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396421
胃黑变病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1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1-0988-01

    患者,女,43岁,主因右上腹痛4天伴恶心呕吐1天收入院。入院前4天,于进食大蒜后自觉上腹部烧灼感,逐渐出现右上腹部间断性钝痛,伴食欲不振,无烧心反酸。1天前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既往因“子宫肌瘤”而口服“百消丹”半年,至入院时已停服2个月。查体:T36.4℃,BP130/8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电子胃镜检查见: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均有多处糜烂及溃疡,表面覆盖较厚黑褐色色素沉着,初诊为:复合性溃疡,并查Hp为阳性。病理报告:胃窦粘膜组织呈现急性炎症,有坏死糜烂,固有膜内见有多量黑色素沉积。请北京病理专家会诊,证实为“黑变病”。B超示:肝右叶囊肿,胆、胰无异常。结肠镜检查示:慢性结肠炎,余无异常。血象正常。给予抑酸、保护胃粘膜、抗Hp治疗,住院13天,好转出院。1个月后复查胃镜仅示:浅表性胃炎。最后诊断:胃黑变病。

    讨论:消化道黑变病病变多见于盲肠和近段结肠,一般不超过回盲瓣,偶见于回肠。结肠黑变病是结肠粘膜的一种非炎性、可逆性的色素沉着症。该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人可伴有腹痛,常于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病理组织学所见为肠粘膜固有层由含脂褐素的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良性病变。本病在停药4~12个月内可自行消失。近年来认为其发生与滥用大黄、番泻叶、波希鼠李皮、芦荟等醌甙类泻药密切相关。随着便秘病人增多和美容减肥的火爆,滥用上述泻剂者并不少见,对此应引起重视。对有伴发病,如息肉、溃疡等,更应定期复查内镜,以增加发现早期癌的机率。本例为胃粘膜固有层见有黑色素沉积,且被活检病理证实,实属罕见。经追问病史本例因患“子宫肌瘤”而长期服用“百消丹”(是否含醌甙类泻剂?)达6个月,入院时已停服2个月,平素无胃肠明显不适。此次发病入院系因进食大蒜后诱发胃肠粘膜损害引起症状而就医,经电子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明确诊断。

    作者单位:074000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 一坤), http://www.100md.com(齐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