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0期
编号:10395878
大肠息肉25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0-0896-02

    我院自1986年6月~2002年12月,应用Olympus CF—301型大肠镜,检查有下消化道症状者1450例,检出息肉256例463枚,其中中、青年组(<60岁)为121例,占47.2%;老年组(≥60岁)为135例,占52.7%。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中、青年组121例,男82例,女39例;年龄38~60岁,平均49岁。老年组135例,男87例,女48例;年龄60~83岁,平均71.5岁。病程20天~25年不等,多半在1个月~1年。

    1.2 主要临床表现 腹痛伴腹泻21例,腹泻偶伴血便22例,腹泻、便秘交替血便16例,无痛性血便63例,粘液脓血便10例,单纯腹泻46例,其它症状包括腹胀、食欲减退、失眠、消瘦、黑便等。
, 百拇医药
    1.3 肠镜检查 息肉数目:256例共检出463枚息肉,多发息肉中,2枚、3枚、4枚息肉分别为58例、23例、14例,占多发息肉的86.4%;5~10枚9例,占8.2%;15~20枚3例,占2.7%;20~30枚2例,30枚以上者1例,最多者可达百余枚;单发息肉146例。息肉恶变5例,其中3例单发,2例多发。

    1.3.1 息肉大小 直径约0.2~3.0cm不等,其中≤0.5cm共415枚,0.6~1.0cm9枚,1.1~2.0cm31枚,2.0~3.0cm8枚,5例恶变者息肉直径分别为1.6cm1例,2.0cm2例,2.5~3.0cm2例。

    1.3.2 息肉形态 根据山田分型Ⅰ~Ⅲ型均有,其病理分类不同,形态有别。绒毛状腺瘤,多有分叶,表面有沟纹和糜烂,而乳头状腺瘤表面多粗糙,呈菜花状。炎性息肉表面光滑、有光泽,多较小。恶变息肉除具有上述特点外,同时还伴有渗血或新鲜出血、血痂及表面溃疡,活检时易出血。1.3.3 息肉的分布 直肠89枚,占17.0%;乙状结肠144例,占31.1%;降结肠71例,占15.3%;脾曲19枚,占4.1%;横结肠36枚,占7.7%;肝曲9枚,占1.9%;升结肠52枚,占11.2%;回盲部43枚,占9.2%。息肉恶变5例中,2例在直肠,2例在乙状结肠,1例在降结肠脾曲。左半结肠共323枚,占69.9%,是息肉好发部位,亦是息肉恶变的好发部位。
, 百拇医药
    1.3.4 息肉的病理分类 256例均进行了病理检查,活检次(块)数326次(块),其结果:腺瘤128枚,管状腺瘤24枚,绒毛状腺瘤9枚,乳头状腺瘤15枚,脂肪瘤2枚,炎性息肉76枚,增生性息肉32枚,慢性炎症27枚,病理未分类13枚。恶变者5例,其中绒毛状腺瘤恶变4例,绒毛管状腺瘤恶变1例。

    2 讨论

    大肠息肉是下消化道的常见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与大肠癌难以区别。息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大肠的任何部位,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至80岁可达30%~40%。 本组检出大肠息肉256例,中、青年组121例,老年组135例,检出率分别为47.2%和52.7%。其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占69.8%,尤以乙状结肠最多,息肉恶变率亦属首位,与肠癌好发部位相一致。

    息肉的大小与癌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一般认为直径<1.0cm时,癌变率为1%,1.0~2.0cm时,癌变率为10%,而>2.0cm时癌变率达45%。本组5例息肉恶变者,直径均在1.6cm以上。故目前主张直径大于1.5cm息肉以切除为宜。腺瘤癌变与大小、形态、部位、组织学有关,直径>2.0 cm者,恶变率高达27%~64%;外观形态呈分叶状或菜花状,癌变倾向高。组织学分类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高达50%。本组8例绒毛状腺瘤中,4例恶变,绒毛管状腺瘤恶变1例,管状腺瘤无1例恶变,与文献报道相符。在人群中,特别在老年人中开展大肠镜检查,对提高大肠息肉、息肉恶变及早期癌的检出率、降低进展癌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110005沈阳铁路局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3-08-09)

    (编辑 晓亮), 百拇医药(房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