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639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5-0732-02

    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伴有胸腔积液称肝性胸水(肝性胸腔积液)。现将我们几年来收治62例此类患者的治疗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务农38例,工人16例,机关职员8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脾肾阳虚型32例,肝肾阴虚型18例,脾失健运型12例。全部病例肝功能血浆白蛋白定量(g/L)检查结果≥30g/L25例,20~29g/L35例,≤20g/L2例。62例均有不同程度谷丙转氨酶升高,HBsAg阳性7例。胸水发生在右侧46例,左侧12例,两侧均有胸水4例。少量胸水20例,中等量胸水17例,大量胸水25例。全部进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其中对合并有胸水腹水25例进行胸水腹水同时穿刺抽液体、并将液体同时进行化验、结果证实均为漏出液。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0年11月叶任高教授主编第五版内科学。(1)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2)具有胸腔积液体征并经胸腔穿刺抽出胸水或胸透、胸部平片及“B”超检查发现有胸腔积液。(3)排除结核、肿瘤、心脏病、肾脏病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

    1.3 临床特征 多以发热、胸痛、胸闷气促、腹胀、食欲下降、上腹部隐痛、全身乏力、大便溏泻为主要表现、个别有咳嗽(干咳)。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 主要是护肝、利尿,对积液量较多者给予适当抽液、白蛋白低者给予补充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2.2 中医治疗 按中医辨证分型、肝肾阳虚型者方药以真武汤加党参25g,黄芪25g,大腹皮20g,大枣8枚。肝肾阴虚型方药以一贯煎加白芍15g,鳖甲20g,柴胡15g。脾失健运型方药以枳实消痞散加黄芪25g,桑白皮20g,红花10g。治疗20天为1个疗程,每天1剂服用、温服法、分2次饮用。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食低盐、高蛋白饮食。每20天结束服药后必须进行一次B超或胸透照片检查,以了解掌握积液消退进展情况。如胸水、腹水未消退或消退不理想者、继续下一个疗程服药。直至积水完全消退为止。一旦积水消失后必须巩固疗效、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防止病情出现反复。56例胸水消退开始时间为服药后5~40天不等,平均时间为18.5天。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治愈:胸水或腹水全部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随访1年内无再出现积液者。显效:胸水或腹水基本消退、临床症状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水无消退或恶化者。本组62例经1~4个疗程治疗后,其中治愈50例,占80.6%,显效6例,占9.7%,无效6例,占9.7%。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达90.3%。总有效率综合如表1。56例胸水消退开始时间为服药后5~40天,平均时间为18.5天。

    表1 62例中医辨证分型疗效 (略)

    4 讨论

    肝性胸水先由Christion1937年报道、国内自80年代初报告渐多。其发病率为20%~30.5% [1,2] 。本病的发生机制大多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300mmH 2 O。(2)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3)淋巴液生成增多、淋巴通路受阻。(4)腹水经横膈淋巴管流入胸腔。(5)继发性醛固酮增加。(6)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7)有效循环血量不足。(8)膈肌缺损等。Singec等在尸检中发现横膈缺损、有学者将气体或美兰从腹腔内注入,然后抽胸水则呈蓝色、还有人在腹腔内注入核素显影剂、而能迅速在胸腔内发现 [3,4] 。本文中有25例腹水并胸水同时进行胸腹抽液、经化验检查、其胸水和腹水性质完全一致(属漏出液)。
, http://www.100md.com
    肝性胸水其临床症状与胸腔积液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少量胸水一般无症状。本文作者曾报告18例肝性胸水有50例误诊为是由结核性胸膜炎或肿瘤所致 [5]

    肝性胸水的中医治疗主要应按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用药。如脾肾阳虚型主要以真武汤加味,其功用是温阳利水,对脾肾阳虚致水湿停留、小便不利有显效,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有温肾阳、祛寒邪功效,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芍药和营止痛,黄芪党参温肾阳补中气,大腹皮行气利水。肝肾阴虚型则以一贯煎加味,其功用为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胸肋隐痛、胸腹胀满,方中沙参、麦冬、当归、熟地、杞子滋养肝肾兼补血,川楝子疏肝利气,鳖 甲滋阴、清热、除蒸。肝失健运型以枳实消痞散加味,其功用有消导积滞、清利湿热、主用于脾失健运、胸腹痞满、两便不利。方中枳实消痞导滞,大黄攻泄实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桑白皮泄肺利水。

    按照辨证分型、治以基本方剂随证加减原则适时调理脾胃之功能、改善食欲、吸收食物中营养,如临床症状好转、而主证未消失者,应继续用同一方药再服用。坚持每一方剂治疗1~2个疗程,相信胸水定能完全消失,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李向荣.肝硬化与胸腔积液治疗.中华消化杂志,1994,5,212.

    2 刘金.胸腔积液病理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5,2:84.

    3 姜定文.胸腔积液与膈肌病理变化.实用内科杂志,1998,10,306.

    4 王树光.经胸腔膜闭锁对肝性胸水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1,283.

    5 苏顺庭.肝结核误诊105例分析.中国误诊杂志,1999,5,451.

    作者单位:518029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 何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