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495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0-0927-01

    1998年8月~2002年12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慢性乙肝50例,均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1990年全国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50例乙肝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9~63岁,平均36岁。患者多数精神欠佳,有倦怠纳差,腹胀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化验检查:乙肝五项指标:大三阳占68%,小三阳占32%;肝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异常者占86%。

    所有患者除用保肝药物常规治疗外,对病重不能服药的患者,给予输液支持疗法。并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灭澳灵、聚肌胞、转移因子、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等。依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体质、症状加服中药制剂。临症分为:(1)肝郁湿热型;(2)肝郁热毒型;(3)肝郁脾虚型。经治疗后,HBsAg转阴或凝集效价减至1:8以下为显效;HBsAg凝集效价降低60%为有效;治疗前后HBsAg凝集效价无变化为无效。本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88.6%,其中显效率为84.1%。
, 百拇医药
    2 讨论

    在治疗乙型肝炎中,灭澳灵有增强免疫力,抑制病毒,补益肝肾清热解毒的功能;聚肌胞能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发挥抗病毒的作用;转移因子和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为免疫激活剂,能将免疫活性传递给无活性的T细胞,增强机体免疫活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间接消灭HBV。

    中医认为,湿热之邪为罹患乙型肝炎的外因,正气不足、脾气虚弱是罹患乙型肝炎的内因,脾虚湿犯,湿邪化热,湿热之邪系导致乙肝的基本原因,初病在肝,日久正气虚衰受累。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及“肝肾同源”的病理,在治疗上不但治肝,亦需兼顾脾肾。通过临床观察,采用小柴胡汤加减对治疗各种类型肝炎效果良好。据药理研究,小柴胡汤能增进胃肠蠕动,对平滑肌有双向调节及诱导干扰素,改变SGPT活动度,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炎抑制肝硬化向肝癌发展等多种作用。同时辅以祛毒之药,如虎杖、连翘、白花蛇舌草、蜂房等。在组方上还借鉴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如黄芪、蜂房有助于抗HBV,使HBsAg转阴,可提高细胞免疫和免疫刺激作用。但乙肝初起,黄芪不宜太重,重剂量有胀满之弊。蜂房以毒攻毒,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症状、体征不明显者收效尤为显著。
, 百拇医药
    中医论治:(1)肝郁湿热型:目前临床较多见,偏男性,多数患者转阴较快,主要是因免疫能力强,正气盛。主证:右肋胀满,并连于胃脘,使脘闷腹胀,因倦无力,食欲不振,口苦口粘,便秘或大便粘腻臭秽不爽或有目黄,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濡数,治宜清热泻火,化湿解毒。方药: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茵陈30g,大黄12g,龙胆草10g,柴胡10g,白花蛇舌草30g,枝子10g,黄芩10g,生地12g,郁金10g,虎杖30g,车前子15g,蜂房10g,甘草10g,大枣3枚。湿热过甚、恶心口粘、舌苔厚腻明显,可加藿香、佩兰、半夏、苡仁;热毒壅滞偏盛,口苦喜冷饮,心烦,小便短黄等加连翘、银花、板兰根、川连、公英;大便溏臭或干结,加槟榔、枳实、大黄量需加重;两肋隐痛明显加醋炙川楝子、元胡、丹参。(2)肝郁毒热型:长期肝区不舒,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查体时发现,系慢性乙肝症状带毒者。临床面部灰暗,或有紫色气,尿量少色黄,舌苔少色黄,舌质略紫暗,脉弦滑,为肝郁血热;治疗清热解毒,佐以舒肝行血。方用大柴胡汤合银翘散加减;柴胡10g,大黄12g,虎杖30g,丹皮10g,紫草10g,连翘15g,银花30g,郁金10g,丹参30g,黄芩10g,峰房15g,甘草10g,大枣3枚。(3)肝郁脾虚型:症见肝区胀满,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食欲减退,精神疲惫,口淡无味,脘闷腹胀,大便多溏,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数细弦。女子月经量少或量多色鲜,此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虚不运所致。病程长,机体免疫力差,病情略重,缠延难愈,治宜舒肝健脾,益气温阳解毒;选用柴胡舒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0g,党参15g,炒白术12g,云苓10g,砂仁9g,防风9g,郁金10g,蜂房10g,神曲12g,炙甘草10g,大枣5枚。

    本组在治疗中未发现有明显毒副反应,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位:272500山东省汶上县卫生防疫站慢性病防治中心

    (编辑 罗彬), 百拇医药(高忠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