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危重、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抢救成功1例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3)07-0651-01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84岁,主因双下肢突然无力、疼痛、发凉、憋胀3h急诊入院。患者3h前,乘车时,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并渐出现双足、小腿苍白、发凉。查体:T37℃,P150次/min,R20次/min,BP150/100mmHg,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钝、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率150次/min,脉搏短拙。腹稍胀,无压痛,脐周腹主动脉触诊不明显,叩鼓音,肠鸣音可。双下肢皮温低,双足皮肤苍白,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示:房颤,心肌缺血。初步诊断:(1)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冠心病;(3)房颤,急诊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侧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双侧切口过程中,皮肤、皮下组织无渗血,所暴露股动脉空虚,无搏动。从右侧股动脉切口后,用Fogartg导管向上探入约30cm余,取出大量血栓,右侧股动脉搏动恢复,向远侧取出1枚血栓。左侧切开后,未取出血栓,反复探入,血管腔狭窄,虽有血流,但无搏动,考虑为动脉硬化,脂质斑块所致。术中决定行搭桥术,游离左侧大隐静脉约15cm。经下腹皮下遂道行右股动脉—左股动脉搭桥术。约在栓塞后9h血管接通,双侧股动脉搏动好,术毕血压120/80mmHg,脉搏90次/min。术后行肝素抗凝、溶栓、扩血管及消炎治疗,术后第2天出现酱油色絮状尿,镜检可见粗大管型,经利尿,改善肾脏微循环治疗后好转。术后第3天,双足皮温恢复,足背动脉搏动弱。术后第6天,双足皮温、色泽完全正常,活动肌力正常。术后12天切口拆线,甲级愈合,下床活动。术后转氨酶一直高,经保肝药治疗,术后19天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讨论
动脉栓塞常见的病因有(1)心源性:尤其心房颤动,栓子脱落。(2)血管源性:动脉瘤,动脉硬化,动脉壁炎症或创伤时病变部位血栓形成、脱落。(3)医源性:分别见于介入时导管断裂,人工瓣膜脱落。(4)肿瘤性:栓子脱落。(5)原因不明 [1] 。诊断:该病例有冠心病、房颤,突然出现5p征(疼痛、麻痹,运动障碍,无脉和苍白),可确诊为动脉栓塞,且双侧股动脉搏动消失,腹主动脉远端(脐部)不能触到搏动。基本上确诊为:腹主动脉骑跨栓塞,客观依据可查血管多普勒及血管造影。治疗:该病例早期采用保守疗法无效。现在多主张早期手术。手术禁忌证只有2条:(1)肢体已坏死,栓子摘除不能挽救肢体;(2)濒死状态。本例是在极其危重状态下进行的,当时血压220/120mmHg、心率160次/min,血管接通后,血压、脉搏迅速恢复正常。现代研究认为:只要肢体无明显坏死,即使发病时间再长,也不应放弃手术,有发病1个月后取栓成功的,一般认为发病12h以内是最佳手术时期,发病时间越短,取栓效果越好[2]。本例双下肢缺血时间约9h,一般肌肉缺血6~8h后即有坏死,本例康复可能与其动脉硬化、狭窄(术后CT证实)长期血供不足,形成耐受有关。通过本例,我们进一步证实:只要是动脉栓塞病人,不论其年龄,是否有基础病,只要肢体没有坏死,病人能耐受手术,一定要先坚持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的保存肢体,保存功能。
参考文献
1 段玉泉.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8-409.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67-870.
作者单位:051130河北省元氏县医院
(收稿日期:2003-07-20)
(编辑何 蓓), 百拇医药(贾永)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84岁,主因双下肢突然无力、疼痛、发凉、憋胀3h急诊入院。患者3h前,乘车时,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并渐出现双足、小腿苍白、发凉。查体:T37℃,P150次/min,R20次/min,BP150/100mmHg,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钝、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率150次/min,脉搏短拙。腹稍胀,无压痛,脐周腹主动脉触诊不明显,叩鼓音,肠鸣音可。双下肢皮温低,双足皮肤苍白,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示:房颤,心肌缺血。初步诊断:(1)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冠心病;(3)房颤,急诊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侧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双侧切口过程中,皮肤、皮下组织无渗血,所暴露股动脉空虚,无搏动。从右侧股动脉切口后,用Fogartg导管向上探入约30cm余,取出大量血栓,右侧股动脉搏动恢复,向远侧取出1枚血栓。左侧切开后,未取出血栓,反复探入,血管腔狭窄,虽有血流,但无搏动,考虑为动脉硬化,脂质斑块所致。术中决定行搭桥术,游离左侧大隐静脉约15cm。经下腹皮下遂道行右股动脉—左股动脉搭桥术。约在栓塞后9h血管接通,双侧股动脉搏动好,术毕血压120/80mmHg,脉搏90次/min。术后行肝素抗凝、溶栓、扩血管及消炎治疗,术后第2天出现酱油色絮状尿,镜检可见粗大管型,经利尿,改善肾脏微循环治疗后好转。术后第3天,双足皮温恢复,足背动脉搏动弱。术后第6天,双足皮温、色泽完全正常,活动肌力正常。术后12天切口拆线,甲级愈合,下床活动。术后转氨酶一直高,经保肝药治疗,术后19天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讨论
动脉栓塞常见的病因有(1)心源性:尤其心房颤动,栓子脱落。(2)血管源性:动脉瘤,动脉硬化,动脉壁炎症或创伤时病变部位血栓形成、脱落。(3)医源性:分别见于介入时导管断裂,人工瓣膜脱落。(4)肿瘤性:栓子脱落。(5)原因不明 [1] 。诊断:该病例有冠心病、房颤,突然出现5p征(疼痛、麻痹,运动障碍,无脉和苍白),可确诊为动脉栓塞,且双侧股动脉搏动消失,腹主动脉远端(脐部)不能触到搏动。基本上确诊为:腹主动脉骑跨栓塞,客观依据可查血管多普勒及血管造影。治疗:该病例早期采用保守疗法无效。现在多主张早期手术。手术禁忌证只有2条:(1)肢体已坏死,栓子摘除不能挽救肢体;(2)濒死状态。本例是在极其危重状态下进行的,当时血压220/120mmHg、心率160次/min,血管接通后,血压、脉搏迅速恢复正常。现代研究认为:只要肢体无明显坏死,即使发病时间再长,也不应放弃手术,有发病1个月后取栓成功的,一般认为发病12h以内是最佳手术时期,发病时间越短,取栓效果越好[2]。本例双下肢缺血时间约9h,一般肌肉缺血6~8h后即有坏死,本例康复可能与其动脉硬化、狭窄(术后CT证实)长期血供不足,形成耐受有关。通过本例,我们进一步证实:只要是动脉栓塞病人,不论其年龄,是否有基础病,只要肢体没有坏死,病人能耐受手术,一定要先坚持手术治疗,可最大限度的保存肢体,保存功能。
参考文献
1 段玉泉.外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8-409.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67-870.
作者单位:051130河北省元氏县医院
(收稿日期:2003-07-20)
(编辑何 蓓), 百拇医药(贾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