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SARS防治中的一些举措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7-0656-0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SARS) [1] ,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省首次报告 [2] ;2003年3月12日WHO向全球发出非典警报;4月16日WHO宣布引起本次SARS流行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3] 。SARS的传播途径分面对面直接传播和非直接传播2种,主要通过口、鼻、眼、手等途径传播,以近距离呼吸道传播为主,也可经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此外,还有粪-口传播途径。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极少数为超级传播者;有家庭、医院内等群体聚集特征;医院内传播是造成SARS疫情扩散的重要因素。对这新发的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如果没有科学的防治措施,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造成社会的恐慌和动荡。我国卫生部已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并颁布了有关诊断、隔离、防治及治疗等一系列文件及标准。我们结合在隔离病房内的医疗实践体会,综合医院现有的防治体系和资源,提出如下举措。
, http://www.100md.com
1 坚持预防为主,控制疫情蔓延
(1)建立发热门诊,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条件的最好在发热门诊内进行血常规检查和X线摄片。(2)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收治、隔离、治疗SARS患者和疑似病人,并认真查找、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4)做好医院内的各项消毒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医院门诊各检查室、走廊及病房至少要以0.5%的过氧乙酸喷洒消毒,每日2次,特别是呼吸科要加强防范措施。(5)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特别是突发性疫情信息系统。
2 把与SARS的斗争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SARS病毒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它的问世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SARS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宿主、病毒的变异性、发病机制、病理转归以及免疫机制等我们还不清楚。SARS病毒造成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后,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并会象其它传染病一样形成季节流行高峰,即使现在控制了疫情,还有再度回升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应当做到:(1)在特异性的治疗和疫苗出现之前,必须要坚持综合预防措施。(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可进行痰液、血清学的调查及时了解人群的易感情况,有针对性的控制SARS的发病与流行。(3)感染科应对防护措施、消毒隔离措施进行监控和指导,保证制度落实。(4)非典防治小组应当定期检查防止“非典”的综合措施是否到位,决不能使非典防治工作流于形式。(5)非典防治专家组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讲授“非典”的最新进展和防治策略。
, 百拇医药
3 制定科学收治SARS和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实施方案
医院要针对门诊、病房中的重点科室呼吸科、传染科制定出相应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防止医院内感染,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确保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和执行。(2)建立SARS收治的定点医院及定点病房,病区内开辟3个通道(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及物品交流通道);病室内建立3个通道(氧气通道、通讯联络通道、网络通道);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接触时间,SARS病房内要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特别是对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处理。(3)建立分级隔离治疗制度:确诊病人不能和疑似病人、隔离人员住同一病区,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对非典留观病人单独隔离,进行医学检疫。在隔离病房内突出重症患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在病区内设置ICU病房。(4)对14天内曾与SARS的确诊或疑似病例有过生活或工作者,要进行医学观察,时间不得少于2周。(5)在隔离病区内应当制定出《隔离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离开隔离病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区消毒隔离制度》,并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指导,严格把关,切实切断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决不能让医院成为新的传染源。(6)隔离病区内应当能够进行一般的化验检查。X线摄片、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心电监护等;定点医院应当有血气分析。
, 百拇医药
4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防止疫情蔓延
目前,很大一部分感染是由流动性人口传播而造成的。因此,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控制SARS的当务之急。(1)接诊医师立即隔离带病的城市务工人员或其它流动人员。(2)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实行居住地和往返地双重检疫。(3)对可疑感染人群实行划区医学观察。(4)严格控制疫区出差,对探亲、休假、必须外出的人员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搞好外出归来人员的检疫。外出归来人员归队后要主动报告,进行体检,来自疫区者要进行医学观察。(5)对疫区打工者,严格限制返乡,对到城市打工的可疑SARS患者立即隔离,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将这部分人拒之院外。严防SARS向农村蔓延。
5 建立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体系
(1)建立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队,包括组织领导、技术力量配备、设施配置、后勤保障,一旦有紧急行动能迅速进入状态。(2)由传染科、呼吸科组织对培训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包括SARS的有关资料、传染病的发病规律、个人防护、消毒隔离制度、呼衰的救治、呼吸机的使用、血气分析的意义等相关知识。(3)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和储备,尽快提高医护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医务人员应付疾病、生物恐怖等事件的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和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队伍。(4)非典防治小组要监督、指导防SARS工作的进行。要定期检查落实综合性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 百拇医药
6 加强与国内SARS防治中心的交流,将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用于SARS防治
防治SARS的工作是全球性的工作,是人类战胜SARS的共同愿望。正是国际间的密切合作,美国、中国、加拿大等国的科研人员仅用10余天的时间就确定和破译了非典病毒的基因图谱、序列测定、并开发出检测试剂和仪器。在WHO协调下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正与世界12个生命研究中心研究疫苗和有效的疗法。
信息科可利用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尽快的掌握控制和治疗SARS的技术资料,并很快的用于临床和防治第一线。
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是无止境的,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我们坚信人类是能够战胜这些灾害的。目前,我国SARS的疫情已基本控制,但我们不能放松对疫情的监控。WHO提出“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为此,我 们应当作出不懈的努力,维护人类的健康和尊严是我们的职责。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3,51(11):226-228.
2 Rosling L,Rosling M.Pneumonia causes panic in Guangdong province.BMJ,2003,326(7386):416.
3 Ksiazek TG,Erdma D,Goldsmith CS.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N Engl J Med,2003,16.
作者单位:730030甘肃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3-06-20)
(编辑 亦平), 百拇医药(焦建中 李晓云 吴群 王秀丽 吕之敏)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SARS) [1] ,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省首次报告 [2] ;2003年3月12日WHO向全球发出非典警报;4月16日WHO宣布引起本次SARS流行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3] 。SARS的传播途径分面对面直接传播和非直接传播2种,主要通过口、鼻、眼、手等途径传播,以近距离呼吸道传播为主,也可经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而传播;此外,还有粪-口传播途径。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极少数为超级传播者;有家庭、医院内等群体聚集特征;医院内传播是造成SARS疫情扩散的重要因素。对这新发的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如果没有科学的防治措施,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造成社会的恐慌和动荡。我国卫生部已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并颁布了有关诊断、隔离、防治及治疗等一系列文件及标准。我们结合在隔离病房内的医疗实践体会,综合医院现有的防治体系和资源,提出如下举措。
, http://www.100md.com
1 坚持预防为主,控制疫情蔓延
(1)建立发热门诊,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条件的最好在发热门诊内进行血常规检查和X线摄片。(2)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收治、隔离、治疗SARS患者和疑似病人,并认真查找、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4)做好医院内的各项消毒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医院门诊各检查室、走廊及病房至少要以0.5%的过氧乙酸喷洒消毒,每日2次,特别是呼吸科要加强防范措施。(5)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特别是突发性疫情信息系统。
2 把与SARS的斗争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SARS病毒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它的问世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SARS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宿主、病毒的变异性、发病机制、病理转归以及免疫机制等我们还不清楚。SARS病毒造成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后,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并会象其它传染病一样形成季节流行高峰,即使现在控制了疫情,还有再度回升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应当做到:(1)在特异性的治疗和疫苗出现之前,必须要坚持综合预防措施。(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可进行痰液、血清学的调查及时了解人群的易感情况,有针对性的控制SARS的发病与流行。(3)感染科应对防护措施、消毒隔离措施进行监控和指导,保证制度落实。(4)非典防治小组应当定期检查防止“非典”的综合措施是否到位,决不能使非典防治工作流于形式。(5)非典防治专家组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讲授“非典”的最新进展和防治策略。
, 百拇医药
3 制定科学收治SARS和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实施方案
医院要针对门诊、病房中的重点科室呼吸科、传染科制定出相应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防止医院内感染,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确保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和执行。(2)建立SARS收治的定点医院及定点病房,病区内开辟3个通道(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及物品交流通道);病室内建立3个通道(氧气通道、通讯联络通道、网络通道);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接触时间,SARS病房内要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特别是对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处理。(3)建立分级隔离治疗制度:确诊病人不能和疑似病人、隔离人员住同一病区,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对非典留观病人单独隔离,进行医学检疫。在隔离病房内突出重症患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在病区内设置ICU病房。(4)对14天内曾与SARS的确诊或疑似病例有过生活或工作者,要进行医学观察,时间不得少于2周。(5)在隔离病区内应当制定出《隔离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离开隔离病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区消毒隔离制度》,并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指导,严格把关,切实切断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决不能让医院成为新的传染源。(6)隔离病区内应当能够进行一般的化验检查。X线摄片、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心电监护等;定点医院应当有血气分析。
, 百拇医药
4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防止疫情蔓延
目前,很大一部分感染是由流动性人口传播而造成的。因此,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控制SARS的当务之急。(1)接诊医师立即隔离带病的城市务工人员或其它流动人员。(2)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实行居住地和往返地双重检疫。(3)对可疑感染人群实行划区医学观察。(4)严格控制疫区出差,对探亲、休假、必须外出的人员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搞好外出归来人员的检疫。外出归来人员归队后要主动报告,进行体检,来自疫区者要进行医学观察。(5)对疫区打工者,严格限制返乡,对到城市打工的可疑SARS患者立即隔离,决不能以任何理由将这部分人拒之院外。严防SARS向农村蔓延。
5 建立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体系
(1)建立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疗队,包括组织领导、技术力量配备、设施配置、后勤保障,一旦有紧急行动能迅速进入状态。(2)由传染科、呼吸科组织对培训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训练,包括SARS的有关资料、传染病的发病规律、个人防护、消毒隔离制度、呼衰的救治、呼吸机的使用、血气分析的意义等相关知识。(3)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和储备,尽快提高医护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医务人员应付疾病、生物恐怖等事件的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防治和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队伍。(4)非典防治小组要监督、指导防SARS工作的进行。要定期检查落实综合性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 百拇医药
6 加强与国内SARS防治中心的交流,将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用于SARS防治
防治SARS的工作是全球性的工作,是人类战胜SARS的共同愿望。正是国际间的密切合作,美国、中国、加拿大等国的科研人员仅用10余天的时间就确定和破译了非典病毒的基因图谱、序列测定、并开发出检测试剂和仪器。在WHO协调下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正与世界12个生命研究中心研究疫苗和有效的疗法。
信息科可利用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尽快的掌握控制和治疗SARS的技术资料,并很快的用于临床和防治第一线。
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是无止境的,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我们坚信人类是能够战胜这些灾害的。目前,我国SARS的疫情已基本控制,但我们不能放松对疫情的监控。WHO提出“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为此,我 们应当作出不懈的努力,维护人类的健康和尊严是我们的职责。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3,51(11):226-228.
2 Rosling L,Rosling M.Pneumonia causes panic in Guangdong province.BMJ,2003,326(7386):416.
3 Ksiazek TG,Erdma D,Goldsmith CS.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drom.N Engl J Med,2003,16.
作者单位:730030甘肃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3-06-20)
(编辑 亦平), 百拇医药(焦建中 李晓云 吴群 王秀丽 吕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