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4387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胆石症3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9-0835-02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3味药组成,具有清利湿热之功效。1995年5月~2001年12月,笔者应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胆石症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其中女17例,男13例;年龄35~45岁8例,45~55岁18例,>55岁4例;病程3个月~7年。均经B超检查确诊,其中泥沙样结石19例,单发5例,多发9例,结石直径最大1.5cm。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程度不同的无规则疼痛,向右肩背放射,恶心欲吐,进食时明显,多伴有大便干结。触诊右上腹压痛明显。

    1.2 治疗方法 给予茵陈蒿汤加味,方药组成:茵陈20~30g,大黄15g(后下),栀子、郁金、鸡内金各12~15g,金钱草15~30g,柴胡、延胡索、半夏各10~12g,甘草6~10g;每日1剂,水煎2遍取汁200ml混合,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服药后若出现大便泄泻,大黄用量可酌减或将后下改为同煎,便质应保持稀薄,以每日2~3次为宜。15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无结石存在;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B超检查结石数量或大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B超检查结石数量或大小较治前减少50%以下。

    2 结果

    治愈18例,占60%;显效10例,占33.3%;好转2例,占6.7%;总有效率100%。

    3 体会

    胆结石属于祖国医学“胁痛”范畴。胆附于肝,与其互为表里,能贮藏由肝分泌之胆汁,辅助脾胃运化,以通降下行为顺。然而情志抑郁,过食厚味,使肝胆分泌、贮藏、排泄胆汁和脾胃升清降浊消化饮食功能失去协调,造成肝不疏泄、胆汁贮存、排泄异常,脾不运化。水湿内停化热,湿热不化,导致胆汁郁积,炼津为石是胆石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笔者采用疏肝利胆,清热除湿,通降排石为基本治疗原则。自拟茵陈篙汤加味,方中茵陈、栀子、金钱草、郁金、紫胡疏肝利胆,清热除湿;延胡索、甘草利气缓急止痛;大黄、半夏、鸡内金消积,通降,排石;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含有10多种抗生素的药理效应,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有消炎、利胆、祛郁、活血、攻下等功效,用大黄下其郁结、清泄湿热,对本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方中诸药合用具有促进肝细 胞分泌胆汁,增加肝胆管胆汁容量,松弛胆道括约肌,加强肝胆舒缩力,抑制平滑肌痉挛,减少胆汁排泄阻力,刺激胃肠壁蠕动,加速内容物排空等作用。故诸药相伍,似增水行舟,顺流而下,从而达到溶石、排石之目的。

    (编辑 亦平), 百拇医药(周安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