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4期
编号:10394281
神阙穴临床应用举隅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4-0346-02

    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属于任脉,古医籍将其列为禁针穴之一;笔者近10年来将该穴通过艾灸、拔罐、中药贴敷等方法,广泛施治于内、外、妇、儿等科,颇有效验,兹举3则如下。

    1 暴泻患者,女,50岁,农民,2002年11月19日诊。因中午吃凉剩饭,下午又冒雨在田间劳作,回家后突然上吐下泻,频繁无度,自服泻痢停后不见好转,遂来就诊。诊见患者蜷缩于被褥中,形寒畏冷,面色青黄,腹痛、腹泻阵作,恶心,脉沉细微弱。急取食盐少许纳满脐窝,上置鲜姜片1枚,将枣粒大小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灸之,感到灼痛时,将姜片连用同艾炷围绕肚脐上、下、左、右移动,灸至4壮,呕吐、腹痛、腹泻停止,恶寒减轻,面色微微泛红,酣然入睡。翌日复诊,一如常人。

    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本例患者由于饮食生冷,损伤胃阳,外遭雨淋,卫阳被遏,枢机不利,以致脾胃不能运化水谷,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成。急取艾炷重灸神阙穴,以回阳固脱,温暖脾胃,强肾固本;更配发散风寒之生姜辅助,以温通经脉,鼓舞正气,驱邪外出;食盐解毒利尿坚阴。三者结合,相得益彰,切中病机,故收桴鼓之效。
, http://www.100md.com
    2 寒战患者,男,28岁,2002年11月26日诊。自诉昨晓拉板车时,不慎撞伤阴囊,疼痛难忍。诊见阴囊左侧有一2cm长裂开伤口,基底肉芽组织鲜红;遂行清创缝合(未用麻药)3针,刚施术完毕,患者突然寒战,面色苍黄,全身震颤,牙齿相叩“咯咯”有声,站立不稳,脉沉细微弱。遂立即扶其平卧,被褥覆盖,点燃艾团悬灸神阙穴,往复回旋,并不断吹气助燃,2壮灸毕,寒颤稍减,继续灸至4壮,战栗停止,面部肌肉颤动消失,面色微微泛红,情绪稳定,停留片刻,无任何不适后方才离去。

    按:宋代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写道:“若四肢厥冷,六脉细微者,其阳欲脱也,急艾灸关元三百壮”。笔者受此启发,在临床中遇元阳暴脱昏厥之证,急灸关元穴,确能收到回阳救逆,醒神苏厥之效。但临证时若遇病势危急或女性患者,宽衣解带费时且不便,余用神阙穴代替,同样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且脐部角质层薄,艾火穿透力强,具有起效快,取穴方便等优点,与关元穴相比,颇有异曲同功之妙。

    3 荨麻疹
, 百拇医药
    患者,女,37岁,工人,2001年6月9日诊。患者1年前因劳累后汗出当风而出现全身风团,经服抗过敏药后消退,此后时常复发,每遇天冷、风吹或冷水刺激后风团骤起,迅即遍布全身,多处求医,迭进中西药物,收效甚微。此次又因骑摩托车乘风而发。诊见四肢及腹部、背部布满扁平状淡红色风团,瘙痒难忍,伴头晕、心慌,面色白,舌淡苔白滑,脉细弱。遂行神阙穴拔罐。嘱患者仰卧,用闪火法将大号火罐迅速扣在神阙穴上,留罐约10min,起罐后在神阙穴贴敷麝香追风膏,每天1次。如法3次后,虽天气阴冷,也未见风团再起。继用上法治疗4次,并嘱汗出避风,起居有常。追踪观察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由于劳累后汗出当风,致风寒之邪客于肌肤,郁结不散所致。根据《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原理,故首选神阙穴拔罐。因神阙穴位于脐中,为真气所系,在此处拔罐,可振奋元阳,扶正固本,固表实卫,鼓邪外出。麝香膏搜风通络,追风力强,拔罐后贴敷麝香追风膏,更增 强了祛风活络,散寒通滞的功效。二者协同,相得益彰,故收满意之效。

    (收稿日期:2003-06-01) (编辑 李年令), http://www.100md.com(胡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