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Y > 瘀证
编号:10394274
糖尿病足血瘀证与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其比值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一氧化碳,内皮素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和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65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血瘀证组48例和非血瘀证组17例,且与3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测定血浆NO和ET含量及其比值。结果 血瘀证组,糖尿病足组ET,ET/NO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足组,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NO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NO和ET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可能是血瘀证产生的病理基础。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瘀证 一氧化氮 内皮素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4-0339-02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具有高致残性。主要病因为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围神经病变并感染所致,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肢端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近年来对于糖尿病足血瘀证的研究已经进入到血液成分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测定,探讨糖尿病足血瘀证与ET,NO的关系,以期阐明糖尿病足血瘀证的发生机制。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5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1999年10月~2002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符合1985年WHO诊断标准,按文献 [1] 分为血瘀组48例和非血瘀组17例,其中血瘀证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55.6岁;发病时间2~15年,平均9.5年;非血瘀证组男10例,女7例,年龄50~58岁,平均年龄53.5岁,发病时间6个月~13年,平均8.5年。健康对照组32例,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53~61岁,平均年龄56.8岁。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及对照者于早晨7点空腹肘静脉采血。

    1.2.2 检测方法 血浆ET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取2ml静脉血,注入置有40μl抑肽酶和30μl10%EDTA的抗凝管中,4℃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于-20℃保存待测;血浆NO测定采用镉还原比色法。取3ml静脉血,37℃温育1h,2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44℃保存待测。ET、NO药盒均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 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

    2 结果

    各组血浆ET,NO含量及ET/NO比较见表1。糖尿病足组,血瘀证组ET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组(P<0.01);血浆NO含量糖尿病足组、血瘀组、非血瘀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P<0.05,P<0.01);ET/NO三组比较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P<0.01),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比较,ET、NO、ET/NO均明显升高(P<0.01,P<0.05)。

    表1 各组血浆NO,ET含量及ET/NO比较 (略 )

    3 讨论

    ET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而NO则刚好相反,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它们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分泌,在效应细胞中相互配合,共同调节血管的收缩作用,在本研究中显示糖尿病足组血浆ET含量和ET/NO升高,NO则下降,由于糖尿病足的发生而致各种生理病理因素导致ET的增多,而NO的分泌下降,ET/NO则升高,ET和NO的分泌平衡失调,进而血管强烈收缩,加重了糖尿病足的缺血缺氧,所以说,ET和NO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过程。科学证明,血瘀证患者大多存在循环障碍 [2] ,而且,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动脉硬化,到糖尿病足时动脉硬化更加明显,随着动脉硬化的进展及各因素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进一步紊乱,使ET增多,NO减少,它们的平衡失调更为严重,进而使NO扩张血管的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 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ET收缩血管的作用则得以发挥。所以ET和NO的相互平衡和对抗作用失调致血管收缩,血细胞聚集,血液呈高凝状态及血粘度增加,与中医的血瘀证具有相同的特征。本研究显示糖尿病足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存在着差异,因而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与血瘀证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说明ET和NO的比例失调是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之一,也为活血化瘀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可翼.活血化瘀研究与临床.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25.

    2 杨国栋,姚新民,周文华.全国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微循环学术交流会纪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5):382-383.

    (收稿日期:2003-06-03) (编辑 曲全), 百拇医药(刘红健)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Y > 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