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夹板固定治疗颧骨骨折
【摘要】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颊部穿刺切开,骨钩复位,颧骨缝夹板固定,眶下钢丝固定方法治疗颧骨骨折15例。结果 13例恢复良好,1例较好,总有效率93.33%。结论 小型夹板固定法具有牵引方向自由、手术技巧简便等优点,是治疗颧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颧骨骨折 治疗方法 夹板固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3-0216-02
颜面部骨折中颧骨骨折发生频率较高,其损伤不仅能引起面部变形,而且能够造成以复视为主的眼科症状、开口障碍、眶下神经感觉异常等。颧骨体部骨折多采用开放复位固定方法(open reduction and fixation),本文介绍一种应用骨钩复位,在前颧骨缝部应用小型夹板,眶下应用钢丝固定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42岁之间,40岁以上3例。骨折分型:非旋转骨折5例,内侧旋转骨折1例,外侧旋转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1例,不能分型1例;手术时间:伤后2周以内11例,2~3周3例,3周以上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麻下切开下眼睑皮肤(相当于眶下缘部),分离眼轮匝肌,切开骨膜,暴露骨折部。然后在眉毛外侧部以不损伤毛根的角度小心切开皮肤,用同样方法暴露骨折部。从外眦角垂线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处行穿刺切开,刺入颧骨弓复位骨钩,骨钩前端达颧骨内侧面。用与颧骨移位相反的方向牵引骨钩,并在暴露部观察复位状态。颧骨前部突起并明显向眼窝方向转位的病例应从外侧进行压迫或牵引,颧骨弓骨折的病例应将刺入颧骨弓下的骨钩进行上举,必要时并用颞侧进路(Temporat approach)进行骨折缝固定。对于停止骨钩牵引骨折断端再次移位的病例,可在X线下进行复位并在牵引状态下进行固位操作。前面颧骨缝使用微型夹板装置,通常选用4孔夹板,5mm螺丝,眶下缘部用0.4mm的不锈钢丝“8”字结扎固定。眶底有小缺损的病例可用冻结干燥硬膜填补缺损。按骨膜、肌层、皮下组织、皮肤的顺序缝合术创,颊部穿刺切开创只作皮肤缝合。术后3个月去除夹板,但眶下缘钢丝不拆除,予以留置。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用术后X线摄片评价整复状态,15例中13例整复良好,1例较好,1例不良。无固定后再旋转病例。13例去除夹板后固定状态无变化,3例术前经眼科强制牵引实验(forced duction test)排除眼外肌运动障碍的复视病例,2例复视完全消失,1例术后11个月仅上视时出现复视。11例术前眶下部及上唇皮肤感觉异常的病例,术后6个月有7例完全消失,其他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7例开口度小于30mm的开口受限病例,术后均达到40mm以上。
3 讨论
3.1 关于复位 闭合式复位(close reduction)通道以往多用颞窝、眉外侧部、口腔前庭、上颌窦等。本文介绍的颊部皮肤穿刺切开应用骨钩复位的方法,具有颧骨牵引方向比较自由,手术技巧简便,不留瘢痕等优点。但闭合式复位有可能出现复位不充分,发生再移位的现象,有时需要术后再行头帽钩牵引,因此对于复位要求高的病例,多采用开放性复位固定法为治疗原则。
, http://www.100md.com
开放复位如前述,在前颧骨缝、眶下缘等骨折部直视下,经颊部皮肤刺入骨钩直达骨折端进行有效整复,术中可通过X线观察整复状态,一般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开放复位时,由眶下缘向眶底延伸,一般采用下眼睑下部切开(相当于眶下缘部),也有采用下眼睑切开,睫毛下部切开,结膜切开等形式,但下眼睑下部切开法术野展开良好,沿皱线切开缝合减少瘢痕形成。眉毛外侧部切开时无需剃毛,留意不损伤毛根的角度,小皮肤切口,在骨膜下扩大术野。
3.2 关于固定 作为容易造成整复后不稳定的骨折类型,常见有内侧旋转骨折、水平旋转骨折、颧骨部分移位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另外,颧骨缝骨折超过2~3mm的骨分离以及整复后不能获得骨膜及肌肉筋膜支持的、受伤到整复超过2周以及骨折部软组织出现纤维化等现象均有可能造成整复不良。体部骨折的固定方法很多,但一般采用临时支架固定(temporary support)、间接固定(indirect fixation)、直接固定(direct fixation)3种方式;其中,临时支架固定主要依靠上颌窦侧壁支持,利用头帽或环状支架(ircular frant)牵引;间接固定要应用骨钉行外固定、用克氏钢针固定;直接固定主要用钢丝结扎、夹板固定等。
开放复位采用直接固定法,其中多采用钢丝结扎;但是应用钢丝固定于同一方向时,往往固位性差、固位力弱。为防止旋转移位,一般采用在颧骨支台(molar buttress)及颧骨基底部行3点或4点加固钢丝固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3-05-30) (编辑 一冰), 百拇医药
关键词 颧骨骨折 治疗方法 夹板固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3-0216-02
颜面部骨折中颧骨骨折发生频率较高,其损伤不仅能引起面部变形,而且能够造成以复视为主的眼科症状、开口障碍、眶下神经感觉异常等。颧骨体部骨折多采用开放复位固定方法(open reduction and fixation),本文介绍一种应用骨钩复位,在前颧骨缝部应用小型夹板,眶下应用钢丝固定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42岁之间,40岁以上3例。骨折分型:非旋转骨折5例,内侧旋转骨折1例,外侧旋转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1例,不能分型1例;手术时间:伤后2周以内11例,2~3周3例,3周以上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麻下切开下眼睑皮肤(相当于眶下缘部),分离眼轮匝肌,切开骨膜,暴露骨折部。然后在眉毛外侧部以不损伤毛根的角度小心切开皮肤,用同样方法暴露骨折部。从外眦角垂线与鼻翼下缘水平线交点处行穿刺切开,刺入颧骨弓复位骨钩,骨钩前端达颧骨内侧面。用与颧骨移位相反的方向牵引骨钩,并在暴露部观察复位状态。颧骨前部突起并明显向眼窝方向转位的病例应从外侧进行压迫或牵引,颧骨弓骨折的病例应将刺入颧骨弓下的骨钩进行上举,必要时并用颞侧进路(Temporat approach)进行骨折缝固定。对于停止骨钩牵引骨折断端再次移位的病例,可在X线下进行复位并在牵引状态下进行固位操作。前面颧骨缝使用微型夹板装置,通常选用4孔夹板,5mm螺丝,眶下缘部用0.4mm的不锈钢丝“8”字结扎固定。眶底有小缺损的病例可用冻结干燥硬膜填补缺损。按骨膜、肌层、皮下组织、皮肤的顺序缝合术创,颊部穿刺切开创只作皮肤缝合。术后3个月去除夹板,但眶下缘钢丝不拆除,予以留置。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用术后X线摄片评价整复状态,15例中13例整复良好,1例较好,1例不良。无固定后再旋转病例。13例去除夹板后固定状态无变化,3例术前经眼科强制牵引实验(forced duction test)排除眼外肌运动障碍的复视病例,2例复视完全消失,1例术后11个月仅上视时出现复视。11例术前眶下部及上唇皮肤感觉异常的病例,术后6个月有7例完全消失,其他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7例开口度小于30mm的开口受限病例,术后均达到40mm以上。
3 讨论
3.1 关于复位 闭合式复位(close reduction)通道以往多用颞窝、眉外侧部、口腔前庭、上颌窦等。本文介绍的颊部皮肤穿刺切开应用骨钩复位的方法,具有颧骨牵引方向比较自由,手术技巧简便,不留瘢痕等优点。但闭合式复位有可能出现复位不充分,发生再移位的现象,有时需要术后再行头帽钩牵引,因此对于复位要求高的病例,多采用开放性复位固定法为治疗原则。
, http://www.100md.com
开放复位如前述,在前颧骨缝、眶下缘等骨折部直视下,经颊部皮肤刺入骨钩直达骨折端进行有效整复,术中可通过X线观察整复状态,一般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开放复位时,由眶下缘向眶底延伸,一般采用下眼睑下部切开(相当于眶下缘部),也有采用下眼睑切开,睫毛下部切开,结膜切开等形式,但下眼睑下部切开法术野展开良好,沿皱线切开缝合减少瘢痕形成。眉毛外侧部切开时无需剃毛,留意不损伤毛根的角度,小皮肤切口,在骨膜下扩大术野。
3.2 关于固定 作为容易造成整复后不稳定的骨折类型,常见有内侧旋转骨折、水平旋转骨折、颧骨部分移位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另外,颧骨缝骨折超过2~3mm的骨分离以及整复后不能获得骨膜及肌肉筋膜支持的、受伤到整复超过2周以及骨折部软组织出现纤维化等现象均有可能造成整复不良。体部骨折的固定方法很多,但一般采用临时支架固定(temporary support)、间接固定(indirect fixation)、直接固定(direct fixation)3种方式;其中,临时支架固定主要依靠上颌窦侧壁支持,利用头帽或环状支架(ircular frant)牵引;间接固定要应用骨钉行外固定、用克氏钢针固定;直接固定主要用钢丝结扎、夹板固定等。
开放复位采用直接固定法,其中多采用钢丝结扎;但是应用钢丝固定于同一方向时,往往固位性差、固位力弱。为防止旋转移位,一般采用在颧骨支台(molar buttress)及颧骨基底部行3点或4点加固钢丝固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3-05-30) (编辑 一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