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9期
编号:10394388
脂肝汤治疗脂肪肝42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9-0836-01

    脂肪肝是由于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症。自1998年笔者采用中药“脂肝汤”治疗脂肪肝42例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症状有肝区胀满、隐痛或两胁不适感;胃脘满闷不适,疲劳乏力,烦急,大便粘滞不爽,腹胀食后为甚。(2)B超显示肝内光点密集、增粗、回声增强,小血管显示不清,肝后缘回声衰减。(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增高。

    1.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1998年1月~2001年10月门诊病人,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35.6岁;病程1~15年。

    1.3 治疗方法 中药脂肝汤组成:柴胡15g,茵陈30g,黄连10g,黄芩6g,大黄6g,泽泻10g,葛根10g,当归10g,郁金15g,薏苡仁10g,丹参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ml,分2次服用。同时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低糖低脂饮食,并多吃蔬菜水果,戒酒和控制体重。疗程为1个月,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ALT、AST降到正常,血脂TG、CHO降至正常,B超检查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好转,ALT、AST下降50%以上,B超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血脂及酶下降小于20%,B超无改善。

    2.2 结果 显效23例,占54.8%;有效14例,占33.3%;无效5例,占11.9%;总有效率为88.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目前脂代谢相关的基础研究已达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然而,脂肪肝的治疗仍无重大突破。

    中医认为,脂肪肝属“积聚”、“胁痛”范畴,其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其病变部位在肝,与胆、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据此,笔者采用中药脂肝汤,方中柴胡、郁金疏肝理气;茵陈、黄连、黄芩、薏苡仁、泽泻清热利湿;当归、郁金、丹参、桃仁、红花、地龙、大黄活血化瘀;葛根理气化痰。以上诸药合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共收除痰、湿、瘀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泻、生大黄具有降脂抑脂作用;茵陈、柴胡、黄芩、郁金具有保肝及利胆作用;丹参、当归、红花、葛根、地龙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

    纵观全方,具有明显降脂护肝作用,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编辑 黄杰), http://www.100md.com(吴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