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巴唑致严重肝损害5例治疗体会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6-0930-01
1999年4月~2000年5月我科共收治5例因甲亢服用他巴唑(甲巯咪唑)导致严重肝损害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例,女4例,年龄20~48岁,平均30岁。甲亢诊断符合《内科学》第五版的诊断标准。病原学检查排除各类肝炎病毒感染及酒精性肝损害。
1.2 临床特点 甲亢病史最短半年,最长3年,平均为1年半。他巴唑服用剂量均为30mg/d,分3次服,其临床特点见表1。
表1 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略)
1.3 实验室资料 总胆红素248.9~244.94μmol/L,平均197.75μmol/L。1min胆红素16.86~85.34μmol/L,平均69.48μmol/L。ALT82~290U/L,平均245.2U/L。入院时T 3 、T 4 、TSH正常3例,T 3 、T 4 升高、TSH降低2例,WBC减少2例,正常3例。
1.4 治疗及结果 立即停用他巴唑,给予综合性保肝治疗,对症支持治疗。3例痊愈,1例好转,1例因肝坏死、肝萎缩,虽经积极抢救治疗仍死于肝功能衰竭。
2 讨论
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碘化物形成活性碘、影响酪氨酸残基碘化,抑制各种碘甲状腺原氨酸形成。优点为疗效较肯定,发挥作用快,代谢则慢,维持时间长。一般不引起永久性甲减。经济方便,是临床医生治疗甲亢最常用的药物。其缺点是对甲亢的治愈率仅达40%~60%,常见的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关节痛,皮疹及中毒性肺炎等,其中以中毒性肝炎、肝坏死和粒细胞减少较为严重,需立即停药。本文中5例患者均为明确的甲亢及服用他巴唑的病史。4例经停药后保肝治疗,预后良好,1例肝脏呈进行性坏死,经抢救无效死亡。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对服用该药的患者进行肝功能、血象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服药半年以上甲亢的控制不良的患者,应及时停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甲亢的治疗方法。关于他巴唑导致肝损害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与此类药物的代谢缓慢,导致药物在肝脏内形成累积有关,需进一步查证。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8-740.
作者单位:677000云南省临沧地区人民医院内3科
(编辑 张璇), 百拇医药(谌蔚雯)
1999年4月~2000年5月我科共收治5例因甲亢服用他巴唑(甲巯咪唑)导致严重肝损害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例,女4例,年龄20~48岁,平均30岁。甲亢诊断符合《内科学》第五版的诊断标准。病原学检查排除各类肝炎病毒感染及酒精性肝损害。
1.2 临床特点 甲亢病史最短半年,最长3年,平均为1年半。他巴唑服用剂量均为30mg/d,分3次服,其临床特点见表1。
表1 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略)
1.3 实验室资料 总胆红素248.9~244.94μmol/L,平均197.75μmol/L。1min胆红素16.86~85.34μmol/L,平均69.48μmol/L。ALT82~290U/L,平均245.2U/L。入院时T 3 、T 4 、TSH正常3例,T 3 、T 4 升高、TSH降低2例,WBC减少2例,正常3例。
1.4 治疗及结果 立即停用他巴唑,给予综合性保肝治疗,对症支持治疗。3例痊愈,1例好转,1例因肝坏死、肝萎缩,虽经积极抢救治疗仍死于肝功能衰竭。
2 讨论
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碘化物形成活性碘、影响酪氨酸残基碘化,抑制各种碘甲状腺原氨酸形成。优点为疗效较肯定,发挥作用快,代谢则慢,维持时间长。一般不引起永久性甲减。经济方便,是临床医生治疗甲亢最常用的药物。其缺点是对甲亢的治愈率仅达40%~60%,常见的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关节痛,皮疹及中毒性肺炎等,其中以中毒性肝炎、肝坏死和粒细胞减少较为严重,需立即停药。本文中5例患者均为明确的甲亢及服用他巴唑的病史。4例经停药后保肝治疗,预后良好,1例肝脏呈进行性坏死,经抢救无效死亡。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对服用该药的患者进行肝功能、血象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发现肝功能异常及服药半年以上甲亢的控制不良的患者,应及时停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甲亢的治疗方法。关于他巴唑导致肝损害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与此类药物的代谢缓慢,导致药物在肝脏内形成累积有关,需进一步查证。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8-740.
作者单位:677000云南省临沧地区人民医院内3科
(编辑 张璇), 百拇医药(谌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