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5914
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的初步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 131 I-MIBG(间位碘代苄胍)、CT、B超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共3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采用过 131 I-MIBG显像,CT、B超进行肿瘤的诊断及位置测定。结果 确诊为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23例, 131 I-MIBG为91.3%(21/23),CT为87.0%(20/23),B超为82.6%(19/23),三者比较P>0.05。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1例, 131 I-MIBG定位显像确诊率为90.9%(10/11),CT为40.5%(5/11),B超36.4%(4/11),三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表明三者对嗜铬细胞瘤确诊率均较高。但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确诊率及特异性以 131 I-MIBG定位显像最为明显。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间位碘代苄胍 CT B超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0-0929-02

    临床工作中嗜铬细胞瘤并不少见,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占一定比例。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明确定位诊断,方能进一步提高诊治率,防止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遗漏。本文收集34例嗜铬细胞瘤应用三种检查方法进行定位诊断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1992~2003年中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均经过 131 I-MIBG(间位碘代苄胍)显像,CT,B超检查。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31岁。其中23例位于肾上腺内,11例位于肾上腺外。

    给病人口服复方碘溶液以封闭甲状腺,3次/日,10滴/次。连续2~4天。然后静脉缓注入37.0~55.5MBq的 131 I-MIBG。继续服用复方碘溶液1周。注射 131 I-MIBG后24h、48h、72h进行SPECT检查。
, http://www.100md.com
    所有病人均行腹部CT检查。显像前一天睡前用3g番泻叶浸茶服用,以清除肠道。必要时行CT增强扫描。

    所有病人均行腹部B超检查。(包括双肾上腺)

    SPECT机为法国Sopha公司生产的DSX型。CT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B超为国产。 131 I-MIBG由中国同位素总公司中国原子能所提供,比活度大于740MBq/mg。

    2 结果

    34例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其中23例位于肾上腺内,11例位于肾上腺外,11例中腹主动脉旁7例,盆腔2例,肾门2例。

    表1 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诊断结果比较 (略)

    表2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断结果比较 (略)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本文通过 131 I-MIBG显像、CT、B超检查的对照发现:嗜铬细胞瘤局限于肾上腺内时,三种检查方法分别在结合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基础上,诊断并不十分困难,确诊率相差不大,都在80%以上。而当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以外时,CT和B超显像的局限性明显体现出来,确诊率下降,分别仅为45.5%,36.4%。而 131 I-MIBG确诊率仍保持在90.9%。这是由于131 I-MIBG是溴苄胺的苄基和胍基组成的化合物,其结构类似去甲肾上腺素,能被肾上腺髓质和嗜铬细胞瘤摄取,故对嗜铬细胞瘤有特异性,能鉴别肾上腺或其它部位的肿瘤是否为嗜铬细胞瘤。 131 I-MIBG犹如生化检测和高分辨影像技术间的桥梁,肾上腺疾病的功能特

    点与形态相结合。本文对34例嗜铬细胞瘤资料对比发现,不论是肾上腺内还是肾上腺外的该肿瘤, 131 I-MIBG的确诊率均为90%,而CT、B超相对诊断率较低。这说明, 131 I-MIBG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都很高。34例记载中无1例发生危象,说明其安全性也好。由于它可用于全身检查,所以对肾上腺外或多发性转移性肿瘤的定位比CT和B超更为优越。从嗜铬细胞瘤本身来说,它不仅仅发生在肾上腺,交感神经系统其它部位也可发生。如本文资料中腹主动脉旁7例,盆腔2例,肾门2例。另外CT和B超仅从影像学不易鉴别是增生还是腺瘤,至于异位的嗜铬细胞瘤和恶性病变的转移灶则更难发现。国外资料显示嗜铬细胞瘤患者中约80%瘤体位于肾上腺内,约20%位于肾上腺外 [1] 。国内资料显示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比例更高,占28%~40% [2] 。本文34例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32.4%,比国外资料报道的比例高,而更接近国内资料。这可能与临床患者筛选有关。但国内国外资料的共性在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比例都超过20%。无论肾上腺内或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 131 I-MIBG显像的准确率都很高,均在90%以上 [3] 。本文综合比较了 131 I-MIBG,CT,B超三种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结果,X 2 =7.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临床诊断治疗肾上腺疾病十分重要。尤其对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防止对肾上 腺外该肿瘤病灶切除上的遗漏,明确肿瘤与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术式,术中、术后正确处理,判断术后有无肿瘤复发及寻找复发肾上腺组织的位置等都极为重要的检查方法。
, http://www.100md.com
    评价三种检查方法:CT清晰度最好,B超最为经济,而准确性和特异性 131 I-MIBG最为显著 [4,5]

    综上所述,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在 131 I-MIBG检查明确部位后,再用CT和B超作局部检查。这不仅可以做出定位诊断,而且可以进一步明确肿瘤与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对施行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检查步骤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Blom DA,Fonklsrud EW.Surgical management of Pheochromocytoma in children.J PediatrAnn Surgery,1974,:179-182.

    2 吴阶平.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03-1004.
, 百拇医药
    3 潘中允.临床核医学,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383-384.

    4 Chatal J F,charbonel B.Comparison of iodobenzylguanidine imaging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in locating pheochromocytoma.J C lin Eˉdocrinol Meta,1985,61:769-773.

    5 Clesham CJ,kennedy A,lavender JP,et al.Metaiodobenzylguanidine(MIBG)Scann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heochromocytoma.J Human Myperten,1993,7:353-357.

    作者单位:528333广东省顺德市中西结合医院ECT室

    (收稿日期:2003-04-25)

    (编辑 一坤), 百拇医药(段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