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临床医学
编号:10396601
第二产程中不同卧位姿势对分娩影响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5月 第4卷 第9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9-1366-01

    第二产程是指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时限为2h [1] ,若此期处理不当对母婴可造成不良后果。为了缩短第二产程,减少阴道助产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笔者对240例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取不同卧位姿势进行分娩,以观察分娩情况及母婴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1月~2002年6月在我院分娩足月头位初产妇240例,分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孕周构成基本一致,无明显头盆不称及并发症。

    1.2 方法 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全时,观察组使用可调式电动产床。产妇上产床后,将卧位倾斜度调至40°。宫缩时指导产妇屈膝双手抱膝,大腿贴近腹部用力屏气。对照组上普通产床取平卧位,宫缩时足蹬产床上,双手扶在产床把手用力屏气。记录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助产(产钳、胎吸)及新生儿窒息情况。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卧位姿势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种卧位姿势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 (略)

    2.2 两组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阴道助产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略)

    3 讨论

    3.1 分娩是靠产力、产道、胎儿三者相互协调而完成的 阴道分娩时,产妇卧姿对分娩有影响。正常妇女站立时骨盆倾斜度平均为51.2°,骨盆各个平面前后径中点的连线为骨盆轴线,是胎头通过骨盆的路线。胎头入盆方式与骨盆入口形态有关,而当宫口开全,胎头能否迅速而顺利娩出则与骨盆出口有关。骨盆出口并非一简单平面,而为一立体空间,由两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构成,前方三角形为两侧耻骨弓所形成,后方三角为两坐骨结节与骶尾末端所形成 [2] 。当耻骨弓角度狭小或骨盆出口横径稍短时,骨盆出口前角不能被胎头完全利用,此时必须有足够的出口前后径加以补偿。实验组的卧位姿势,其倾斜度与骨盆倾斜角度接近,同时可使出口前后径增大1.5~2cm [3] ,并充分利用出口后三角区域使胎儿头下降和俯屈。故在相同产力作用下,胎儿在产道中阻力减少,顺应性增加,缩短了第二产程的时间。对轻度前不均倾或枕横位,甚至个别枕后位,配合手法复位,得以纠正后转为自然分娩。但平卧位对照组产妇以上优点难以体现,故第二产程时间及难产率均高于实验组。
, 百拇医药
    3.2 半卧位抱膝用腹压符合人体力学原理 胎儿受地心引力作用,取蹲式或坐式利于胎头的下降,但不便接生,会阴撕裂率高。采用上半身倾斜40°,屈膝双手抱膝,大腿贴近腹部的姿势可使子宫收缩力、腹肌、膈肌、盆底肌和肛提肌着力点一致,从而大大增加了胎头向下向外的推力,促使胎头的娩出。但在最初实施时,助产者控制胎儿方式不对,故发生胎头过快娩出,造成会阴裂伤,后经总结经验,当胎头拔露3~4cm时,让产妇把双脚放下蹬在产床上这样即缓解了一部分腹压,又有利于助产者保护会阴,让胎头在宫缩间期缓慢娩出,未再发生严重的会阴撕裂伤。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5-90.

    2 王淑雯,岳链.中国产科生理常数研究与难产防治.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77-384.

    3 凌蒙达,顾美礼.头位难产.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4.

    作者单位:310006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编辑 于少伟), http://www.100md.com(宣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