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包虫囊肿的CT诊断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9-6614(2003)09-0827-02
包囊虫病是一种人蓄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全身组织和器官均可感染,主要寄生在肝脏和肺脏,寄生于腹腔间隙生长发育形成包虫囊肿较少见,约占全身包虫囊肿的2% [1] 。笔者就我院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腹腔包虫囊肿,结合文献对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腹腔包虫囊肿患者的CT片,其中男5例,女8例,均为藏族;年龄11~74岁,平均31岁。10例有慢性腹痛病史,腹部扪及肿块而行CT检查,3例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5例曾行肝包虫囊肿手术,13例Casoni实验阳性。检查方法:检查当日晨禁食,检查前口服1%泛影葡胺500ml,然后仰卧于检查床上,取层厚、间距均为10mm进行常规连续CT平扫。所用设备为东芝TCT-300/EZ型全身扫描机,13例均平扫。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盆腔包虫囊肿2例,脾胃间隙包虫囊肿2例,右结肠旁沟包虫囊肿3例,肝胃间隙包虫囊肿1例,肝肾隐窝2例,胆囊窝与胃小弯间隙3例;9例伴有肝包虫囊肿,占70%;2例伴有肝、脾包虫囊肿,1例包虫囊肿伴有肝硬化、腹水。
CT表现:腹腔间隙内单发或多发囊肿,CT值8~30Hu,圆形或类圆形,器官组织受压移位,囊肿边界清楚,无壁结节;(1)母子囊肿1例:表现为大的外囊内有多个更低密度的小子囊,囊壁薄而均匀,位于盆腔直肠膀胱陷窝内;(2)多发囊肿5例:表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彼此相连;(3)单发囊肿7例:囊壁光滑,厚薄均匀;(4)钙化4例:囊壁呈弧形钙化,连续或不连续,囊内呈斑块状或斑点状钙化;(5)囊肿壁分离3例:2例表现为囊肿内外壁分离呈“双边征”,1例表现为内囊壁塌陷,漂浮于囊内呈“彩带征”;(6)囊内分隔2例:表现为囊内线样高密度影。(见图1~4)
3 讨论
, 百拇医药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流行性地方性慢性寄生虫病,是由棘球蚴的幼虫寄身于组织内而发病,分为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两种类型,人类感染棘球蚴绦虫的幼虫而患病。文献报告:包虫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70%发生在肝脏,14%发生在肺脏,其它器官和组织均可感染 [2] 。本组病例与文献报告一致。
腹腔包虫囊肿的CT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术前可正确诊断,避免穿刺造成囊液外溢致过敏反应或包囊虫种植。文献报道,腹腔包虫囊肿通常由肝包虫囊肿因外伤或手术损伤,棘球蚴头节在腹腔内种植所形成,少数为血行感染 [3] 。本组病例合并肝包虫囊肿占70%,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本组2例盆腔内包虫囊肿不合并肝包虫囊肿, 与文献报道的盆腔包虫囊肿均合并肝包虫囊肿有明显差异 [4] 。腹腔包虫囊肿主要沿腹膜腔间隙生长,本组病例中右结肠旁沟包虫囊肿3例,肝胃间隙包虫囊肿1例,肝肾隐窝2例,胆囊窝与胃小弯间隙3例占70%;与文献报道相同 [3] ;因为右结肠旁沟和肝肾隐窝位置较低,包虫囊肿可沿此间隙种植;而胆囊窝与胃小弯间隙、肝胃间隙紧邻肝脏,肝包虫囊肿破裂后可直接种植。
, 百拇医药
腹腔包虫囊肿多见于牧区,CT表现包括母子囊型、单纯型、内囊分离型、多发囊肿型 [5] ,一般囊肿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囊壁光滑、薄而均匀,囊液密度低。结合Casoni试验阳性和合并肝脏包虫囊肿可正确诊断。囊性肿物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其病理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正常成熟卵泡、炎性囊肿、包虫囊肿、囊性肿瘤(尤其是卵巢起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陈旧性血肿、宫外孕等。笔者认为:这些病变各自具有一定的CT特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术前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囊性肿瘤常见于卵巢 [6,7] ,包括卵巢囊腺瘤、囊腺癌及皮样囊肿,常见肿瘤巨大,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囊内有线状分隔或实性成分,囊液密度较均匀,部分肿瘤也可呈母子囊型或多发囊肿型,但囊壁较厚,且不均一,与包虫囊肿较易鉴别。炎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陈旧性血肿及宫外孕与囊性肿瘤的CT表现类似,但首次就诊时囊肿一般较小,边界欠清,结合临床病史较易作出正确诊断。 (本文图片略 )
参考文献
1 Bickers WM.Hydatid disease of the female pelvie.Am J Obstet Gyˉnecol,1970,107:477-487.
, 百拇医药
2 黄建端,傅玉江,彭淑果.实用高原外科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552-555.
3 赵振国,青科,张拓塞,等.腹腔包虫病的CT诊断(附8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4):272-273.
4 刘文亚,谢敬霞,李莉,等.盆腔棘球蚴病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79-81.
5 叶道斌,梁大利.腹部包虫病的CT表现特点.武警医学,2001,12(8):464-465.
6 沈文荣,钱云铉.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4):271-272.
7 王颖,梁伟翔,肖有成.女性盆腔肿瘤:附50例CT-病理分析.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7,8:55-56.
(编辑 晓亮), 百拇医药
包囊虫病是一种人蓄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全身组织和器官均可感染,主要寄生在肝脏和肺脏,寄生于腹腔间隙生长发育形成包虫囊肿较少见,约占全身包虫囊肿的2% [1] 。笔者就我院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腹腔包虫囊肿,结合文献对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腹腔包虫囊肿患者的CT片,其中男5例,女8例,均为藏族;年龄11~74岁,平均31岁。10例有慢性腹痛病史,腹部扪及肿块而行CT检查,3例无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5例曾行肝包虫囊肿手术,13例Casoni实验阳性。检查方法:检查当日晨禁食,检查前口服1%泛影葡胺500ml,然后仰卧于检查床上,取层厚、间距均为10mm进行常规连续CT平扫。所用设备为东芝TCT-300/EZ型全身扫描机,13例均平扫。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盆腔包虫囊肿2例,脾胃间隙包虫囊肿2例,右结肠旁沟包虫囊肿3例,肝胃间隙包虫囊肿1例,肝肾隐窝2例,胆囊窝与胃小弯间隙3例;9例伴有肝包虫囊肿,占70%;2例伴有肝、脾包虫囊肿,1例包虫囊肿伴有肝硬化、腹水。
CT表现:腹腔间隙内单发或多发囊肿,CT值8~30Hu,圆形或类圆形,器官组织受压移位,囊肿边界清楚,无壁结节;(1)母子囊肿1例:表现为大的外囊内有多个更低密度的小子囊,囊壁薄而均匀,位于盆腔直肠膀胱陷窝内;(2)多发囊肿5例:表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彼此相连;(3)单发囊肿7例:囊壁光滑,厚薄均匀;(4)钙化4例:囊壁呈弧形钙化,连续或不连续,囊内呈斑块状或斑点状钙化;(5)囊肿壁分离3例:2例表现为囊肿内外壁分离呈“双边征”,1例表现为内囊壁塌陷,漂浮于囊内呈“彩带征”;(6)囊内分隔2例:表现为囊内线样高密度影。(见图1~4)
3 讨论
, 百拇医药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流行性地方性慢性寄生虫病,是由棘球蚴的幼虫寄身于组织内而发病,分为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两种类型,人类感染棘球蚴绦虫的幼虫而患病。文献报告:包虫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70%发生在肝脏,14%发生在肺脏,其它器官和组织均可感染 [2] 。本组病例与文献报告一致。
腹腔包虫囊肿的CT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术前可正确诊断,避免穿刺造成囊液外溢致过敏反应或包囊虫种植。文献报道,腹腔包虫囊肿通常由肝包虫囊肿因外伤或手术损伤,棘球蚴头节在腹腔内种植所形成,少数为血行感染 [3] 。本组病例合并肝包虫囊肿占70%,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本组2例盆腔内包虫囊肿不合并肝包虫囊肿, 与文献报道的盆腔包虫囊肿均合并肝包虫囊肿有明显差异 [4] 。腹腔包虫囊肿主要沿腹膜腔间隙生长,本组病例中右结肠旁沟包虫囊肿3例,肝胃间隙包虫囊肿1例,肝肾隐窝2例,胆囊窝与胃小弯间隙3例占70%;与文献报道相同 [3] ;因为右结肠旁沟和肝肾隐窝位置较低,包虫囊肿可沿此间隙种植;而胆囊窝与胃小弯间隙、肝胃间隙紧邻肝脏,肝包虫囊肿破裂后可直接种植。
, 百拇医药
腹腔包虫囊肿多见于牧区,CT表现包括母子囊型、单纯型、内囊分离型、多发囊肿型 [5] ,一般囊肿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囊壁光滑、薄而均匀,囊液密度低。结合Casoni试验阳性和合并肝脏包虫囊肿可正确诊断。囊性肿物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其病理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正常成熟卵泡、炎性囊肿、包虫囊肿、囊性肿瘤(尤其是卵巢起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陈旧性血肿、宫外孕等。笔者认为:这些病变各自具有一定的CT特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术前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囊性肿瘤常见于卵巢 [6,7] ,包括卵巢囊腺瘤、囊腺癌及皮样囊肿,常见肿瘤巨大,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囊内有线状分隔或实性成分,囊液密度较均匀,部分肿瘤也可呈母子囊型或多发囊肿型,但囊壁较厚,且不均一,与包虫囊肿较易鉴别。炎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陈旧性血肿及宫外孕与囊性肿瘤的CT表现类似,但首次就诊时囊肿一般较小,边界欠清,结合临床病史较易作出正确诊断。 (本文图片略 )
参考文献
1 Bickers WM.Hydatid disease of the female pelvie.Am J Obstet Gyˉnecol,1970,107:477-487.
, 百拇医药
2 黄建端,傅玉江,彭淑果.实用高原外科学,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552-555.
3 赵振国,青科,张拓塞,等.腹腔包虫病的CT诊断(附8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4):272-273.
4 刘文亚,谢敬霞,李莉,等.盆腔棘球蚴病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79-81.
5 叶道斌,梁大利.腹部包虫病的CT表现特点.武警医学,2001,12(8):464-465.
6 沈文荣,钱云铉.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4):271-272.
7 王颖,梁伟翔,肖有成.女性盆腔肿瘤:附50例CT-病理分析.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7,8:55-56.
(编辑 晓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