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4418
地尔硫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8-0729-01

    地尔硫(Diltiazem)为苯噻氮唑类钙拮抗剂,其缓释片仅需每12h服药1次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在应用地尔硫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近5年的时间里,观察了58例轻、中度患者在服药2、4、6周末的血压变化情况,取其中资料完整的27例进行分析,以了解该药物对高血压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和降压谷/峰比值(降压T/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年龄28~69岁,不拘性别,坐位舒张压(DBP)95~115mmHg、收缩压(SBP)≤200mmHg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条件: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心衰、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妊娠、哺乳期、严重烟酒嗜好、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脑卒中、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 采取随机交叉对照法,每位患者交叉口服安慰剂6周和地尔硫缓释片60~120mg,于早上8点钟(8Am)、晚上8点钟(8Pm)各服药1次,治疗6周。用刻度以2mmHg为单位的水银柱血压计,以右上肢为准,测量坐位 SBP、DBP,DBP以声音消失时计数;每次测量间隔2min,每次测3遍,取2次(共6遍)的读数均值;测压前患者静坐5min,同一时间,同侧手臂,同一血压计,同一人测量。记录患者应用安慰剂第6周末和治疗2、4、6周末8:00~20:00期间每小时SBP、DBP和平均血压值 [1]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不同时期的SBP、DBP以ˉx±s表示;降压T/P比值以先计算个例的降压峰效应值和谷效应值以及降压T/P比值,再计算27例患者的降压T/P比值均值和标准误。数据间的比较分析用t检验法进行。

    2 结果和分析

    2.1 结果 27例患者服安慰剂6周末的平均SBP、DBP和服用地尔硫缓解释片第2、4、6周末平均SBP、DBP见表1。降压谷/峰比值:以服药后12h内最低时平均血压值为最大降压效应,以8Pm服药前时平均血压值为最小降压效应,它们与服安慰剂6周末相应时间段血压的差值,为降压峰效应值和谷效应值,以此计算降压T/P见表2。

    表1 27例患者服安慰剂6周末及治疗2、4、6周末血压(略 )

    表2 27例患者治疗2、4、6周末SBP、DBP的降压T/P(略)
, http://www.100md.com
    2.2 比较分析 治疗第2、4、6周末血压与服安慰剂6周末比较,SBP、DBP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治疗第4周末血压与治疗第2周末比较,DBP t值为4.528>t 0.01(27) 2.771,P<0.01,其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SBP t值为2.181[t 0.05(27) 2.052
    治疗第6周末血压与治疗第4周末比较,SBP、DBP t值分别为0.248、0.734,均小于t 0.05(27) 2.052,P>0.05,其SBP、DB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治疗第4周末与治疗第2周末降压T/P比较,SBP降压T/P t值为2.227,0.010.05,差异无显著性。
, http://www.100md.com
    治疗第6周末与治疗第4周末SBP、DBP降压T/P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第4周末,SBP下降13.8%,DBP下降17.6%。

    2.3 不良反应 资料完整的27例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头痛3例占11.1%,头晕1例占3.7%,下肢水肿1例占3.7%,胃肠不适4例占14.8%,均不需停药。

    3 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地尔硫缓释片只需每日给药2次即可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连续服药于第4周达到最佳降压效果,继续服药其降压作用基本稳定,故在应用该药治疗高血压病的过程中,宜从小剂量开始,观察患者4周的血压变化,不宜在短期里增加药量。该药物在治疗2、4、6周末降压T/P分别为SBP55.2%、61.1%、55.7%和DBP56.9%、58.3%、57.6%,均已达到美国FDA提出的对长效降压药的要求50%以上 [2]
, http://www.100md.com
    以上说明,地尔硫缓释片每日给药2次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定,不良反应较轻而少。

    由于采用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压工作量较大、较麻烦,部分患者难以配合,而且我们只监测了患者白昼8:00~20:00期间的血压,使得资料完整的病例数较少,分析结果有待继续扩大观察范围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降压效应谷/峰比率的方法学探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147-149.

    2 Rose M,McmahonFG.Some problems with antihyperthensive drug studˉ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guidlines.Am J Hypertension,1990,3:151.

    (收稿日期:2003-04-17) (编辑 曲全), http://www.100md.com(骆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