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393148
颈内动脉注射维脑路通治疗脑血栓后遗症300例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3-02376-02

    脑血栓后遗症,常出现偏瘫、失语给患者带来很大不便和痛苦,我们采用颈内动脉注射维脑路通治疗300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们将收治的后遗症期脑血栓患者400 例,随机分为颈内动脉注射维脑路通组(动脉组)300例和静脉滴注维脑路通组(静脉组)100例,两组患者身体状况及病程基本相同。动脉组:300例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男212例,女88例,平均年龄54.6岁。病程3~6个月65例;6个月~1年53例;1~2年112例;2年以上70例。静脉组:100例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男7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2岁,病程3~6个月22例,6个月~1年19例,1~2年32例,2年以上27例。

    1.2 治疗方法 动脉组:病人仰卧治疗床上,于病灶侧颈部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用14号脑血管造影针穿刺颈总动脉,成功后将针送入颈内动脉2~3cm,将维脑路通液20ml(1.0g)在3~4s内迅速注入,隔日1次,5次1疗程。静脉组:将维脑路通液20ml(1.0g)加入生理盐水500ml内,每日1次静滴,15天1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肢体肌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级以上,或生活不能自理到能自理。好转:肢体肌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级,或由生活不能自理到半自理,或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疼痛及言语不清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效:病人症状、体征同治疗前。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见表1。

    表1 动脉组和静脉组疗效比较 (略)

    2.2 血液流变学检查 见表2,3。

    表2 动脉组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 (略)

    表3 静脉组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 (略)

    3 讨论

    脑血栓发病率和致残率很高,目前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探讨颈内动脉注射治疗脑血栓后遗症,选用目前公认治疗脑血栓效果较好的维脑路通作为动静脉给药对照,发现颈内动脉给药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效果显著。其机理不十分明确。本文认为:(1)高速液流冲击,冲破血浆中纤维蛋白的网状结构,同时冲散聚集的红细胞,从而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半暗带区冬眠细胞复活。(2)颈内动脉注射可即刻扩张血管,提高病灶部位药物浓度,使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促使半暗带区冬眠细胞复活,恢复其功能作用。本组病例血液流变学观察,动脉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7项指标 改善显著,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而静脉组差异没有动脉组显著,临床表现观察,动脉组显效率为39%,好转率为49%,总有效率为88%。静脉组显效率为18%,好转率为42%,总有效率为60%。两组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明了动脉组疗效明显高于静脉组。

    (收稿日期:2003-05-09) (编辑 何蓓), 百拇医药(吴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