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7期
编号:10395057
运用中医原理改进化疗发热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7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7-1106-02

    化疗病人的发热除了有确切的或不明原因的感染外,也有内伤发热。内伤发热 [1] 属中医范畴,是肝脏功能的失调,由气血、阴阳两虚、情志、饮食、劳累、久病等原因引起,一般为低热,少数可呈高热,或患者自觉发热,但体温不高。

    对于感染灶明确的患者,临床多采用抗生素静滴或口服的方法以消炎。对于感染灶不明确,尤其白细胞低的患者,高热时常使用消炎痛栓剂塞肛以达到抗炎发汗降温作用,但笔者以为,化疗病人一般身体虚弱,尤其是那些疗程长的病人,大量出汗可致低抗力进一步下降,更不利于恢复。故而提出一些建议,供临床参考。

    1 辨别热证

    利用中医原理辨证发热为虚证或实证 [2] 。实证病人发热多表现为面色红赤,舌厚灰、色黄;咳嗽声洪亮;口渴多饮,喜冷饮;大便秘结难解等。虚证病人多表现为面色青白、舌淡白,咳声微弱或无力咳痰;口不干渴,喜热饮;大便稀溏等。还可询问病人主诉,如有无畏寒等。
, http://www.100md.com
    2 辨证施护

    根据辨证结果,对发热病人进行不同的处置。

    2.1 环境 病房环境保持整洁、安静、通风、光线柔和,并定期消毒,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以60%为宜。还应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调整。如发热为实证引起,可置于温凉通风的环境,室温可偏低,以患者不感到冷为度。如为虚证引起的发热,应适当调高室温,没有空调时,可暂时关闭门窗,做好加盖被子等保暖工作。如病人无微循环异常,必要时还可给予暖水袋。避免对流风以防止外邪乘虚而入,加重病情。

    2.2 活动 卧床时间长会引起诸多不适,如乏力、倦怠、坐起有头晕、短暂性视物模糊。尤其发热时肌肉中大量乳酸堆积,容易出现四肢酸痛。活动即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乳酸代谢,减轻酸痛感,还可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不适感,故应鼓励实证病人多活动,卧床时可进行床上活动,如活动手指、握拳等,下床者进行室内活动,应控制活动量,以患者不感劳累为度。如为虚证病人,先让病人充分休息,待病情好转,再逐步进行活动。
, http://www.100md.com
    2.3 饮食 化疗药物的一大副作用,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病人常感食欲不振,轻则恶心,重则呕吐,甚至频繁呕吐。因此发热病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烹饪方法宜蒸、煮、炒为主,不宜煎炸。实证病人可予以低温甚至清凉饮食;虚证病人饮食温度宜适当增高。中医认为辛辣及肥腻的食品助湿化热,不宜食用。辛辣类食物主要有葱、蒜、韭菜、姜、胡椒、酒等。油腻类食物主要有猪油、肥肉、家禽的皮等。多饮水既有利于补充体液,还有利于降温。如能辨别阴虚阳虚,可进一步选用食补:阴虚者宜清补,如百合、甲鱼、鳗等;阳虚者宜温补,如羊肉、狗肉、雀肉等。如不能辨别,可选用猪肉、鲫鱼、鸡蛋、木耳、山药、莲子等平补之品。

    2.4 其它 除了上述处理,对于虚汗、盗汗者还应做好生活护理,可用干毛巾擦拭,及时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经常询问患者自我感觉,做好心理护理,解释发热的原因、处理原则等,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做好宣教工作,根据病人需要随时测体温,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等等。
, http://www.100md.com
    3 后期护理

    化疗病人发热常有反复,因此在体温正常一段时间后仍再嘱患者继续关注体温情况,做好各注意事项;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锻炼身体以促进体质,尽可能减少发热。

    参考文献

    1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22.

    2 许德全.中医护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3-26.

    作者单位:310006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 张璇), 百拇医药(孙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