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血管外皮瘤1例报告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08-0679-01
患者,女,66岁。因左下腹部无痛性包块3年余,呈进行性增大,于2002年6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6.2℃,BP130/70mmHg。神清,营养中等。左下腹部可扪及一10cm×11cm×12cm大小包块,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无结节,可移动。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辅助检查:腹部CT示:肠系膜囊肿可能性大。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下腹腔有一12cm×10cm×9cm的肿块,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其蒂与后腹膜相连,顺利切除肿块,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检查示:血管外皮瘤伴出血及囊性变。
讨论:血管外皮瘤是来源于血管外皮的功能间质细胞的一种血管源性肿瘤。其发病率不及全身血管瘤的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69岁发病最多。发生部位以四肢,尤其下肢居多,其次为躯干、头颈部、腹腔。血管外皮瘤生物学行为可表现为良性或恶性,良恶性之间在组织学上无明确界限。多数属良性,约20%~30%为恶性。恶性者术后可复发甚至转移,最常转移至肺,骨、淋巴结的转移少见。临床表现常为无痛性肿块,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十年。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血管外皮瘤对化疗、放疗疗效不肯定,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441123湖北省襄北监狱医院外三科
(收稿日期:2003-07-01)
(编辑 晓亮), 百拇医药(张俊)
患者,女,66岁。因左下腹部无痛性包块3年余,呈进行性增大,于2002年6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6.2℃,BP130/70mmHg。神清,营养中等。左下腹部可扪及一10cm×11cm×12cm大小包块,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无结节,可移动。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辅助检查:腹部CT示:肠系膜囊肿可能性大。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下腹腔有一12cm×10cm×9cm的肿块,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其蒂与后腹膜相连,顺利切除肿块,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检查示:血管外皮瘤伴出血及囊性变。
讨论:血管外皮瘤是来源于血管外皮的功能间质细胞的一种血管源性肿瘤。其发病率不及全身血管瘤的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69岁发病最多。发生部位以四肢,尤其下肢居多,其次为躯干、头颈部、腹腔。血管外皮瘤生物学行为可表现为良性或恶性,良恶性之间在组织学上无明确界限。多数属良性,约20%~30%为恶性。恶性者术后可复发甚至转移,最常转移至肺,骨、淋巴结的转移少见。临床表现常为无痛性肿块,病程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十年。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血管外皮瘤对化疗、放疗疗效不肯定,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441123湖北省襄北监狱医院外三科
(收稿日期:2003-07-01)
(编辑 晓亮), 百拇医药(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