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4381
丹芍健胃汤治疗胃脘痛15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用中药调和脏腑功能,提高难治型胃痛的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方法 丹芍健胃汤水煎内服,日1剂,分2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结果 有效率高,复发间期延长。结论 用丹芍健胃汤治疗胃脘痛有效率高,胃脘痛复发间期明显延长。

    关键词 胃脘痛 丹芍健胃汤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9-0834-02

    笔者近年来,用自拟丹芍健胃汤治疗150例胃脘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中,男113例,女37例;年龄15~64岁,病程3个月~20余年,以5~10年为最多。其中住院23例,门诊127例。多数患者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有关,临床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程度之不同,常伴有脘腹胀满,纳差,反胃,嗳气,呃逆,嘈杂,吐酸等症。经纤维胃镜或X线钡餐透视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7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胃粘膜脱垂3例。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70例,肝胃瘀热型39例,脾胃虚寒型27例,阴虚胃热型14例。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丹参15g,乌药、甘草、檀香各10g,砂仁6g,香附12g,百合15~30g,白芍、生姜芽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治疗药物。加减:伴有两胁痛者加柴胡、郁金、川楝子;热重者加黄芩、蒲公英;寒重者加桂枝、高良姜;阴虚者加生地黄、沙参、麦冬、玉竹;湿重者加藿香、半夏、陈皮、茯苓;大便潜血者加三七粉、郁金、大黄;瘀血明显者加蒲黄、五灵脂;肠上皮化生者加乌梅、僵蚕。

    3 治疗结果

    按全国中医内科学会1984年脾胃病会议拟定的“胃脘痛疗效评定标准”评定。近期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内不复发,主项理化检查、胃镜、X线钡透基本恢复正常或好转,62例(41%);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半年内不复发,主项理化检查好转,79例(53%);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虽有发作,但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主项理化检查无明显改善9例(6%),总有效率为100%。
, http://www.100md.com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4岁,有胃病史,反复发作10余年,于1周前又发作,上腹部持续疼痛,时轻时重,经服胃炎胶囊、三九胃泰等药物治疗,疼痛未见减轻,喜按,舌红、薄黄,脉细。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局限性萎缩。予丹芍健胃汤9剂后,自觉症状消失,另予乌梅、僵蚕等分研末,每次6g,每日3次冲服,继续治疗3个疗程,纤维胃镜检查正常,随访1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胃脘痛的病位虽然在胃,但胃与脾以膜相联,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脾燥胃润,脾胃运纳协调,升降相宜,燥润相济,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输布 [1] ,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肝的疏汇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协调的重要条件,故胃与肝脾的关系至为密切。在治疗上调畅气机,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3] ,方中丹参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砂仁、麦芽温胃畅中,健脾开胃;檀香、乌药相配伍,寒温结合,润而不滞,对胃脘之气痛、热痛均宜;芍药柔肝缓急;甘草补脾益气,两药相合,酸甘化阴,以复胃液,又能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健运脾胃,畅条气机,活血通络之功。经临床治疗观察,本方不仅可用于治疗各种胃脘痛,也可用于肝胆系统各类慢性炎症引起的协胀腹满、嗳气、呃逆等症,只要加减得当,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一般用药3~9剂后,疼痛即可消失,多数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胃镜复查,胃实质性的病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愈合,即使是肠上皮化生的患者,也有相当部分可以逆转。全部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长洪,董建华.运用通降法治疗胃病的经验.上海中医药,1982,(7):3.

    2 危北海.溃疡病的病机与治法初探.新中医,1982,(11):12.

    3 唐旭东.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寒热刍议.辽宁中医,1992,(1):1.

    (编辑 使臻), http://www.100md.com(曾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