蒲、远志等)可提高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5]。张崇泉等发现健脑通络胶囊(黄芪、川芎、制首乌、红花、石菖蒲、干地龙、炙远志)具有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其智力,并可提高其大脑皮层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6]。鞠宝兆等发现当归益智方(当归、红参、远志等)能改善老化小鼠脑内过氧化脂质水平和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7]。王敬卿等发现醒脑胶囊(制首乌、益智仁、羊脑粉、川芎、丹参等)可改善多发脑梗塞大鼠的学习记忆缺损,其机制可能与脑血流量(CBF)或皮质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增加尤其是海马rCBF升高、Ach含量增加密切有关[8]
, 百拇医药
    2 发病机制与临床分型

    现代中医学家对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不离虚实两端,虚主要包括肾精亏虚和气血衰少,实则包括痰湿蒙蔽、瘀血痹阻。病机责之肾肝心脾等脏腑功能失调,肾精失充,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互结,蒙蔽清窍。痴呆之虚,虽广泛累及肾、脾、心、肝诸脏,但肾虚为其根本。肾精亏虚,脑髓不足始终贯穿该病的全过程 [9] 。最近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对此提供了较强的证据支持。一项分析表明,尽管心肝脾肺肾与发病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心肾的功能失调更为明显,其中涉及肾的频次最高,占87.76%;其次为心,占71.94% [10] 。在另一个痴呆证候的调查中,发现肾虚证最为常见,占77.05%,其次为血瘀证和痰浊证,分别为45.9%、44.26% [11] 。可以说,老年痴呆治疗应抓住肾虚的根本,已经得到中医药研究者的广泛认同。临床分型方面,目前报道中尚无较一致的看法。李素清 [12] 通过整理文献认为不外以下六端:髓海不足、气血两虚、肝肾阴亏、心肝火盛、痰浊阻窍、气血瘀滞。
, 百拇医药
    3 防治思路与方法

    3.1 未病先防 既然老年痴呆(尤其是AD)存在着病机复杂、难于治疗的特点,那么未雨绸缪便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策略,同时这也是中医治疗学的一贯宗旨。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学在保健及预防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赖世隆等 [9] 应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医保健措施和措施与AD的关系,评价了中医保健观念和措施对AD的可能影响。发现“每天睡眠6~9h”、“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调节情志”和“经常锻炼”等保健措施可降低AD发生的危险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持有“养生重清静”和“生活应顺其自然”观念的老年人患AD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另有文献报道通过对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人病前性格孤僻,兴趣狭窄,与邻里交往少的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通过loy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兴趣狭窄与重大不良生活事件与疾病有显著关联 [13] 。由此可见,在老年痴呆的预防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人群;一方面要加强有针对性的中医药物研发,争取寻求突破。另外,及时发现并消除脑卒中的好发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糖尿病)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病或再发,则是减少VD发病的关键。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思路与方法 AD属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对AD患者应选用改善脑循环和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如脑复康、脑通等),另外根据病情选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近来美国专家研究较为有效治疗AD的药物利诺比定不久可供临床应用),可间接抑制痴呆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VD患者应迅速改善脑循环,对脑卒中患者不失时机地溶栓或活血化瘀,恢复脑血流再灌注,增强缺血区的血流量和氧供应,消除脑水肿,防止脑卒中再发,使功能受抑制的脑细胞尽快恢复活力,以达到防治VD的目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辨证分型施治,自组方治疗,传统经方、验方治疗等。在目前寻找治疗有效中药的研究工作中,已经发现有一定疗效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芍药散、黄连解毒汤等,单味药物或提取物有人参、枸杞、银杏叶提取物、绞股兰、锁阳、淫羊藿、首乌、女贞子、葛根、丹参、石杉碱甲、黄皮酰胺等。何国军等 [14] 通过整理文献后认为补肾益精生髓、活血化瘀通络、健脾化痰、开窍安神为目前大多研究所采用的治则,甘缓、苦降、辛开类药物,如石菖蒲、黄芪、远志、丹参、川芎、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胆南星、茯苓、何首乌、桃仁、半夏等,均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 百拇医药
    按李素清 [12] 分型有如下治法:(1)髓海不足:症见听力、记忆力减退,头晕耳鸣,健忘失眠,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腿软,步履不稳,舌瘦色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益髓,填精醒神。方用:补肾益髓汤加减。常用药物:熟地、当归、淮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肉苁蓉、黄精、远志、菖蒲、酸枣仁等。(2)气血两虚:症见头晕,面色苍白或萎黄,记忆力减退,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纳呆乏力,或神思错乱,善悲欲哭,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用:归脾汤,八珍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人参、当归、川芎、熟地、白术、枸杞子、茯神、龙眼肉、核桃肉、白芍、远志、大枣等。(3)肝肾阴亏:症见头晕耳鸣,须发早白,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两目少神,表情呆钝,沉默少语,步履艰难,筋惕肉挛,形体消瘦,腰酸膝软,颧红盗汗,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治宜滋养肝肾。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熟地、当归、淮山药、枸杞子、山萸肉、白芍、柴胡、首乌、阿胶、牛膝等。(4)心肝火盛:症见情志急躁,心烦不寐,记忆、判断错乱,眩晕头痛,口苦干,咽干舌燥,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泻火,安神定志。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连、黄芩、大黄、栀子、龙胆草、生地、丹皮、夏枯草、柴胡、柏子仁、酸枣仁、木通等。(5)痰浊阻窍:症见头重如裹,表情呆滞,智力衰退,记忆力减退,寡言少语,倦怠嗜卧,或哭笑无常,口多涎沫,腹胀痞满,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化湿,豁痰开窍。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物:党参、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石菖蒲、远志、郁金、胆星、砂仁等。(6)气血瘀滞:症见表情呆滞,语言颠倒,智力减退,思维异常,行为古怪,善忘,易怒,口干不欲饮,或肌肤甲错,或伴有肢体麻木不遂,舌暗紫、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治宜理气活血,逐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龙、川牛膝、赤芍、香附、郁金等。
, 百拇医药
    老年痴呆起病隐匿,证候繁杂,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潜在杀手之一,故提高中医药疗效,寻觅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实为临床当务之急。传统中医治疗与思路方法的局限,直接临床实验的笼统和无法在微观水平上阐述, 均是阻碍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为此今后需借鉴现代医学实践与研究方法的同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中医学固有的优势和结论,使现代科技与实验临床紧密结合,以推动治疗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争取治疗上的突破性进展。基于上述思路,根据老年痴呆以脑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这一病理改变,又基于中医认为该病病位在脑,与心肾等脏功能失调有关,故应从改善脑缺血和脑细胞代谢等方面入手,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研制拟定治疗老年痴呆的专方专药。临床实验证明以熟地、山萸肉、麦冬、石菖蒲、远志、茯苓、龟板、生龙牡等为主方,便干加入肉苁蓉或当归;气虚明显加人参或党参;阴虚明显加石斛;经络闭阻加桃仁、红花、丹参;风证明显加用小续命汤,再配以针灸百会、脑户、风池、大椎、膻中、神门、大陵等穴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谢雁鸣,崔玲,陈楷,等.老年痴呆防治200问,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17-18.

    2 唐牟尼.对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25(2):83-86.

    3 曲莉莎.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1):47-49.

    4 蔡晶,杜建.老年期痴呆研究近况.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3):40-42.

    5 王昊,闫小萍.通脉益智胶囊对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流后行为学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4(2):39.

    6 张崇泉,孙兆泉,张炜宁,等.健脑通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大脑神经递质的影响.中国医药学报,2000,15(1):33.
, 百拇医药
    7 鞠宝兆,李季.益气活血法抗脑老化的实验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97,24(11):524.

    8 王敬卿,李锐,陈松盛,等.醒脑胶囊对多发脑梗塞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2):188.

    9 赖世隆,胡镜清.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2):100-105.

    10 杨柏灿,林水淼,刘仁人,等.Azheimer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51.

    11 田金洲,杨承芝,盛彤,等.可疑痴呆人群中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前的认识损害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4):49.

    12 李素清.老年性痴呆病的辨证论治.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3):4-5.

    13 犹卫,马天俊.中西药物治疗痴呆的研究现状.时珍国医国药,2002,13(3):180-183.

    14 何国军,汪万成,赖福生,等.老年呆病治疗规律初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1998,11.

    (收稿日期:2003-04-16) (编辑 纪永健), http://www.100md.com(魏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