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治老中医对崩漏证的认识和诊治经验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0-0921-02
已故老中医王国治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为当地著名的妇科专家,擅长诊治妇科疾病,笔者曾师从王老多年,获益颇多,现将其在临床中治疗崩漏证的诊治经验和对本病的认识介绍如下。
崩漏是多种妇科疾病所表现的共有症状,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王老认为崩与漏二者都是子宫出血,但其病势显然有缓急的不同,其发病机制则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如崩久不愈,气血大衰,或病势日轻,则可转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从轻重程度上看,也可以说崩比漏更严重一些,故在临床上,由于出血量时多时少,两者不易截然分开,常常是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现代医学上如外伤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及恶性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都属“崩漏”范畴。不过近代论崩漏者,大多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主。
, http://www.100md.com
崩漏的成因,王老认为多由外感和内伤,使体内阴阳平衡失常,引起脏腑气血失调而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说:“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二脉,冲任二脉皆起于胞内,经络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制经血。”《内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云:“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说明了崩漏是由于阴虚阳亢而成。《医宗金鉴》云:“若其色紫血成块腹胀痛者属热瘀,若日久不止及去血过多而块痛者,多系损伤冲任二脉所致。更有忧思伤脾,脾虚不能摄血者,有中气下陷不能固血者,有暴怒伤肝,肝不藏血,而血妄行者。”如患者因脾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则下行,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大怒伤肝,气冲血室,突然暴下,或因经期不净,房事不节,以致淋漓不断或因肾脏气化不固,而冲任滑脱,或因饮食劳倦,湿热下迫而致崩漏不止,这说明崩漏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崩漏一症病因病机,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肾脏亏损(冲任失调)以及瘀血阻滞(恶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等而致,在临床上以肾虚、脾虚、血热、血瘀为多见,临症时必须详审其因而细辨之。
, 百拇医药
崩漏尚须与月经过多、胎漏、异位妊娠、产后病、赤带、瘕、外伤等所致阴道失血症相鉴别。月经过多是伴随月经周期来潮,出血量过多或行经期过分延长,而崩漏不一定在月经期间,怀孕以后阴道不时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酸、腹痛、小腹胀坠现象者,称为胎漏。若异位妊娠(宫外孕)、阴道出血,首先有短期停经史,有早孕反应,下腹一侧隐痛,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或伴有突然下腹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等。若产后或流产后阴道出血,有腹痛感,应考虑是否是胎盘残留或瘀血不净,若更年期已断经数年,偶然子宫出血或者赤白带下或杂见五色腥臭难闻、腰痛、腹痛下坠或小便涩痛,大便困难,当考虑是否瘕(癌变),其次按性质来看,其血色红不凝固。崩漏所出之血为鲜红色,因为多量胶质能凝固,患者多有贫血表现,可作鉴别。
辨证治疗,王老认为崩漏是失血之病,在临床上除须分辨发病的缓急,病的新久,血量的多少,血色的紫淡,血质的稀稠外,还应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苔脉象的变化,辨别寒、热、虚、实,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一般应遵循初用止血以塞其流,崩症大出血时如不迅速止血,就会造成脱症。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本源,这是求因治疗崩漏的重要环节,最后采用固本调理善后复旧之法,治疗崩漏的三个阶段,在临床上应随证应用,若暴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否则就会造成虚脱而危及生命,在大出血时,将要气随血脱,可急用独参汤、生脉饮或参附汤等回阳救逆,待病情稍缓,淋漓不断之漏症,宜谨守病机,根据辨证以治其本,若血热宜清热凉血,气虚宜补气摄血,劳伤的宜补气固冲任,气郁宜调肝解郁,血瘀则活血化瘀。王老认为,止血勿滞血,崩漏之血为错经妄行,也即离经之血,要以止血塞其流,必致离经之血蓄于胞中为瘀血,即便暂时得止,也必留后患,因瘀血停留体内,新血不得归经也成为离经之血,这样旧疾加新患,止血之药,固涩之品也为权宜之计,必致崩中导致漏下,漏下导致崩中或兼生他病。临床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治疗中,应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灵活掌握,则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
善后处理,王老认为,重在调和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皆依赖于脾胃,因为人体恢复健康,则靠气血充足,气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水谷的化生依赖脾胃的健运。如果脾胃受病邪侵袭,失去正常健运功能,反而会阻碍气机,滞腻脾胃,影响其消化吸收,因此,调理善后之法,主要在使脾胃中焦健运,生化之源恢复,则虽不补血则血自充。
作者单位:466100河南省西华县公疗医院
(收稿日期:2003-05-23)
(编辑 使臻), http://www.100md.com(安国亭)
已故老中医王国治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为当地著名的妇科专家,擅长诊治妇科疾病,笔者曾师从王老多年,获益颇多,现将其在临床中治疗崩漏证的诊治经验和对本病的认识介绍如下。
崩漏是多种妇科疾病所表现的共有症状,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王老认为崩与漏二者都是子宫出血,但其病势显然有缓急的不同,其发病机制则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如崩久不愈,气血大衰,或病势日轻,则可转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从轻重程度上看,也可以说崩比漏更严重一些,故在临床上,由于出血量时多时少,两者不易截然分开,常常是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现代医学上如外伤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及恶性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都属“崩漏”范畴。不过近代论崩漏者,大多以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主。
, http://www.100md.com
崩漏的成因,王老认为多由外感和内伤,使体内阴阳平衡失常,引起脏腑气血失调而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说:“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二脉,冲任二脉皆起于胞内,经络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制经血。”《内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云:“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说明了崩漏是由于阴虚阳亢而成。《医宗金鉴》云:“若其色紫血成块腹胀痛者属热瘀,若日久不止及去血过多而块痛者,多系损伤冲任二脉所致。更有忧思伤脾,脾虚不能摄血者,有中气下陷不能固血者,有暴怒伤肝,肝不藏血,而血妄行者。”如患者因脾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则下行,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大怒伤肝,气冲血室,突然暴下,或因经期不净,房事不节,以致淋漓不断或因肾脏气化不固,而冲任滑脱,或因饮食劳倦,湿热下迫而致崩漏不止,这说明崩漏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崩漏一症病因病机,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肾脏亏损(冲任失调)以及瘀血阻滞(恶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等而致,在临床上以肾虚、脾虚、血热、血瘀为多见,临症时必须详审其因而细辨之。
, 百拇医药
崩漏尚须与月经过多、胎漏、异位妊娠、产后病、赤带、瘕、外伤等所致阴道失血症相鉴别。月经过多是伴随月经周期来潮,出血量过多或行经期过分延长,而崩漏不一定在月经期间,怀孕以后阴道不时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酸、腹痛、小腹胀坠现象者,称为胎漏。若异位妊娠(宫外孕)、阴道出血,首先有短期停经史,有早孕反应,下腹一侧隐痛,尿妊娠试验多为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或伴有突然下腹剧痛,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冷汗淋漓,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等。若产后或流产后阴道出血,有腹痛感,应考虑是否是胎盘残留或瘀血不净,若更年期已断经数年,偶然子宫出血或者赤白带下或杂见五色腥臭难闻、腰痛、腹痛下坠或小便涩痛,大便困难,当考虑是否瘕(癌变),其次按性质来看,其血色红不凝固。崩漏所出之血为鲜红色,因为多量胶质能凝固,患者多有贫血表现,可作鉴别。
辨证治疗,王老认为崩漏是失血之病,在临床上除须分辨发病的缓急,病的新久,血量的多少,血色的紫淡,血质的稀稠外,还应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苔脉象的变化,辨别寒、热、虚、实,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一般应遵循初用止血以塞其流,崩症大出血时如不迅速止血,就会造成脱症。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本源,这是求因治疗崩漏的重要环节,最后采用固本调理善后复旧之法,治疗崩漏的三个阶段,在临床上应随证应用,若暴之际急当止血防脱,否则就会造成虚脱而危及生命,在大出血时,将要气随血脱,可急用独参汤、生脉饮或参附汤等回阳救逆,待病情稍缓,淋漓不断之漏症,宜谨守病机,根据辨证以治其本,若血热宜清热凉血,气虚宜补气摄血,劳伤的宜补气固冲任,气郁宜调肝解郁,血瘀则活血化瘀。王老认为,止血勿滞血,崩漏之血为错经妄行,也即离经之血,要以止血塞其流,必致离经之血蓄于胞中为瘀血,即便暂时得止,也必留后患,因瘀血停留体内,新血不得归经也成为离经之血,这样旧疾加新患,止血之药,固涩之品也为权宜之计,必致崩中导致漏下,漏下导致崩中或兼生他病。临床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治疗中,应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灵活掌握,则不可犯虚虚实实之戒。
善后处理,王老认为,重在调和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皆依赖于脾胃,因为人体恢复健康,则靠气血充足,气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水谷的化生依赖脾胃的健运。如果脾胃受病邪侵袭,失去正常健运功能,反而会阻碍气机,滞腻脾胃,影响其消化吸收,因此,调理善后之法,主要在使脾胃中焦健运,生化之源恢复,则虽不补血则血自充。
作者单位:466100河南省西华县公疗医院
(收稿日期:2003-05-23)
(编辑 使臻), http://www.100md.com(安国亭)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