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椎管内血管瘤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4月 第4卷 第8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8-1251-02
儿童椎管内血管瘤临床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10岁。因双下肢感觉减退半年,伴胸背部痛2天入院。检查:双侧T 6 水平以下针刺觉减退,肌力正常,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X线片示:以T 5 为中心向右侧弯。MRI示:T 4~5 椎体水平段椎管内见椭圆形肿物,呈等T 1 等信号和长T 2 高信号,肿瘤边界清,约2.98cm×1.0cm大小,脊髓受压并向左移,增强肿瘤轻度强化。手术探查见脊髓受压、右侧椎体椎板受压凹陷达0.4cm,肿瘤与硬脊膜无粘连,电灼肿瘤后明显缩小,血供一 般,完整切除送病检,病理报告:T 5 水平海绵状血管瘤。
2 讨论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椎管内少见的一种血管性肿瘤,生长在儿童期则更少见。本病常见于胸段,可分为硬脊膜外和脊髓内两种。临床正确诊断较为困难,多误诊为其它肿瘤,尤其是位于硬膜外者,因X线片可典型表现出椎体栅栏状或凹陷性骨质破坏。本例术前就误诊为椎管恶性肿瘤。CT扫描只能定位,不能定性。MRI及MRA多能提示脊髓受压,且能排除脊髓AVM样改变时应考虑到本瘤可能。病理所见病变由界限清楚分叶状的一簇高度扩张的血管构成。管壁是菲薄的胶原纤维和内皮细胞,管腔内常见新鲜血栓或机化血栓。
本病最有效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因本病肿瘤多无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故手术风险小,病变多能做到全切除,及时解除对脊髓压迫,对于髓内者目前也多主张行手术切除,因海绵状血管瘤边界清楚,血供一般,在显微镜下仔细操作多能切除。手术效果与术前脊髓功能受损程度,持续时间及术前瘫痪程度成正比关系。本例患者术前仅有胸 痛及双下肢感觉减退,术后1周胸痛消失,双下肢感觉恢复 正常。硬脊膜外及累及到椎体海绵状血管瘤造成脊髓受压时,不能切除者可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后放疗抑制肿瘤生长,效果较好。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杨和顺)
儿童椎管内血管瘤临床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10岁。因双下肢感觉减退半年,伴胸背部痛2天入院。检查:双侧T 6 水平以下针刺觉减退,肌力正常,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X线片示:以T 5 为中心向右侧弯。MRI示:T 4~5 椎体水平段椎管内见椭圆形肿物,呈等T 1 等信号和长T 2 高信号,肿瘤边界清,约2.98cm×1.0cm大小,脊髓受压并向左移,增强肿瘤轻度强化。手术探查见脊髓受压、右侧椎体椎板受压凹陷达0.4cm,肿瘤与硬脊膜无粘连,电灼肿瘤后明显缩小,血供一 般,完整切除送病检,病理报告:T 5 水平海绵状血管瘤。
2 讨论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椎管内少见的一种血管性肿瘤,生长在儿童期则更少见。本病常见于胸段,可分为硬脊膜外和脊髓内两种。临床正确诊断较为困难,多误诊为其它肿瘤,尤其是位于硬膜外者,因X线片可典型表现出椎体栅栏状或凹陷性骨质破坏。本例术前就误诊为椎管恶性肿瘤。CT扫描只能定位,不能定性。MRI及MRA多能提示脊髓受压,且能排除脊髓AVM样改变时应考虑到本瘤可能。病理所见病变由界限清楚分叶状的一簇高度扩张的血管构成。管壁是菲薄的胶原纤维和内皮细胞,管腔内常见新鲜血栓或机化血栓。
本病最有效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因本病肿瘤多无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故手术风险小,病变多能做到全切除,及时解除对脊髓压迫,对于髓内者目前也多主张行手术切除,因海绵状血管瘤边界清楚,血供一般,在显微镜下仔细操作多能切除。手术效果与术前脊髓功能受损程度,持续时间及术前瘫痪程度成正比关系。本例患者术前仅有胸 痛及双下肢感觉减退,术后1周胸痛消失,双下肢感觉恢复 正常。硬脊膜外及累及到椎体海绵状血管瘤造成脊髓受压时,不能切除者可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后放疗抑制肿瘤生长,效果较好。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杨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