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395286
蓝芩口服液退热9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2-0174-01

    我院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90例急性外感发热患者应用蓝芩口服液(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中,门诊病人72例,住院18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4~72岁。上呼吸道感染42例,急性扁桃体炎25例,疱疹性咽炎9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流行性腮腺炎4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

    1.2 体温 均在38℃~39.4℃之间,见表1。表1 体温分布 (略)

    1.3 治疗方法 在排除非感染性疾病发热,诊断明确后即用蓝芩口服液治疗,3次/d,每次20ml,口服。用药期间停用各种退热药物,除合并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外,一律单独使用本药。每日测体温1次,服药3天后的体温为评判疗效的依据。

    1.4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拟定退热≤0.4℃为无效,0.5~0.9℃为有效,1.0~1.9℃为显效,体温正常为治愈。

    2 结果

    见表2。 表2 退热疗效(略)

    3 讨论

    蓝芩口服液是由板蓝根、黄芩、栀子、胖大海等药物组成,其中板蓝根清热解毒,辛凉解表;黄芩、栀子清热燥湿,解毒凉血;胖大海清利咽喉。全方以甘寒为用,以达清热解毒之功,对上呼吸道感染等均有明显的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尤其在退热、消除咽痛、咳嗽等症状方面,疗效确切。

    本品为纯中药制成的口服液,口感较好,便于临床服用。在使用过程中除少数人有轻微大便偏稀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03-05-11) (编辑 刘娜), 百拇医药(许国华 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