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394033
SAS、SDS应用于神经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6-0560-02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1] 由于使用简便,能够直观地反映焦虑、抑郁病人的主观感受且信度均相对较高,故已被国际上普遍使用。它不仅可直观地了解病人的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还可作为诊断参考。本实验采用SAS、SDS分值作为病情评估的参考,将其应用到整体护理当中,为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充分发挥SAS、SDS在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我院心理科2002年3月~2003年2月收住的神经症病人从中筛选出86例患者,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且入院时SAS、SDS标准分均>40分,年龄在20~50岁之间,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男56例,女30例,随机抽样按性别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让护士了解病人每次SAS、SDS测验结果,病人也知道测试结果)和对照组(护士同上一组,但除治疗前一次病人测验SAS、SDS结果知道外,治疗后病人每次测验SAS、SDS结果护士均不知道,病人也不知道测试结果)。因随机抽样分组,故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等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 http://www.100md.com
    2 具体做法

    研究工具SAS、SDS由专业心理测验人员指导病人进行测试,并向观察组的病人及护士提供专业的分值与病情关系等临床指导。

    做法:两组病人均在治疗前同样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第2周、4周、6周、8周末给予SAS、SDS测验。筛选好的两组病人在用药类别及剂量上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每次的测验让护士了解量表的结果,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体征和每次测验的结果及时修订健康教育内容,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心理疏导,帮助病人认识抑郁或焦虑的严重程度,引导病人摆脱抑郁与焦虑的方法,主要存在问题,在哪些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哪些方面有待调整,从其结果分数的变化来分析,让病人有度的认识。对照组护士则对本组病人除治疗前的测验结果知道外,在治疗后每次的测验结果均不了解,进行整体护理时只能根据首次印象及病人当时的诉说进行心理疏导,对抑郁、焦虑的严重程度只能由主观判断或病人的口述。两组在护理计划的实施的方式和健康教育的时间相同。
, 百拇医药
    3 健康教育

    3.1 评估每个病人的病情 观察组根据病人的现病情及两种量表测试结果评估病情;而对照组则根据病人的现病情来评估。

    3.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有侧重的对每个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及特殊的心理状况而拟定健康教育计划。其中观察组的每次计划都是根据病人在SAS、SDS测定后而修改的,具有测试评定结果的依据作参考,对照组则无。

    3.3 实施健康教育 采取对病人集体授课、个别交谈的方式;口头、书面等形式;也可让康复期病人自我介绍如何摆脱焦虑与抑郁的困扰;指导病人放松、家属配合等。在对病人的服药的重要性以及药物的副反应、饮食、睡眠、各种生化检验及各种脑功能测试、各种心理测试的意义都进行宣教。在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和智能电子治疗仪调节时指导病人如何放松进入状态,配合调整心态,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4 效果评价 SAS、SDS评定结果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对健康教育计划的拟定具有量与度的标准衡量,对心理治疗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说服证据。因此,充分利用SAS、SDS评定结果反馈到心理治疗和整体护理中,提高了心理治疗与健康教育的成功率,同时提高整体护理实施的质量。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病人每次SAS测验后的标准分值比较(略)

    表2 两组病人每次SDS测验后的标准分值比较(略)

    SAS、SDS正常的标准分为<40分,观察组护士可根据 量表结果判断病情,结合病人的实际状况随时修订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个别交谈,病人恢复较快。从以上2个表中可看出观察组最后的分值明显好转。

    表3 对两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比较 (略)

    4 结论

    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充分说明观察组病人每次SAS、SDS评定后,护士结合评定分数,进一步做出正确的心理评估,给予分析焦虑、抑郁症状缓解的程度及其它症状、体征恢复的情况,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护士重新修订健康教育内容,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与病人共同探讨相应的心理调节措施,病人能很容易接受。由于每次分数一目了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病人的依从性也较强,出现抗拒现象较少,对每次达到的目标感到满意,也愿意接受下次制定的目标。由于病情得到缓解,精神状况大为改善,促进对疾病的认识,有了努力的方向,树立信心战胜疾病,配合药物治疗病情恢复较快。而对照组由于护士对每人每次的评定结果不了解,实施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说服证据,病人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我的病真的好很多了吗?”护士再进行修订护理计划时主观性较多,对病人的心理反应不能充分的认识,部分病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失去信心,个别病人甚至对心理治疗有抗拒现象,因此对照组病人病情恢复较慢。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60;202.

    (收稿日期:2003-04-26)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杨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