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分析(附23例报告)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0-0899-02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慢性持续性、永久性损害。其病隐匿,症状多样,早期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无肯定价值,且预后不良,临床患者多痛苦不堪,因此应探讨一些早期诊断标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现对我院诊治的23例病人做一回顾性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3例,大部分以门诊治疗为主,严重发作者收住入院,其诊断基本符合1987年5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胰腺疾病座谈会上,提出的我国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1] 。患者年龄30~53岁,平均39岁。病程1.5~5年,平均2年。腹痛发作每年1~2次者为13例,发作2~4次者为8例,长期自觉左上腹不适且阵发性加重者1例,由于腹痛严重有剖腹探查指征而行手术治疗且合并假性囊肿1例。主要症状及体征:腹痛23例(100%),左上腹压痛21例(91%)。经解痉治疗无效而用中枢性止痛剂有效23例(100%),腹泻每日2~3次7例(30%),消化不良(主要表现腹胀,食欲不振)18例为(80%),皮肤粗糙、消瘦22例(96%),血糖升高2例(1%),糖耐量下降14例(61%),餐后血糖>11.1mmol/L6例(26%),腹痛发作时血、尿淀粉酶活性增高9例(40%),转氨酶升高16例(70%)。粪便脂肪球阳性10例(43%)。X线平片中胰腺区钙化点阳性13例(60%)。B超胰腺钙化,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大或萎缩以及合并假性囊肿13例(60%),其中1例胰腺B超示胰腺周围粘连,边缘显示不清,内部回声明显不均,CT扫描基本证实B超显示情况。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情况:上述病人由于病情轻重不等,加上我县处于落后地区,经济条件差,故大多数病人均经门诊对症治疗,有少部分病情严重者给予住院治疗。重点使用持续胃肠减压,降低十二指肠内压力,引流胰液,改善循环(654-2注射液30mg,静滴1次/日),降低局部损伤引起的自由基增加(维生素C4.0g/日,静滴),减轻局部水肿(20%甘露醇250mg,静滴3次/日)等支持及综合疗法,近期疗效均能得到缓解、远期效果不如意。
2 讨论
慢性胰腺炎起病隐匿,初起症状多呈现慢性腹部隐痛不适,且与进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病例存在着明显的诱发因素,如:胆道炎、结石、蛔虫堵塞,以及oddi氏括约肌功能缺失等因素,能造成胰腺管网的高压,影响了微胰管的功能及结构的完整性,致胰腺管通透性增加;由于胰腺的特殊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胰液缓慢渗透进入胰腺组织内部并对其自身消化,从而造成胰腺组织的无菌性慢性炎症损害,进一步破坏胰腺功能,造成临床上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由此类疾病引起的临床症状在临床工作中一般可以做到明确的诊断,不致引起长期的误诊及误治。另有一些长期缓慢腹痛的患者在临床中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且经各种临床检测无特异性的高度疑似病例,均经数年发病后在临床上明确出现胰腺的组织结构改变,并经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均已到了中晚期。活检诊断虽然能在早期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易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临床诊断受到限制,即使根据1984年在法国马赛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胰腺炎讨论会上一致通过的胰腺炎修订分类 [1] ,也均为形态学方面的标准,不利于其早期的诊断。由于本病的特殊性,误诊误治比例高,而且早期病例均在一次发病后经数年的隐性病理过程,症状的出现不是很急,故大多数在门诊接受治疗且多误诊为胃痉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病症。由于本病的临床资料较少,又缺乏特异性,早期影像学改变非常不明确,故大多数基层医院的医生们并未注意到本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有时一次腹痛后可间隔1~2年无症状期,这给本病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结合我院近几年的门诊及住院病例资料,经过随访观察临床症状的演变情况,做出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通过对上述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腹痛、压痛,消化不 良,皮肤粗糙,消瘦,血中转氨酶升高,胰腺区钙化及B超显示的器质性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有较高的阳性率,而且对症治疗几乎均无疗效,一旦临床确诊为胰腺炎时几乎都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尤其是胰岛细胞损伤,都将是不可逆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差,故早期认识本病,寻找更可靠的早期诊断标准,是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郑芝田.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90.
作者单位:1 718000陕西省绥德县医院内科
2 718000陕西省绥德县妇幼保健院
(收稿日期:2003-04-08)
(编辑 青山), 百拇医药(马向前)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慢性持续性、永久性损害。其病隐匿,症状多样,早期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无肯定价值,且预后不良,临床患者多痛苦不堪,因此应探讨一些早期诊断标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现对我院诊治的23例病人做一回顾性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3例,大部分以门诊治疗为主,严重发作者收住入院,其诊断基本符合1987年5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全国胰腺疾病座谈会上,提出的我国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1] 。患者年龄30~53岁,平均39岁。病程1.5~5年,平均2年。腹痛发作每年1~2次者为13例,发作2~4次者为8例,长期自觉左上腹不适且阵发性加重者1例,由于腹痛严重有剖腹探查指征而行手术治疗且合并假性囊肿1例。主要症状及体征:腹痛23例(100%),左上腹压痛21例(91%)。经解痉治疗无效而用中枢性止痛剂有效23例(100%),腹泻每日2~3次7例(30%),消化不良(主要表现腹胀,食欲不振)18例为(80%),皮肤粗糙、消瘦22例(96%),血糖升高2例(1%),糖耐量下降14例(61%),餐后血糖>11.1mmol/L6例(26%),腹痛发作时血、尿淀粉酶活性增高9例(40%),转氨酶升高16例(70%)。粪便脂肪球阳性10例(43%)。X线平片中胰腺区钙化点阳性13例(60%)。B超胰腺钙化,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大或萎缩以及合并假性囊肿13例(60%),其中1例胰腺B超示胰腺周围粘连,边缘显示不清,内部回声明显不均,CT扫描基本证实B超显示情况。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情况:上述病人由于病情轻重不等,加上我县处于落后地区,经济条件差,故大多数病人均经门诊对症治疗,有少部分病情严重者给予住院治疗。重点使用持续胃肠减压,降低十二指肠内压力,引流胰液,改善循环(654-2注射液30mg,静滴1次/日),降低局部损伤引起的自由基增加(维生素C4.0g/日,静滴),减轻局部水肿(20%甘露醇250mg,静滴3次/日)等支持及综合疗法,近期疗效均能得到缓解、远期效果不如意。
2 讨论
慢性胰腺炎起病隐匿,初起症状多呈现慢性腹部隐痛不适,且与进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病例存在着明显的诱发因素,如:胆道炎、结石、蛔虫堵塞,以及oddi氏括约肌功能缺失等因素,能造成胰腺管网的高压,影响了微胰管的功能及结构的完整性,致胰腺管通透性增加;由于胰腺的特殊生理功能,其分泌的胰液缓慢渗透进入胰腺组织内部并对其自身消化,从而造成胰腺组织的无菌性慢性炎症损害,进一步破坏胰腺功能,造成临床上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由此类疾病引起的临床症状在临床工作中一般可以做到明确的诊断,不致引起长期的误诊及误治。另有一些长期缓慢腹痛的患者在临床中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且经各种临床检测无特异性的高度疑似病例,均经数年发病后在临床上明确出现胰腺的组织结构改变,并经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均已到了中晚期。活检诊断虽然能在早期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易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临床诊断受到限制,即使根据1984年在法国马赛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胰腺炎讨论会上一致通过的胰腺炎修订分类 [1] ,也均为形态学方面的标准,不利于其早期的诊断。由于本病的特殊性,误诊误治比例高,而且早期病例均在一次发病后经数年的隐性病理过程,症状的出现不是很急,故大多数在门诊接受治疗且多误诊为胃痉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病症。由于本病的临床资料较少,又缺乏特异性,早期影像学改变非常不明确,故大多数基层医院的医生们并未注意到本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有时一次腹痛后可间隔1~2年无症状期,这给本病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结合我院近几年的门诊及住院病例资料,经过随访观察临床症状的演变情况,做出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通过对上述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腹痛、压痛,消化不 良,皮肤粗糙,消瘦,血中转氨酶升高,胰腺区钙化及B超显示的器质性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有较高的阳性率,而且对症治疗几乎均无疗效,一旦临床确诊为胰腺炎时几乎都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尤其是胰岛细胞损伤,都将是不可逆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差,故早期认识本病,寻找更可靠的早期诊断标准,是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郑芝田.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90.
作者单位:1 718000陕西省绥德县医院内科
2 718000陕西省绥德县妇幼保健院
(收稿日期:2003-04-08)
(编辑 青山), 百拇医药(马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