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论著
编号:10396652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起搏废用现象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5月 第4卷 第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由于多种原因,原有自主心率恢复并超过起搏器的额定频率,使起搏器长期处于抑制关闭状态而废用旷置在体内。方法 长期随访(3~8年)定期ECG、Holter检查,密切观察病人的基本心率情况。结果 16例病人起搏器处于长期废用状态,占我院植入总数的2.7%。对7例病人我们在充分了解其病因及转归和密切观察基本心率的情况下终止了起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病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结论 起搏器的废用现象主要系对植入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掌握不严格以及对患者的病因、病情及转归缺乏充分的了解所致。

    关键词 植入起搏器 起搏器抑制关闭 起搏废用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09-1321-02

    Clinical research of pacemaker disuse after implantation
, 百拇医药
    He Zhizhong,Yang Mingzhi

    Nanjing Chest Hospital,Nanjing21002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pacemaker disuse after implantation.After implanting the pacemaker,patient’s heart rate recover and suppress the pacemaker frequency and the pacemaker were shut and disˉused.Methods At long term follow-up(3~8years)by ECG,Holter and observing the patient’s heart rate.Results There were16patients’pacemaker disuse(2.7%).Conclusion The cause of pacemaker disuse are deficiency knowledge of nosography,stadium,and not grasping the indication of implanting pacemaker.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pacemaker implant pacemaker restrain shut pacemaker disuse

    我院自1983年起植入心脏起搏器600余台,在长达3~8年的随访中发现,有16例患者(占总数的2.7%)在植入起搏器治疗后,由于多种原因原有自主心率恢复并超过起搏器的额定频率,使起搏器处于抑制关闭不工作状态 [1] ,从而废用旷置在体内。本文对16例起搏废用病人的病因、病情及转归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旨在提高临床起搏治疗的质量,严格掌握起搏适应证,避免一些盲目或不必要的起搏植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8~89岁,平均67岁。例1~4,均为男性,年龄38~54岁,均因反复头昏和黑 目 蒙 、胸闷并发生昏厥而入院。住院ECG及Holter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最慢38~42bpm)伴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食道电生理检查示窦房结传导、恢复时间正常。颈动脉窦按压试验引发1.2~1.5s心脏停搏。植入起搏器后程控频率60bpm。随访3~6年白天自主心率多在70~80bpm,多次Holter检查显示仅在夜间偶有起搏与自主心律竞争现象。
, 百拇医药
    例5,女,43岁,因黑 目 蒙 昏厥2次入院。ECG及Holter示高度AVB伴间歇性Ⅲ度AVB。植入起搏器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75bpm,原有AVB消失。定期随访4.5年。自主心率多在65~80bpm,未发现AVB。追问病史,患者患家族性癫痫多年,长期间断服用苯妥英钠治疗,后因病情好转而停药。

    例6,男,70岁,因反复头昏、黑 目 蒙 ,昏厥1次入院。ECG示Ⅲ度AVB。植入起搏器治疗后1周即恢复窦性心律72bpm,原有AVB消失。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脑出血痊愈后,定期随访5年,自主心率多在65~70bpm,未发现AVB。

    例7~11,男4例,女1例,年龄58~7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ECG及Holter示窦性心动过缓(最慢36~45bpm),频发室早部分呈二、三联律。考虑病人心动过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强心剂治疗棘手,植入起搏器进行保护性治疗。术后程控起搏频率60bpm。随访3.5~7年自主心率多在65~80bpm,其中2例术后1年转为持久性房颤(心室率78~110bpm)。
, 百拇医药
    例12~16,均男性,年龄56~89岁。均有反复黑 目 蒙 、昏厥等病史,临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后程控频率60~65bpm。定期随访5~8年。其中4例于术后6个月~2年内转为持久性房颤。多次ECG、Holter示房颤节律,心室率平均持续在80~100bpm之间,未见>1.2s长R-R间歇。

    1.2 方法 随访3~8年,定期复查(1~3个月)ECG、Holter及必要的心电监护,充分观察记录病人的基本心律、心率及心律失常情况。在随访观察期间尽可能避免服用对心率有影响的药物,如阿托品、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了暂时关闭起搏器试验,观测生命体征的改变。

    2 结果

    16例患者经长期随访(3~8年),定期复查ECG、Holter显示,平均心率多持续在62~80bpm,6例转为持久性房颤,平均心室率多在80~110bpm。原有AVB消失,未见>1.2s的长R-R间歇。由于自主心律的恢复,起搏器长期处于抑制关闭状态,因而持久废用,旷置在体内。其中7例在我们充分了解了患者的病因、转归以及密切观测基本心率的情况下(平均心率60~80bpm)撤除了起搏器,经随访至今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高度发展,起搏器工艺的改进,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更加广泛。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掌握不严,对患者病因、病情及转归了解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盲目或不必要的起搏植入,甚至滥用现象。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本文16例患者虽病因各异,但均在植入起搏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起搏器长期处于抑制不工作的状态造成起搏废用现象。

    本文例1~4,为血管迷走性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经过药物治疗及植物神经功能的自身调节后恢复了正常心律。例5为药物所致的短期心律失常,停药后即恢复了正常心律。这两类病人均为病因可纠治的心律失常,在去除病因后即迅速恢复窦性心律,故根本不需要植入起搏治疗 [2] 。例6,为脑卒中病人,当脑卒中治愈后,解除了对颅内生命中枢的压迫,病人迅速恢复了窦性心律。此类病人应先予临时性起搏,视病情的发展情况再决定是否植入起搏。例7~11,为冠心病、心绞痛、左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病人,尤其是急性冠脉缺血的病人,多数此类病人在冠脉灌注供血得以改善后可恢复正常心律。对于心动过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治疗用药棘手,临床具有保护性起搏指征者,也应拟行临时性起搏更为合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是否行植入性起搏,以避免盲目性或不必要的起搏植入。例12~16,为慢性病窦综合征的患者,临床均有黑 目蒙 及昏厥等病史,有绝对植入起搏器的适应证。植入起搏器治疗后随访5~8年,其基本心率多在62~80bpm,起搏器 基本处于抑制不工作状态,考虑可能系植入起搏器后,心输出量增加等使心肌及其传导系统血供灌注得到改善,自律性增高所致。对这部分患者我们将继续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研究。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对需植入起搏治疗的病人,要充分了解病因、病情及转归情况,严格掌握植入起搏器的适应证 [3] ,以避免起搏器滥用的现象,最大限度的减少由此而造成的病人经济和精神负担。(2)对于有相对起搏适应证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必要时先行临时性起搏,视病情的发展情况考虑是否植入起搏器治疗 [4,5] 。以避免盲目性或不必要的起搏植入。(3)对长期起搏废用者,在充分了解病因及转归的情况下,在密切观测基本心率的条件下(如例1~6)可考虑终止起搏。(4)对某些心律失常患者,植入起搏治疗后经长期随访自主心律恢复,原有心律失常消失,心肌及其传导系统血流灌注得以改善者,可进行终止起搏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Prof.Dr-Ing.Max schaldach.Electrotherapy of the HeartTechnical Asˉpects in Cardiac pacing.Berlin,1992,46-65.
, 百拇医药
    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指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8,12(4):169.

    3 孙瑞龙.人工心脏起搏术适应证选择.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4,8(4):169.

    4 赵学.现代介入心脏学实用技术.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140-161.

    5 龚治平.临床起搏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8-41.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心脏科

    (编辑 维兰), http://www.100md.com(何志中)